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職業交換? 愛好與職業的區別? 王者農藥?
愛好? 愛好的兩個區別? 職業的培養
共計:3460字 | 建議閱讀時間6分鐘
文章開頭我先給大家講個故事吧,發現不講個故事什么的起個頭沒法往下聊。
事情是醬嬸的,我曾經有位同事非常熱愛搖滾樂,在工作之余為我們表演過他的搖滾天賦,吉他彈的很不棒,唱歌也很好聽(至少在我們看來)。他曾經還跟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組建過樂隊,他給我們看他們樂隊出場表演的照片, 看起來他們那個時候確實很棒。至少跟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做想做的事這本身就很酷。
之后,因為搞樂隊雖然是自己喜歡的事,但人都有個生存壓力。當樂隊使自己吃不飽飯的時候,是沒法繼續的。
所以,我們才有機會成為了同事,也才了解到他的故事。他們樂隊叫什么我已經不記得了,因為已經是幾年前的事,大家工作都換了幾份了。
講這個故事的目的其實就是要問,我們到底要不要把自己的愛好當成職業來做?
行還是不行?
我們會聽到歷史上的一些名人、偉人都會說,做你熱愛的事,并且一直堅持下去。
但是身邊的一些過來人,他們又會這樣說,千萬不要把愛好當做職業,這樣你連愛好都會失去。
當然,這兩種論調聽起來都有各自的道理。
但是當我們面對選擇的時候,要聽從那一句呢?能不能有個確定的答案呢?
額...這個確定的答案呢,畢竟我們都是應試教育過來的,都喜歡要個確定的答案。
有還是沒有的呢?這個還真有。
最近,得到上面古典老師的專欄《超級個體》更新了一篇文章,專門就是教我們如何把自己的愛好轉變成我們的職業。
下面我們就來解這道題。
首先,我們要弄清楚愛好跟職業之間的區別,區別有兩點。
區別一:一個只要愛,一個需要用來交換。
所謂愛好,本質是服務于自己,滿足自己的某種需求,讓自己開心、快樂,愛好愛好你只要愛就可以了。
所謂職業,本質是服務于他人,是用來交換的,承擔著生存的壓力。需要通過交換來產生價值獲得收益,使自己能夠過上有保障的生活。
區別二:一個只要盡興即可,一個需要出色。
愛好,你只要做到盡興而歸即可,愛好嘛最重要的就是開心啦!沒有什么比盡興更重要的了。
職業,講究的是這方面的出色成績,做到無可挑剔,并且要一直努力做下去。對專業水平是有一定要求的。
這兩種區別很簡單,很容易理解。如果在這里把職業比作飯、主食,要能飽肚子。那么,愛好就是餐后的甜點。甜點可有可無,有當然最好。主食講究的就是必須要能管飽,有足夠的專業性,能夠用交換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
說完了愛好跟職業之間的區別,那么我們就正式開啟如何將愛好轉為職業的攻略了。
不如我們換一種問法,這樣問:什么樣的愛好有機會轉為職業?
聰明如你,一下子就反應過來了,難道不是所有的愛好都能轉為職業,我就知道沒那么容易的,哼...
對的,沒那么容易,我們還得再做一個區分,愛好又分為:
第一、消費型愛好,消費型愛好以消費有價值的事物為基礎。
第二、生產型愛好,生產型愛好則是以生產出價值為基礎。
現在我可以明確的告訴你,只有生產型的愛好才有機會轉為職業。
我們來看都有那些消費型的愛好,
看電影、旅游、玩游戲、攝影、閱讀、健身...等等,這些只要是為了服務自己,滿足于自己的某種需求、享樂的愛好都屬于消費型愛好。
那么,如果你不光是看電影,看完之后你還能寫出一篇影評;你不光是旅游,旅游回來之后還能寫出旅游指南分享給還沒有去的朋友;你不光是玩游戲,玩過之后你還能出游戲攻略;你不光是玩攝影,你把作品上傳到攝影分享平臺后還能評為優秀作品;你不光是閱讀,閱讀完之后,你還能總結出一篇干貨,說出自己的心得分享給還沒看過書的朋友。
這樣的話,這就是生產型愛好,能夠給他人帶來有用的價值,有價值就可以用于交換。
學習是消費型的,用知識才是生產型的。
講到這里你可能已經明白了。
但凡要把愛好轉為職業,就不能簡簡單單的只停留在舒適區,玩玩而已的狀態,而是要更上一層樓。
現在王者農藥那么火,很多人都喜歡玩,如果大家都在玩的時候,你也玩,不同的是你玩過之后還能出一篇英雄攻略、心得,這樣你就從中脫衣而出啦,不對,是脫穎而出。
現在,很多家長都反對孩子玩游戲,但又屢禁不止。如果能跟孩子達成協議,每星期通過玩游戲能夠寫出一篇游戲心得、攻略,那么可以繼續玩。如果寫不出就不能繼續玩。這樣也許就比直接禁止玩游戲要好的多,無非就兩種可能。寫不出來那就不玩,這是兩人說好的。寫出來了,那就繼續完,一個能夠寫出攻略的孩子,說不定真就有這方面的天賦,就算不往職業玩家發展,但是一個玩什么都能玩的比一般人要好,能夠出攻略的孩子,以后干什么事都不會太差的。
說回我們的話題,要做到這些其實不容易。
廢話當然不容易,我要是有這能力能夠寫影評,出攻略什么的,玩什么都能玩出新高度,有一技之長,我自己早早就干起來還用聽你在這里說,教我怎么把愛好轉為職業?
