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來老師最近的一期,“早是不是決定因素”,我的想法是,行動要有目的,思考要有“獎勵”。早去有效行動的人會更快成長,因為他走的時間的復利,而躲開了負力。加一點想象,兩年前行動和現在行動,如果成長一個高度需要5年,那么現在行動是會只是比兩年前行動晚兩年嗎?不是的。行動除了個人的堅持,還有環境,社會是在往前走的,越走越快,早行動其實并不早,因為永遠有人已經在路上。早更像一種選擇,那是你準備了的一種選擇,你在你能出發的所有時間里,早就是信號!早,你要出發了。
“早”不存在思想上早和行動上早的區別,不刻意去追求先走哪一個,兩者要走出默契,這樣生命的軌跡就不會在歲月的長河里野蠻生長?我們的注意力和時間是有限的。正因為早是一種信號,所以早更像是一個節點而不是起點,成長的每一個階段的一個出發的節點。在成長這條路上,行動和思想出發的先后不能決定什么,不管是思想還是行動,要改變的都是勤奮的力度!聯想到的是成長與成功,如果你在意的是成功,每一個階段,甚至每一件事情對于你可能都是結果,而你看重成長,那么不長的生命河流里,都是過程。以上這不是感悟,是謙遜,對生命的對萬物的對宇宙的謙遜,而謙遜正是前進的姿勢。
借用笑來老師的一個比喻,“手里拿著錘子,眼里都是釘子”。先發優勢是優勢的一種,先發是他的絕對,優勢是他的相對。可以明確的是:重量是絕對的。順著講下去,當我們在意成長,能走出生命的廣度,現在開始注重長期效應?長期來看,價格圍著價值變動,這個價值就是商品的質量,知識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