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如歌彈指間 光陰一度幾十年 --高中生活小記

文/張和九

七月的驕陽,猶如一顆火球懸在人們的頭上,陣陣滾燙的熱浪恣意地撲向樂安河畔的一壟壟稻田,得意地看著田野間那幾個稚嫩的身影,他們時而蹲著,時而貓著,吃力的揮動著手里的鐮刀,把一株株金黃色的稻子放倒在腳邊……,偶見他們有人站起身來,揮動著手臂向鄰近的身影吆喝,于是,幾個人便一同走向附近的水壩,在那兒的樹下倒成橫七豎八的一片,約莫一盞茶的功夫,便又歪歪扭扭地走向稻田,繼續(xù)揮動鐮刀,直到夕陽西下。

初中的最后一個暑假,孱弱的母親嘮叨著:“仔啊,下半年你就要出門去讀書了,別人都到對面(樂豐)打散工攢錢交學費,你也這么大了,明朝跟他們一起去攢些零用錢吧!”,這一年,我十五歲,父親早逝,母親艱難的撫養(yǎng)著我和妹妹。對于這樣的叮嚀,當時的我雖然沒有“竭力養(yǎng)親”之能,卻也有“報三春暉”之念。于是,就有了前面的一幕。艱難地捱過了五天,本該跟別人一樣繼續(xù)接著插秧,可我確實笨手笨腳做不了,于是也就極不情愿地黯然回家。割了五天稻子,攢了七元八角。對于這第一筆勞動收入,我有自己的打算。第二天,繞著饒河聯(lián)圩步行至縣城(那時既沒有自行車也沒有其他的公共交通工具),先奢侈的吃了幾個肉包子當午餐,喝了一杯兩分錢的茶水。然后直闖新華書店,買了一套《高考復習總綱要》和一些習題集之類,帶著滿意和開心回家了!

還沒有盡情地享受暑假的歡樂,一紙通知來了,我因為幾分之差,沒有考取波陽中學(現(xiàn)在的鄱陽一中)。饒豐中學要了我,總算能夠讀高中了!還是很興奮地做起了出門讀書的準備,母親盡量用家里最大塊的舊布料拼了一床被褥,帶上鋪板、十來斤米(人家是帶“代供”,一張表格,可以用來當糧票使用,我至今弄不清楚是怎么回事,許是計劃經(jīng)濟的產(chǎn)物)、一罐柚子皮、一罐腌菜……。運氣很好,搭上了豐收27拖拉機,躊躇滿志地直奔紅土山。

高一(5)班班主任王鏡中老師,一個慈祥中透著威嚴的中年女老師接待了我們。王老師待人和善卻有原則,事事處處關心學生,校紀班規(guī)執(zhí)行規(guī)范。我們這些來自各個學校的狂傲之徒,在她面前猶如老鼠見貓,規(guī)規(guī)矩矩。教室、寢室、食堂三點一線;上課、自習、課余按部就班。少年的我,身體不咋滴,記得王老師還帶我去找當時饒豐的名醫(yī)宋醫(yī)生檢查過身體;而有些調皮搗蛋者在她面前也只有唯唯諾諾的份。說到(5)班,有一個人不得不提,那就是蔣澤榮。與他相識其實是在中考,那時我們借住在饒豐中學學生宿舍,卻與蔣澤榮成為鄰鋪。年少狂妄的我們,海闊天空,比文比武,誰也不服誰,卻不曾想現(xiàn)在我們成為同班同學。我們這個組的組長本是劉付生,然而物理家庭作業(yè)卻是蔣澤榮檢查,這小子做這事是再合適不過的啦,也多虧他這份公私心兼有的責任心,自認為各科成績不賴的我,只得謹慎小心、仔仔細細地完成每一次的作業(yè)。而劉付生,一個有點靦腆不多說話的組長,卻置身事外,潛心學習、默默鉆研。時至今日,老蔣榮任某單位的執(zhí)法隊長;付生兄則是一所大學掌握政策的決策人物;我嗎?至今仍在接受各種督導檢查——一個教書匠。哈哈!造物弄人吧。

