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寫了這本書的書評(1),分享了10條寫作能力。本來是為了督促自己深閱讀的書評,沒想到受到筆友們的廣泛喜歡,我也因此深受鼓舞,繼續(xù)深讀這本書。
11 用典力
“用典力”就是說寫作時要懂得引經據典,要善用經典的著作里的橋段或話語來升華自己的故事。
作者強調說,平日中要懂得收集素材,可以從經典文學、典故,甚至是電影里取材,用心依照主題來分類統(tǒng)合,便可擁有取之不盡的材料。
12 名詞力
“名詞力”就是對事物畫面感的描述。
文中舉例:一個人在街邊看到一個帥哥在賣爆米花,引起他的好奇,一問才知道,帥哥父親病重,這攤子今天由這個年輕人來看。這人回去便把今天的所見所聞描述給妻女聽:
A:”我遇到一位很帥的年輕人在賣爆米花“
B:”我遇到一位長的很像黃曉明的年輕人在賣爆米花“
兩種不同的說法,B話語說出后,家人不約而同的的抬起頭來詢問細節(jié)。
這就是”名詞力“即形容詞的作用。
原來,”很帥“是缺乏想象力的泛泛之詞,但加上”很像黃曉明“卻可以提供畫面感,強烈刺激見聞者的五官。
13 去形容詞力
這個”去形容詞力“從字面上有點難理解。我閱讀后,理解為把感受的力量融入文字。
作者舉例張愛玲的《紅玫瑰與白玫瑰》,”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墻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若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黏子,紅的卻是心口上一顆朱砂痣。“
這段經典的文字,想必大家都會感嘆,這作家和我們普通人大腦的構造簡直不同,如何能生產出這么有意境的文字呢?
作者在這里為我們揭秘說,這種能力可以訓練的,就是”去形容詞力“
作者讓學生們出去走一圈,1.尋找一種事物,然后說去它給你的感受。A同學找到口香糖,他覺得有種孤單的感覺。B同學看到落葉,他認為有可憐的感覺。2.作者要求同學們回憶什么事情有孤單和可憐的感覺,A同學說”失戀后,我感覺很孤單“,B同學說”離開朋友,我感覺很可憐“。3.這時用”去形容詞“來創(chuàng)作,A同學:”失戀后,我是被你吐掉的口香糖,失去了曾經的甜味,現(xiàn)在一身黑,癱在人行道上,任所有路過的鞋底踩踏。“B同學:”上高中后,離開了以前的閨蜜,我成了秋風中飛舞的枯葉,失去曾經的翠綠,過往朋友的葉脈,在分手的季節(jié)中斷裂。“
多么實用的訓練啊!此時,父母在包餃子,這一細微的事物,我聯(lián)想到幸福團聚,我練習著寫:婚后的生活,并沒有電視劇般渲染的精彩,倒像是一盤熱氣騰騰的的餃子,看似平談無奇的白色皮下,包裹的餡兒滋味各異,只有當你咬開,那湯汁流入口中,回味無窮,咽到肚里頂飽踏實,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盤餃子,這也許是每個中國人幸福的回憶吧。
這一練習,覺得自己創(chuàng)意的神經還很脆弱,還需要多加練習,但至少我知道方向在哪里了!
14 鏡頭力
這個力很好理解,就是像拍電影一樣有近景,遠景,特寫的描述,讀者腦中的畫面感越強烈,越對你的作品感興趣。
唐朝詩人柳宗元的作品《江雪》就是很的案列: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千山鳥飛絕是遠景,拉倒萬徑的全景,再到孤舟的中景,最后鏡頭落在寒江獨釣的老翁的近景,甚至是特寫上。鏡頭越來越近,也越來越能扣住讀者的的心。
我也試著描寫下:冬日的陽光撒在南唐湖上,已經結冰的湖面泛著略微刺眼的光芒,如果不是耳邊輕起的寒風,我會沈醉在這暖冬的假象下。湖面上一片金黃色的樹葉,在陽光的照耀下尤為顯眼,那一抹殘留黃綠色,似乎是秋對冬最后的告白。
15 素材力
素材力和之前的用典力差不多,意旨寫文章不要蒼白,能實用到古人的經典語句會使得文章更有影響力。
素材哪里去找?如果你希望突出離別之情,可以在百度中搜索”離別語句“,會跳出很多名人名言和典故,應用到自己的文章里。
16、17字辨力
16、17差不多講的是一個意思,即文字有多重表達,我們要準確的應用文字的力量去詮釋自己的意思。
18 量化力
這個力很重要,直接舉例:
1:A的博客很受歡迎,他和很多企業(yè)合作,曾推出微信表情包,下載次數(shù)破紀錄。A在父親過世后重拾畫筆,每天花很多時間練習。
這段描寫不具體也不量化,沒什么吸引力。
2:A的博客很受歡迎點贊人數(shù)破200萬,他曾和xx航空、xx銀行、xx網站合作,曾和xx公司聯(lián)合推出微信表情包,創(chuàng)下單月下載次數(shù)破400萬的紀錄。A在父親過世后重拾畫筆,每天花12小時練習。
對比1和2,經過量化的描述后,這段文字開始有力量了,A這個人物非常鮮明的樹立在讀者眼前。
其實,細化的過程就是:when where who what why 這5個要點,還有how many how long how far 等這些量化的細節(jié)。
這便是量化的力量!
19 聯(lián)接力
這種能力有點發(fā)揮創(chuàng)意的味道,就是講A不用A,而用B去講A。這個部分我還有待研究。
20 受眾力
這個力有點拗口,其實就是說當文字寫出來時要考慮受眾的感受,善用AIDA法則:attention interest desire action.一開始要引起注意,然后產生興趣,接著是誘發(fā)看下去的欲望,最后是接受論點去行動。
通常這樣的文章點擊率都是超過10萬的,因為它符合人們的內在閱讀需求。我以后要帶著這個法則去閱讀,及時收集素材,一段時間我也能寫出這樣結構的文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