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開拓市場的我,look like a dog,尋找周圍可能存在的一切需求。剛在社群里認識的護士偶然錯發了一條信息,正好匹配上了公司的產品。我很興奮,急忙聯系領導。領導的話未能及時解答護士的問題后,護士開始放棄,而我也開始急了,情緒有很大的波動,開始都有點睡不著了。最后,我聯系了大領導。盡管在雙休日,我還是撥通了他的電話,希望大領導能給我一個明確的指示,好給護士一個盡快的答復。大領導教我,不要那么急。一旦自己急了,就會被客戶牽著鼻子走。事實上,很多客戶其實并沒有這么急,只是將情況描述地很對方著急自己的事情。要是護士真的是急,難道她要在周日給她們老大嗎?她們老大周末難道不休息嗎?凡是有得談,談不了就算了。客戶要是真的急了,真想要,他會主動找我們?,F在不可能就給別人報價,讓別人挖我們的底。
聽完領導的話后,想想好像也是這么回事。記得小米文章里說到過,不能時時刻刻跟著客戶的腳步來,這樣會打斷自己的工作步伐。掌握主動權,堅持原則,對同事,對客戶say no。
當然,這樣的道理,確實聽到過,看到過,讀到過很多次,為什么一到自己身上就慌了神呢?好像從前的這些道理根本沒有接觸過,這種能夠算作學習能力差嗎?學習能力的好與不好,與人的接受能力有關。接受能力的高與低,與個人所持價值觀有關。而我,為什么反復地接受類似principle卻沒有什么變化呢?誠然,當時接觸道理的時候沒有觸動是不可能的。可是時間逝去,好像一切又是以前的老樣子。我知道自己在某些方面還挺固執的,從另一個方面來說,我這是不愿意改變啊。改變意味著不安全感和風險,接受新事物的時候同樣意味著不安全感和風險。典型的防御型性格,只看到了事情不好的一面,改變的另外一面,即美好的一面,被自己忽略掉了?;蛘哒f,體會到事情好的一面的經歷太少了,潛意識里認為不好多于好,所以不自覺地忽略掉了好的一面。說明自己是個缺乏安全感的人,又或者說自己是個需求安全感的人。進一步說明,正是自己覺得安全感少,才極度渴望擁有安全感。那為什么這么渴望安全感呢?在安全感這點上,凡人都有差不多的需求,程度多少因人而異。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了我缺乏安全感,渴望安全感呢?
還記得好友小琦找我聊了幾次天嗎?他說他頭一次看到像我這樣的人,經歷了這么多類似的挫折,卻從來沒有改變,所以他希望我看看《圣經》,聽聽神的指示。如今,那本書還躺在那兒睡大覺。家庭成長的環境,童年的經歷,已經成了我性格中的一部分,無可厚非了。針對某一方面防御型性格的人,我該如何提高自己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呢?如何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呢?仍然是價值觀,但價值觀的改變非一日之寒,提醒自己看到事情美好的一面,多去做,好好體會事情美好的一面,相信慢慢地,我對事情的理解就不會再是原來的那個樣子了。
好好讀《圣經》,好好體會,領悟,道理其實也來源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