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是標準,度是分量,長了不行,短了也不行;冰是陰冷,火是陽熱,冷了不行,熱了也不行。
朋友說很久以前,蘇靜母親下鄉時,帶著只有幾歲的小蘇靜,到過他的村子。那時他感覺,小姑娘長得很“伶俐”
一句“伶俐”,讓我琢磨了很久。之所以琢磨,是因為我總把她與一個叫“一枝獨秀”的女人聯系起來。
一枝獨秀是名人,是個能引起話題的名人,這點“百度知道”最清楚,任何人不妨都可以百度一下。但當我從百度走向現實,知道一枝獨秀就是蘇靜,蘇靜確實是一枝獨秀后,內心深處卻很愿意稱她為蘇靜,以及在所有的感覺里,希望她總是伶俐的。
我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我是少年的時候,她就是那個小姑娘。我們的直線距離不超過50華里,中間隔一座不大的山。當我站在村口望南山時,她或許也在望著北山。更或許,我們會想同一個問題——山那邊是什么?
然而,山永遠矗立在那兒,南邊不可能成為北邊,北邊也不可能成為南邊,年齡的關系,際遇的因緣,我們從未有過見面的機會。之所以關注她,大多是,一個感性的詞“鄉黨”,和一個朦朧的“伶俐”的感覺。
不知不覺間就成了百度貼吧好友,新浪微博好友,騰訊微信聯系人了。雖每次聊天面板都擺在那兒,卻從未聊過天。只是在聯系她的書時,她在澳大利亞那邊驚呼了一句“鄉黨啊!”
前幾年,我寫了一篇關于她的文章,發在貼吧,引起了吧友的討論。當然那種討論是意料之中的,正反兩面都有。作為寫作者來說,我是有心理準備的。試想,一個人若不站在一個高度上,對敏感話題做以剖析,他何以能成為一個睿智的思想者呢?呵呵!我有點自夸了。
但今天分析那篇文章,寫得有點狹隘,眼里只有一枝獨秀而沒有蘇靜,或者蘇靜在我心里很是模糊。之所以現在我要強調蘇靜這個名稱,是因為,一枝獨秀也罷,蘇靜也罷,她首先是一個人,一個女人,一個曾經伶俐的小女孩。但我相信稱呼蘇靜最能直至人心,更有人情味兒。
我從來反感道德家的說教,亦了解那些長舌婦長舌男者的心理,無非就是心理失衡了,嫉妒了,在振振有詞中包裹嚴他們內心的男盜女娼,揮舞道德的大棒,以集體無意識的伎倆,率領一幫烏合之眾,一陣陣亂棒砸向那些勇于揭開人類潛意識的人。
人首先是自然的屬性,其次人的社會屬性里就潛藏著自然的本能,最后,只要是人總繞不開性的話題。
在科學昌盛的現當代,人類似乎已無秘密可隱瞞。我們可以從社會生活層面,生理心理層面,將一個人一絲不掛地解剖開來,把他的靈魂托在手中,進行觀照。
另外科學又不是萬能的,任何的實驗都不能解釋人從哪里來?又向哪里去?因此,借用上帝說,人是他造的。但他造人時,又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即把人劈做兩半,成了男人和女人。也因此,人類的痼疾是孤獨,我們終其一生都在尋找另一半。在尋找中,最大的希望是超越。而超越的最大問題是,首先要有存在的價值感。
因此,蘇靜在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這個喜歡的事情,無疑會讓她有存在的巨大價值。從陜西到北京,從北京到深圳,又從深圳到澳大利亞;從貼吧論壇,到幸福村網站。每天發幾張圖,寫幾句話,記錄自己的生活,表達自己的思想,與無數有話題的人互動。時間長了,竟然成了一方領袖,集結了厚厚的書,更加系統的向人們展示她的思想及豐富的生活。
讀她的書,我的心情一直不平靜,情緒也隨著她的描述而變化多端。確實,她膽太大了!說露就露,說換偶就換偶。我有時常常想起家鄉冬季光禿禿泛黃的五鳳山,還有蒼涼深邃的縱橫溝壑,在這樣的環境里,竟然能生就一位極度叛逆的她,向傳統挑戰,向主流意識挑戰。
然而,確實是,她挑戰了,陜西瓜女子的倔勁上來了:我就這樣,你能咋?
是的,沒人能把她咋地,她現在不是活得好好的嗎?然她確實付出的太多了!這個世界,人們都是拿著有色眼鏡看問題的,尤其男人的色度更重。他們在洗頭房或高級會所里玩弄女性或在電腦屏幕前瀏覽色情網站意淫時,有幾人能深思一個女人的內心世界,以及顧及她們內心的凄涼?
