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家》,可能很多人會想起老舍先生,而提及《激流三部曲》才反應過來作者是巴金先生。一本書不僅僅是一個故事,它還是作者與讀者之間的溝通,也是彼此之間難解的緣分,翻閱時架起溝通之橋、打開心靈之窗,連接著作者與讀者、讀者與讀者。《家》的出版便有這樣一個故事:“《家》也許不是巴金先生最好的作品,但絕對是最有人緣的一本,然而它的問世并非一帆風順。最初,小說在《時報》上連載,每天一千字左右,后來因為戰爭中斷過一段時間,《時報》又換了編輯。巴金先生突然接到一封抱怨小說太長,所以報社不想繼續登下去的信。收到信后巴金將剩下的稿子全寄了過去,并聲明如果報紙愿意登完,他可以不要稿費。用他的話說,“為讀者寫作”的他“總算盡了作家的責任”。這樣,《家》才得以完整面世。”
一本書的漂流,帶著時代的記憶、感情和向往,如彩色奇幻般的夢,有時它可能要經過幾世周轉才來到我們的手中,而不管它是新的、舊的,還是正版或翻版,文字所傳達的感情不曾改變。文以動人,何處最煽情。作者真情提筆,在輕描淡寫抑或濃妝重彩間埋下愿望與悲傷;讀者由淺及深地與之呼應,在漫不經意抑或聚精會神中收獲成長與感動。書香夢里書香緣,書香緣里書香性,生活若作詩行,一切皆含山水,有云:“藏美酒者甚,何曾有人放肆醉過,藏書者亦有甚,鮮有人悉數翻讀”,緣來相遇,時到翻閱,興趣使然之。書中總有那么一個情節深深牽引著你,以一情節戀上一書,動之以情,還之以義。共鳴至深時眼角不覺會泛起晶瑩的水花,這種東西人們稱作淚。
走進《家》的世界,回味其中的萬千風情,遇見別樣的自己。一本書,你認真對待定能看到不一樣的細節;一件事,你認真對待定能得到不一樣的鍛煉;一個人,你認真對待定會收獲不一樣的友誼。走在路上,何當認真,何當敷衍?
此夜安然,垂臥憶家。在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我沿著人跡稀疏的街道,逆著寒風并腳步婆娑地走向殘痕記憶中的高公館。我來到大門前,拂去身上的雪花,注目這久別重逢的地方,記憶中的那兩個石獅依舊沉默,門柱紅漆底子的木對聯上還能模糊地看清“國恩家慶,人壽年豐”這八個隸書黑字,門上手執大刀的彩色門神褪去了九分顏色,銹跡斑駁的門環在寒風中搖曳。我輕輕推開高公館的大門,穿越幾十載舊時光,走進想象之中的門內世界。來到庭院,我看到鳴鳳正在清掃積雪;穿過里弄,側房傳出幾個年輕人的笑聲,我倚窗凝望,原來是覺慧、覺民和琴在商量報社的事;走到大廳,我看見高老太爺面目莊重地坐在上座,細呷品味著茶水;徘徊于亭臺,我聽到覺新孤獨的蕭聲;此時,醉醺醺的克定剛好回來。我在此逗留,暫住一晚。正好趕上農歷除夕,冰雪消融后的高公館顯得格外熱鬧,兒孫們齊聚一堂,高老太爺滿臉笑容,憧憬著高家的旺盛未來,看到兒孫滿堂,仿佛看到了家族的希望。孰不知高家正在走下坡路,一場新、舊思想,新、舊制度的斗爭將要達到高潮。平平淡淡的生活難以繼續,假如時光能停留不前,一切都顯得波瀾不驚。最初美好的愿望難以保留,后事的發展誰又能說的清楚,生活錯綜復雜,好的、壞的全部收下。
書中的故事很精彩,卻難以釋懷。我們聽過這樣的故事,有人為古樹而守候,窮極了一生;有人為書房而守候,殆盡了青春;還有人為誓言而守候,荒廢了年華;而高老太爺為家族而守候,悉心維護著這個家庭,小心呵護著自己的尊嚴,在新潮中作卑微的抵抗。我們會想,有些事值不值得?我想很多事沒有值與不值,自己無愧于心便可。故事中,作者筆下的每一位人物形象都值得尊敬,倘若沒有悲壯故事,哪有后來的感懷,其中提煉出來的便是你的情懷。生活中,莫忘愛與和平,又可畏風雨。
最好的年紀,懷揣最唯美的夢。我們思緒萬千、神采飛揚,燈下提筆心訴書衷情,二八之紀當有書香美夢,恰如晚照當配晴空,何人可負最佳年華?長吁一口氣,在寒風凜冽中劃破時空,直達《家》的身邊,感謝你曾帶來的成長。再次回眸,你又會在何方??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合肥學院邵廣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