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細心的職場人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那種統一版式、排版規整、內容繁多、蓋著紅色印章的公司制度文件已經太久沒有在我們的視野里出現過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種PPT培訓內容、通知公告和來自企業郵箱的郵件來規范我們要做什么、該怎么做。
? ? ? 那么,這些支撐企業正常運作的基礎框架都還在嗎?它們又是以什么樣的方式在運作呢?它們是如何演變成現在這樣的?企業的管理人員應該如何利用這些“老古董”來有效管理企業?讓我來跟大家掰一掰。
? ? 企業的規則制度作為企業運營最重要的基礎始終像一個巨大的齒輪在默默的運作。它時而出現在入職培訓時的PPT中,時而出現在公司的通知公告欄,時而又出現在工作郵件中。它始終像個幽靈一般出現在職場的各個角落,時不時的敲你一下,又在各個業務單位開支散葉,但始終又捉摸不到它的根系。目前通過以下幾種形式來規范和約束我們:
1、領導者的風格及習慣。經過上一撥傳統形式的規章制度的推行,這撥人已經成為了我們現在的領導,所以一些普適性的規則,你會發現它們有驚人的相似之處。所以這些規章制度已經成為了他們潛移默化的工作習慣。
2、人事行政部門組織的培訓。通常在新員工入職的時候HR會組織相關的培訓,告訴你哪些是允許的,哪些是不被允許的,遇到什么事該找誰誰誰。但當你工作一段時間后,發現這些規則在不斷進化。
3、通知公告。時不時被告知誰誰誰被通報批評了,什么事被列入了不被允許的清單,什么流程做了變更。
4、企業郵件。同上。
? ? 目前新企業的發展對管理框架的要求有以下特點:反應迅速、架構靈活、高效率、低成本。??
而傳統的規章制度模式我總結了如下特點:
1、內容繁多:通常由多頁A4紙組成,細的內容泛的內容全在上面,所有人需要做的都在上面。
2、操作冗余、不能突出重點:如上所述,什么內容都寫在一起,自然不能突出重點,因為所有內容都是重點。
3、可執行性低:如果新制度跟現有的操作模式相差比較大的話,很難在極短的周期內適應新的制度。
所以,我們在推行一項新制度時,往往會虎頭蛇尾,尤其是高層不是特別重視的情況下推行,經常會草草了之。
? ?我們在建立和推行規章制度的時候,應該按照如下方式:
1、制度內容應該盡量簡潔,表明原則,規避法律風險;
2、涉及操作層面且靈活性高的內容不寫進制度內容中,可在后期通過通知公告的形式推行和調整;
3、推行一項新制度或新規定都需要耗費很大的精力,跟各部門領導做前期溝通和預熱,上線前的培訓,上線后指導各部門按照規定進行操作及考核,操作過程中同樣需要維護更新和完善制度本身(這也是操作層面的東西不要放進制度內的原因,能夠提升靈活性)。
? 相信通過以上方式推進新制度的落地,你能夠收獲到不錯的效果。 ?
注: 上述方式不適用于業務已經非常穩定及管理非常成熟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