“新竹高于舊竹枝,全憑老干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萬龍孫繞鳳池。”,說到老師,我們(5)班可是賺了大頭,學校為我們配備了強大的師資,數(shù)學老師李枝茂,一個踏實教學、不茍言笑的小老頭(這里沒有不敬,2015年同學聚會見到他的時候,依然是那個精干的模樣,只是頭發(fā)差不多全白了,腰板比以前更顯佝了),上課時嚴肅認真、一絲不茍,生怕遺漏了什么。記得有一次蔣澤榮上課玩火燒紙,被李老師抓個正著,卻死不認賬,而李老師的那句鐵路前方言“煙冒臭”讓我們至今忍俊不禁。教英語的美女劉勝林老師講課井井有條,不急不躁,說話悅耳動聽,我們是除了尊敬還有一份仰慕,這份仰慕來自于時興的“英語熱”。而另一位美女老師虞志紅,化學是教的杠杠滴!嬌小玲瓏的身軀透著威嚴,加上高昂的女高音,上起課來那是信心滿滿、精神抖擻,好像從來不知道什么是勞累與疲倦,那犀利的眼神在你的心靈深處所產(chǎn)生的巨大威懾力,容不得你有任何開小差的邪念。回想起來,我現(xiàn)在的教態(tài)也許有意無意間在模仿著虞老師的作風,然而也僅僅是形似而神不似。

虞老師的另一個身份是兼任學校的團總支書記,她的直接下屬——我們班的團支部書記曹宏雪,一個身材魁梧的帥小伙,時常總是穿戴整齊、妥妥帖帖,加上衣服也是當時高大上的的卡、的確良布料,一眼看去,有一種不可接近的距離感。因與其是鄰座,慢慢的搭腔多了,接觸之后才發(fā)現(xiàn)并非如此。宏雪兄除了樂意助人,還資源共享,有什么好書、好菜我們總能沾光。課余與其一起玩些文字游戲:對對聯(lián)、成語接龍、仿寫古體詩……,如今想起來很好笑,實在是懵懂少年的虛榮心作祟,其實純粹是畫虎類犬、徒有形式,卻倒也增了許多樂趣,打發(fā)了些許枯燥與煩惱。而我至今也不明白,他有這樣的文學愛好,竟然也沒有去讀文科?

提到文科班,人說搞文學的人右腦更發(fā)達一些,所以感情線更深更長。是故文科班的女生風情萬種、新潮時髦,連衣裙首次進入校園便是文科班班花劉小平的杰作;文科班男生風度翩翩、魅力四射,而那些風云人物便已俘獲芳心,修成正果,這是后話。而有如付生兄的文章、陽生兄的字、世文兄的畫、小毛兄的灑脫、陳氏姐弟的盛名,等等等等,諸如這般,皆是譽滿校園。“哪個少年不鐘情,哪個少女不懷春”,與文科班的率性而為不同,我們理科班還真的是一潭清水。只是一次偶然的戲謔頑皮,或許能讓我們感覺點什么。下課后的十多分鐘,是我們盡情撒歡的時刻,教室旁邊的茶葉山是我們的樂園,結出來的茶籽便是我們的“武器”。既不傷人又尋得刺激,順手摘幾粒放進口袋,說不定什么時候就射向了既定的目標,然后是被襲擊者漫無目標的“瘋狂報復”。這游戲有一次無意間轉到了教室,開始是不小心砸到了女同學,但如果不是個別女生的大呼小叫,或許就不會有后面的趣事發(fā)生。再下課后,男同學將戰(zhàn)場徹底轉到了教室,經(jīng)常“一不小心”就砸向了女同學的頭上,于是乎教室里尖叫聲夾雜著起哄聲,就是東門口也不過如此!你說這不是想越過“三八”線么?

時光匆匆,轉瞬進入八十年代,來了位年青的化學老師蔣禮根。很不幸,就在前些日子,蔣老師因病逝世,這實在是一個巨大的噩耗!懷著沉痛的心情參加了蔣老師的葬禮,并留下如下文字以示悼念:“丙申菊月中旬,驚悉蔣公禮根先生不幸辭世,凄然而作。從教三十又七年/默默耕耘做貢獻/諄諄教誨未曾忘/淚灑衣襟祭先賢/2017年11月2日于饒豐中學”。回想起蔣老師剛來的時候,僅僅因聽不習慣其濃重雙港味的普通話,幾個輕狂的小子竟然要求調換化學老師,好在班主任王老師立場堅定沒有應允,否則,我們真的與一位良師益友失之交臂。后來的學習生活證明,蔣老師平易近人、關愛學生、學識淵博、授課仔細。這年夏天,蔣老師與我們男生一起去水庫游泳洗澡,有一個同學(記不清名字)不大會游,卻不慎滑入深水區(qū),好在蔣老師發(fā)現(xiàn)及時,眼疾手快,才未出事。事后蔣老師說,當時真的嚇得手腳發(fā)軟,萬一出事,如何是好!讀高二時,蔣老師是我們的班主任,籍著兄長般熱情的關懷及教師身份的嚴格要求,帶領我們“團結、緊張、嚴肅、活潑”地一路奔向高考考場。