可能大家都有這樣的疑問,對吧?
正如你看到的,我就有這樣的疑問,因為我就是這樣,打籃球、羽毛球不足以為學校爭光,玩攝影不足以拿的出好作品,看電影只圖個樂呵,旅游也只為了看看新風景,見見陌生的地方,玩沒玩過的吃沒吃過的。不管玩什么也都是就那樣。
并沒有什么明顯的一技之長跟所謂的天賦異稟,像我這樣普普通通的平凡孩子該如何從為數不多的愛好中選出一個轉為職業呢?
之后我想明白過來,應該就是下面醬嬸的(這樣的),
其實,當你有愛好轉職業這個想法時,這個攻略就是在檢驗你這個想法靠不靠譜,你對這個愛好肯不肯下功夫,如果你都不肯下功夫,那肯定寫不出什么影評、攻略、攝影作品什么的。等到真的轉為職業之后,需要下的功夫還要更多,而且是要一直努力做下去,那你又怎么有把握能夠做的好,能夠持續下去呢?
相反,玩過之后你能夠輸出一些東西,哪怕很細微的一些東西,哪怕這些東西給他人帶來幫助、價值不是特別大只要有就可以了,就說明你在這方面確實有天賦,確實肯下功夫,如果當成職業來干,你肯定是熱愛的。
對,沒錯,一個玩什么都能輸出價值的人,他自己早早就去干起來了,是不需要看別人的文章來教他,怎么把愛好轉為職業的。
比爾·蓋茨哈佛大學退學后通過自己的能力創立了微軟;扎克伯格念大學期間在學校通過自己的興趣愛好搞出了Facebook。
在那之前肯定是沒有人告訴過他們如何把愛好轉為職業的,不需要的。而且他們不僅僅是轉為職業,還創立了自己的公司。
這篇文章恰恰就是給那些沒有明顯特長,但又想通過自己為數不多的愛好中選出自己職業的人看的。
你現在知道了愛好的兩個區別:消費型愛好、生產型愛好,那么從現在開始就去慢慢培養一個生產型愛好。
一定是生產型愛好,做到出色水準,可以用來交換,文章前面講到的,愛好跟職業的第二個區別:業余跟專業水平。
這就可以解釋為什么偉人說的做你熱愛的事,他們自己也是這么做的。而過來人說你會連愛好都失去,他們就是專業水平不夠高,被玩壞的那批人。
愛好只要愛就可以了,職業是需要更上一層樓,做到出色,無可挑剔,并且一直努力做下去。在市場上有足夠的競爭力,能夠勝出,養活自己。
養活自己很光榮,追求理想也很光榮;為了追求理想而不能養活自己,一點也不光榮。
所以,在愛好轉為職業之前問清楚自己三個問題:
1、這是消費型愛好還是生產型愛好?
2、轉為職業有多大競爭力,有多大勝算?
3、這個愛好能養活自己嗎?
如果這三個問題都沒有明確的答案,那么就需要多接觸,多學,慢慢培養一個生產型愛好。短期來看多一個愛好,長期來看多了一個職業機會。基于興趣的學習,永遠不會浪費。
就如我看過古典老師專欄之后,寫出這篇文章分享給你,我也是在試著輸出價值,一方面也讓自己把文章理解的更加透徹。輸出這也是古典老師教我的,不然我是很難寫出來的。
哈佛首任女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說:“先去嘗試你最想做的事,不行就回來做你必須做的事。這時候才能踏踏實實做出成績來,不再疑惑。”
希望看到這里的你能夠明白。
如果還有不明白的,可以微信跟我交流。
以上就是我對愛好轉為職業的理解,其實這在古典老師那里就是一個很簡單的概念,可能我說的有點多,顯得有些那啥。
古典老師在原文中還有講到,如何將愛好跟職業重疊,愛好職業兩不誤。
那是另一種境界,這里篇幅有限我就不繼續往下講了,由于專欄文章是收費的,這里也不方便放鏈接。
如果你對這個話題感興趣的話,可以在公眾號回復關鍵詞:愛好,兩個字我就把原文分享給你。
總結:
1、愛好只要愛就可以了,職業是用來交換的。
2、愛好分為消費型愛好跟生產型愛好,只有生產型愛好才有機會轉為職業。
3、愛好只要做到盡興而歸,而職業有專業水平的要求。
4、沒有明顯的特長,那就多看、多學,基于興趣的學習永遠不會浪費。
公眾號回復關鍵詞:愛好,看原文進一步了解如何實現愛好與職業的重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