? ? ? 天氣好的時候,幼兒會在爸媽或者祖父母(外祖父母)的陪伴下在小區里的小廣場上和其他年齡相仿的孩子一起玩,不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更喜歡追隨年齡大點的孩子或干脆一個人玩,比如玩土土。孩子們一旦上了幼兒園,白天和老師小朋友一起學習做游戲,放學后總是要在幼兒園或小區里逗留一會才會回家,尤其是夏天。好朋友們追逐打鬧,交換小物件,總能不期而遇結識很多的朋友,這個階段的孩子是開放性的。
? ? ? 人是社會性的動物,接受、給與、交互中學習成長。孩子們從小要學會的技能包括認知技能和社交技能。這兩項技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重點想說學齡后的孩子們如何培養社交技能。
? ? ? 學齡后的孩子因為課業的緣故,不能再像之前那樣有時間玩耍交朋友。學校的作業,課外的興趣班和輔導班把孩子的時間擠壓殆盡。我剛上小學的兒子初入學那段時間,總愛爬在窗臺邊發呆,媽媽走過去詢問的時候,兒子脫口說出一句“好想回到過去”。作為成人,我們把更多的關注放在孩子的習慣養成、認知學習、后天技能培養上,而在孩子的社交、交朋友、心靈上給與的關注不夠,孩子的失落是那么的心痛。
? ? ? 我們都知道社交技能一樣非常重要,尤其當孩子有一天踏入社會以后。我們在孩子學齡后階段做些什么才能讓孩子保持或提升社交技能呢?
? ? ? 大都家長以為讓孩子走出家門,多和其他孩子或成人接觸會增強孩子的社交能力。比如各種社團活動、培訓機構、同學聚會、夏令營等。誠然這些都便于孩子交流、學習、成長,卻不是最好的途徑。
? ? ? 最好的途徑不在外面,還在家里。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社交的基礎是自信,自信的來源就是家庭,尤其是家長和孩子的平等互動、交流、質疑、討論。
? ? ? 社交不是打鬧、追逐、嬉戲,社交技能包含規范、禮貌、見識、穩重、有度、舒適、大氣和包容。社交需要個體獨立和有節制不冒犯。這些東西主要是父母給到孩子的價值觀、理念、信仰和信念,主要的渠道就是日常家庭的互動、和諧、融洽、交流、理解、鼓勵、修正、完善。
? ? ? 一般來講,越是開明包容的家長,越是和諧幸福的家庭,越會關注孩子的需要,越會公正平等的對待孩子,孩子也越是有可能發展出好的品格和良好的社交技能。至于應用、實踐和矯正不是問題,孩子每時每刻生活學習在人群里,學校、機構、公共場所和家庭,這些場所有足夠多的社交活動等待孩子去應付、處理、協調、鍛煉。
? ? ? 由此,我們可知培養孩子的社交技能的主要場地就在家里,關鍵在于家長和孩子建立安全、信任的溝通渠道,多交流,多關注,多討論,開放接受質疑,及時和孩子互動話題,引導孩子表達,鼓勵孩子進行觀點見解輸出,這樣孩子的社交技能就不會存在問題。需要警惕的是家長不要隔絕和孩子的鏈接,尤其是社會底下層階級家庭,不要完全寄托于自由自在,自然成長起來的孩子很容易陷入局促,反而不利于社交技能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