看到當下的高三學生面對高考的那般壓力山大,說實話,當時的我卻不盡然。這倒不是老師們懶惰沒有責任心,而是當年真的沒有現(xiàn)在這多的“資源”。于是,我只好笨鳥先飛,課前溫習新內容,課后及時做習題,如此一來,倒讓我輕松了不少。當然,我從不抄襲別人的作業(yè)與試卷,而對于每道題目不只滿足于做得來,而是力求多種解法,甚至自設條件再去做,有時興致所至,直到教室只剩下我一個人伴著那或明或暗的煤油燈,而求得一種新方法解題的快感卻讓我興奮不已,既便是夜深人靜,也不覺孤寂。那些在波陽中學的好友如徐樹清寄來一些他們考過的試卷,真的是如獲至寶,雖然卷面密密麻麻,但我只看題目,解答起來津津有味。為節(jié)省草稿紙,只得“一紙三用”:先用鉛筆背寫(不是默寫!)要背的單詞、課文、定律之類,再用紅筆演算,最后用藍黑筆繼續(xù)。當然,這樣的經(jīng)歷也只有我們這些家境窘迫的孩子才會有,所以我對那些使用材料紙?zhí)貏e是那種有單位排頭的信箋的同學特羨慕。

“曾記同窗日月酣,未忘分道夢魂憨”。高考前夕,我們班有兩匹黑馬脫韁而出,一路向前。肖從清和鐘銅鐵,當時坐在前排并不引人矚目的小個子,在高中的最后幾個月成績屢居前列,而之后的決戰(zhàn)依然展示了他們各自雄厚的實力,蟾宮折桂,這才叫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就是在我們都走上社會以后,他們也依然遙遙領先,揮灑出令人嘆為觀止的潛力。另外尚有曹金花、嚴躍華、蔡子清這些發(fā)小們自小學至高中一起同窗共讀,此等情誼卻不是一兩段文字所能表達的。而王以后、余曉明、吳旭偉他們,“同桌的你”的故事雖沒有異性同桌的跌宕起伏與異彩紛呈,卻也是情深義重,回味無窮。還有一個外號“老麻”的陳模長同學,我們雖不同班卻是同路,他住過水埂,我們是鄰村。每個禮拜不是“殊途同歸”就是“分道揚鑣”,周六下午我們都迫不及待的要趕回家,而家里并沒有什么山珍海味等著我們,但每周依然歸心似箭,這夢牽魂縈的親情牽引,是其他任何情愫所不能及的。回家的路總是歡快而短暫的,我們一伙把課本里白居易的《琵琶行》等古詩文用贛劇饒河調的形式吼出來,雖不倫不類,卻也悠然自得,樂在其中。或是聽老麻、吳名奇他們這些能說會道者侃大山:詼諧幽默的的四言八句、驚悚嚇人的鬼怪故事、道聽途說的奇聞異事……,一路上說說笑笑,倒也輕松愉快。而返校的途中,則是磨磨蹭蹭,走不了三五里路就會歇歇腳,所以即使動身再早,總要捱到晚飯前后才到達學校。

至于文中未曾提及的老師和同學,倒不是忘記了你們,但愿有緣再相聚,咱們一起敘敘過去那美好的回憶,則更添一份親切與感動。相遇是一種緣分,在我的求學生涯中,遇到你們是我的幸運,是你們給了我充實,給我?guī)砹藲g樂,讓我看到了差距,使我初識了人性,在我的人生旅途增添了一道道旖麗的風景。

有道是“英雄不問出處”,何況“條條大路通羅馬”。人生如舞臺,風光也好,不如意也罷,幕布一拉,下一場演出誰是A角誰是B角?記得老同學鐘銅鐵引用的那句“誰笑到最后才是笑得最好”,倒是頗有寓意:身體健康,平安順利,父賢子孝,家庭和睦應該算是笑得最好!你說呢?

晚安!

2017年11月11日深夜于饒豐中學

修改于2017年11月25日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