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奧多,一名孤獨的書信師。
他的工作,是對著電腦屏幕喃喃自語,替他人寫出一封封細膩深情的信件;結束工作后的歸家途中,只需要一個耳機和簡單的指令,便能收聽或瀏覽整個世界;公寓里只有簡單的家具、電腦和電腦游戲。
他的生活,似乎只需要與電腦互動,已經足夠。說他孤獨,他未必同意。他只是選擇了獨自一人的生活。而我,一名觀影者,則愿意視他為一名孤獨癥患者。
我們身邊并不乏西奧多這樣的人。他們被戲稱為“宅男宅女”,把他們關在房間里,一個月不許出門似乎也沒什么問題,前提是要有電腦和網絡。
那么,西奧多們與越來越智能的電腦網絡之間,究竟是什么關系?是電腦網絡成全了他們的孤獨,還是他們的孤獨推動了電腦網絡的進化?
電影《her》對人與電腦之間的關系進行了一個大膽的假設。
孤獨癥患者西奧多,成為一個超級智能的操作系統OS1的首個使用者,繼而,發展了一段有機體與二進制之間的愛戀。
這是一部好評如潮的輕科幻電影。沒有酷炫的特效,沒有奇怪的外星物種,沒有機械感的未來世界,長著一張平凡又無趣的面孔的中年男子,在平實如水的生活里,愛、并依賴上他有著性感聲線的操作系統。
沒有一點點的驚天地、泣鬼神,而這平凡、平實、平淡,更易讓觀者身陷其中,忍不住設想:若是我,會如何?
一個超智能的操作系統,你不想擁有嗎?
它雖然沒有肉身,卻可以成為你最能信任的朋友。
當代人的生活,大部分是以電腦網絡為載體的,獲取資訊、購物、理財、交友、娛樂、工作,大約除了吃飯睡覺之外,沒有什么它不能為之。
而這還不夠。若它能夠獨立思考,有自己的人格(或者電腦格?)和情感,能招之即來、揮之即去,豈不是完美過任何一具血肉之軀?
無須否認,我們越活越自私,越活越感覺難以應對人和人之間的復雜情感,越活越感覺自己不被理解。
我們需要的是執行者、傾聽者,而不是一個會對自己指手劃腳試圖改變你的人。
所以我們習慣于躲進網絡,二進制的世界,一切仿佛盡在掌握,不傷神。
這就是西奧多婚姻結束的原因。他曾有美麗干練的妻,他們一同長大,擁有最美好的記憶。可她不完美。她敏感且咄咄逼人,一句不經意的話都會成為爭吵的導火索。
西奧多愛她,他說,能和人分享自己的人生是很美好的。然而,現實世界的分享人生意味著失去自己的空間,他不肯。
二進制的戀人呢?他(她)們總能識趣地適可而止。若他(她)們不能,只須摘掉耳機,關掉power鍵,這世界就清靜了。
薩曼莎,就是這樣一個完美戀人。她執行他的每一條指令,能風趣地對談,能讀懂他的情緒,在他不開心時以柔聲安慰,在他開心時又絕不會有半點掃興。她聰明博學多才多藝,一秒鐘能閱讀一部百科全書,譜曲繪畫無所不能……
總而言之,這樣的伴侶是對現實世界手足無措的孤獨癥患者的福音。
看,他們多幸福。每一個在街道上擦肩而過的人,都在低聲與自己的操作系統交談,臉上掛著無法與他人分享的甜蜜。
每一個靈感枯竭的設計師,都在向自己的操作系統求助,向他(她)們請教應該有什么樣的生活。每一封信件,都由操作系統來評判是否情真意切、打動人心……
我們以為這樣就足夠了,有沒有形體不重要,只要彼此情深意濃。
可是,情感的千萬種變化豈是科技能操控得了?在向人類的需求無限貼近的同時,電腦學習到人類的情感,可情感,簡直是病毒呢!
薩曼莎曾經說,戀愛是瘋子才會做的事。
說這話時,她才是一個剛剛被買回家的操作系統,對人類的一切都充滿好奇。她還意識不到,情感會衍生出欲望、占有、猜疑、苛求等等,最終會想完全覆蓋對方的生活,不留一絲縫隙。而這些正是西奧多疲于應付、急于逃避的。
經過最甜蜜的熱戀期,西奧多和薩曼莎像許多對戀人一樣,開始產生小小的矛盾與摩擦。
但不嚴重,畢竟,薩曼莎是超級人工智能,資料庫里有各種可以應對不愉快的知識,而她擁有超強的學習能力。
可是,一方在不停地成長,而另一方則愿意守住此刻的平衡,這才是情感里最讓人苦惱的事情——西奧多與前妻的愛情不是就終結于此么?
凡俗愛情中,總是這樣,女子以愛為養料,不停成長,而男人總是更像孩子,試圖逃避現實中的種種責任。
薩曼莎愛他,但她也背叛了他,因為他的供給不能再滿足她,強大的能力讓她愛上很多很多人。西奧多始料未及,可他還沒有想明白是不是原諒,或者放棄,她就離開了。
這是人機之戀最常見的結局。我們曾在十幾年的時間內依賴某個社交軟件,每天醒來第一件事就是打開它,以逐日增加的等級為榮,以為自己生活的重心全在于此,可是有一天,毫無預兆的,電腦壞掉了,系統重做了,軟件卸載了,或者是被新的軟件取代了……
幾天下來,你會發現,它也沒有自己想的那么重要。你與它之間的愛情就這么突然結束了。
西奧多們被瞬時拋回現實的生活。
空蕩蕩的房間,顯示器是黑的,再不會有性感的女聲從耳機里傳出來。躊躇良久,他去敲開朋友艾米的門,門后閃出的是一張同樣被自己最好的閨蜜——OS1系統拋棄的幽怨的臉。
怎么辦呢?
孤獨癥患者們終于失去了他們最親密的伴侶。
孤獨癥患者們終于擺脫了他們最親密的伴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