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大學時也憧憬創業,特別積極的參加學校組織的創業活動。但在經歷6年的VC職業生涯后,我認為大學生應該有創業精神,但在30歲之前盡量不要創辦一家公司。大學生之所以會憧憬創業,是因為對創業存在許多誤解。
1、不要急著創業。創業不僅僅是創辦一家公司,人生中最重要的創業是建立自己的個人品牌,每個人都是自己的老板。搞明白這一點,我們就不會急于去開公司,而是時時拷問:我的興趣是什么?我的天賦是什么?他人為什么要和我合作?這三個問題看似簡單,其實很難,值得用一生去探究。這其實對應一家公司也要問三個問題:公司的使命是什么?公司的愿景是什么?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一個人如果無法駕馭自己,就嘗試去駕馭公司,是一件極其危險的事情。
2、不要輟學創業。比爾·蓋茨和扎克伯格都是輟學創業的,但他們并不是因為輟學才創業成功,而是因為找到了賺錢的方法才輟學創業的。蓋茨在輟學之前就已經從MITS公司賺了18萬美元(1971年1盎司黃金相當于1盎司黃金,當前一盎司黃金約1200美元,即美元在過去40年間貶值了30多倍;這樣計算,70年代的18萬美元,擱到現在估計值3000多萬人民幣),扎克伯格是在用戶數突破100萬時才輟學全職創業(2004年100萬用占全球互聯網總用戶數的0.13%;擱到現在,全球互聯網用戶30億,0.13%相當于400萬用戶)。如果你想學這兩位輟學創業,千萬別忘記學習他們等到收入超過3000萬元,或者總用戶數超過400萬時,再輟學創業不遲。真正優秀的人一定看重自己的時間和機會成本,而不是盲目冒險。
3、拿到風險投資并不意味著成功。現在市場上熱錢很多,也有不少投資人追捧90后創業者,但是拿到投資只是創業過程的起步而已。想想看,即使你成功融資了1000萬,除非你找到了有效賺錢的方法,否則還是杯水車薪。投資人投1000萬,必然是帶著賺回1億的預期,你要賺1億,不得不請最優秀的人才(假設一個月工資100萬),不得不加大廣告投入搶占市場(假設一個月花100萬),這樣每個月就消耗200萬,1000萬只能撐5個月。能不能在5個月內找到有效賺錢的方法?能不能在5個月內融到下一筆錢?如果你只是渴望通過一筆融資來證明自己,完全不考慮未來,那你將永遠失去信譽,可能一生都不會再有資本支持你。
4、創業總體上是九死一生的事情,但不是所有項目都有九死一生的機會,絕大部分項目從一開始就十死無生。即使最卓越的投資人,也無法在起步期就判定一個創業項目是否一定能成功;但即使是最平庸的投資人,也可以通過1個小時的交談判定大部分創業項目是一定要失敗的。如果你認為有了一個好點子,不妨找一些投資人問問看。
5、要想在未來找到優秀的合伙人,要先讓自己變得優秀。如何變得優秀?木桶理論已經過時,長板理論才是王道,每個人都應該修煉自己的長板,和他人的長板拼在一起,才能裝最多的水。在信息高度發達的今天,一個人的長板必須足夠長,最好是全世界最長,但他擅長的領域可以是很細分的。
祝大家平安幸福,在未來都能改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