自然生育了男人和女人,當然也賦予了男人和女人的自由與公正。但自然又是偏心的,它又偷偷地賦予了男人征服女人的最后的致命武器——暴力。假如在一個荒島上,男人與女人面對最后一塊面包,若男人想獨吞,女人是得不到的,因而自古以來就成了男人強權的世界。在中國歷史上幾百個皇帝里,只有一個女皇帝,就充分說明這一點。然女人天生的弱勢就不見得她徹徹底底地放棄了自然賦予她的自由與公正。千百年來,在封建的禮教中,女人就做著各種抗爭,尤其現當代,女性的社會地位越來越得以提高,甚至在許多領域超過了男人。
蘇靜就是超越了的女人,這下子,世界仿佛沸騰了起來,許多眉飛色舞的男人變得異常活躍,每次在她的說說里,都圍攏了許多人。新浪微博上,有人留言要與她親熱,她回復:憑什么?這一句讓我想起就笑。確實憑什么?她雖然超越了,但她是一個有底線的人。
有時候,讀她的故事,我又會悲憤。她描述道:她喜歡寧靜的生活,喜歡每日陪孩子練鋼琴,陪婆婆看電視連續劇。然她的男粉絲千里迢迢地趕來要與她見面,她給自己一小時的時間,陪他喝咖啡,完了他又要去海邊散步,她說不想,便只好在去海邊的公路上打了個來回,一路無話,她盡量贊賞他嫻熟的車技,當送她到家門前的小路上時,男人想親熱,她拒絕,男人又說散散步,她說時間已到了,便毅然走進回家的小巷里。她知道男人想干什么,但她不想讓他干什么。
她悲憫男人的失落,而那一刻,我卻氣沖牛斗!何必呢?那男人也許找小姐沒感覺了,找良家婦女沒樂趣了,便打上了她的主意。要我說,男人什么時候能長點志氣呵!像一個人那樣——
這個人誰也征服不了他,拿破侖不行,秦始皇也不行,這個人就是老子。當你想征服他的時候,他是“無”,試想人們怎能有辦法征服“無”呢?當你不想征服他的時候,他卻時時表現為“有”。就在那兒,不悲不喜,不驚不恐,無為而無不為,充滿了無限魅力,令天下男人女人為之傾倒。只可惜“老子”天下第一,幾人能悟道!
男人不爭氣,蘇靜無所謂,你送禮物就收下,你要喝咖啡你買單,聊天,散步只要時間允許也行,反正那事不得行。完了,我就要回家陪婆婆看電視劇,陪孩子練琴了。
就是這樣,人家僅僅宣揚了一種思想,你就一廂情愿自作多情呀!
其實我發現許多男人沒得到老子的智慧,蘇靜卻悟道了,她不僅很好的把握了老子的有與無,還得到了老子“水至柔”的真諦。
賈寶玉說:男人是泥做的,女人是水做的。因而他就粘上了林妹妹。雖然蘇靜沒林黛玉那般病殃殃的嬌柔,但她的嬌柔卻讓千千萬萬個男人羨慕嫉妒恨死了那個——徐。在徐這位鄉黨身上,也許有萬般魔力,讓蘇靜在她所有的文字里都表現出了對他深深地愛戀,表現出了賢妻良母式的忠誠,這不由得使許多人暗自沉吟,蘇靜是公眾的,卻是徐的。
看蘇靜的外在很大氣,但她的文字卻是小女人式的,啰啰嗦嗦,不厭其煩的娓娓道來她的家庭生活,感情生活,以及創業生活,使人感覺她并不是一個性學方面的風云人物,本質就是一個傳統家庭主婦,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形象。另外她又是審美的,富有情趣的,在她分享的許多圖片視頻中,不乏許多震撼人心的美景,那些美景無疑是經過了她的思考,慧眼所分辨。她的詩沒有過多朦朧的意像,就像陜西愣娃樣的有啥說啥。然那看似簡單的文字組合,卻往往飽含深邃的意境及人生哲理,讀來讓人不由深思,豁然開朗。有時候,我想她是開悟的,靈感不斷的,要不筆下哪有那么多的洞見與隨意。有時我又想,她就是另一個三毛,那個三毛渴盼精神沙漠的浪漫,而這個三毛卻期求精神港灣的性情。
在家里,她很懂得廚房里的味道,時常親自下廚炒菜做飯,有時候婆婆做了飯,她就不讓她洗碗,而讓自己來洗。在老家,她體悟到母親大冬季伸手在鐵盆里洗衣的寒冷,產生為她買皮手套的想法。她感動一家人吃飯時,婆婆示意公公為她添加兩次茶水的細節。她亦記住了,婆婆知道她愛吃剛出鍋的熱饅頭,每次饅頭出鍋后,掰一塊讓她品嘗的情景。她時常懷念家鄉的師長,親人,寫文字記述他們感人的往事,遞送禮品,向他們表達問候。她的爺爺去世過周年時,她不遠千里的回家奔喪,微博上分享的那張頭戴白孝布的照片,活脫脫一個黃土地女兒的形象,誰能想到她就是一枝獨秀?
然她就是一枝獨秀,我想她當初起這個網名的時候,外在的執拗里,肯定有著難言的孤獨。
每個人,說不孤獨,是假的。因為上帝的錯,我們誰也改不了,只有終生追尋,讓無意義的人生變得有意義,才能讓我們擺脫孤獨,認識自己,超越自己。因而在這種追尋中,孤獨如影隨形,宿命的,終極的陪伴。
因此,蘇靜的追尋,表現在執著上,就顯得特立獨行,也肯定就一枝獨秀了。
但她卻恰如其分的掌握了平衡,正如我在開頭所說的:尺與度,長了不行,短了也不行,她是不長不短的;水與火,熱了不行,冷了也不行,她是不冷不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