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手萬吉:企業所要的所謂互聯網轉型,到底在要轉什么?

這段時間,推手萬吉一直在幫幾家企業梳理2017年互聯網轉型方案,其中有幾個行業:制造業、健康行業、餐飲行業,還有培訓行業......,當我問起他們“咱們一直渴望的互聯網轉型到底轉的是什么?”,得到的答案卻令我吃驚。

幾乎所有人的回答都是這樣簡單的描述:做百度推廣、做公眾號、做自媒體、做直播、做微商城、做社群營銷、做微信營銷、做視頻營銷、做京東商城、做天貓商城等等......

每個人都能“模糊”的描述出自己公司要做的工作,但幾乎沒有人能夠清晰的指出“為什么要做這些工作?”,就像大部分人知道移動互聯網、自媒體營銷很好,但不清楚這個工作背后的意義一樣。

1

令我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如果我問自己家在玩橡皮泥玩具的孩子,你在做什么的時候?他給我們的回答卻是:“我在做餃子,做好了,今天過年我們一家人一定要吃餃子?。 倍皇敲枋鲞@個事的表面現象“我在做餃子、面條、蛋糕”

如果我仔細回顧一下做咨詢的人,到底是在做什么?我得到的答案是:“幫助企業咨詢,完成他知識邊界之外的企業發展事情,并且輔助企業制定好執行方案”,而不是描述這個事的表面現象“我為企業做咨詢,找企業的發展,寫執行方案”

(我們家孩子做的橡皮泥)

很顯然,一個孩子和咨詢師都知道自己到底在做什么?以及做這件事情背后的意義是什么?但是為什么到了企業內部,企業老板們,就好像換了個世界----我們要做百度推廣、做公眾號、做自媒體、做直播、做微商城、做社群營銷、做微信營銷、做視頻營銷、做京東商城、做天貓商城......但好像不關心做這些的背后到底是做什么?

互聯網轉型到底轉的是什么?為什么我們需要做百度推廣、做公眾號、做自媒體、做直播、做微商城、做社群營銷、做微信營銷、做視頻營銷、做京東商城、做天貓商城這些事情?

2

想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先知道:

互聯網到底是什么?

對于企業主起來說,大部分人理解的互聯網是:互聯網轉型就是做一個公眾號每天發企業的產品廣告;開通一個公眾號買一個三級分銷系統,往上面堆一些看起來很LOW的產品圖片;買一個加粉神器,每天暴力加一些不精準的粉絲,然后用系統給客戶發廣告;把自己的微信名字改成自己的產品關鍵詞(如:廣州亞克力包裝廠家);

我給它下一個定義,引申到企業的營銷應用上:互聯網被引入到商業領域,全稱為互聯網渠道或網絡渠道(place),引申意為商品銷售通路,是商品的流通通路,所指為商家、廠家的商品,通向社會網絡或代理商而將產品服務銷售給不同的的人群,以達到銷售的目的。故而又稱網絡。

引申到企業的管理應用上:互聯網被引入到管理領域,以企業管理需求為基礎,以IT技術為支撐,為企業更好的提供數據信息的綜合管理辦法。包括ERP、BPM、CRM、HR、PM、KM、OA等眾多的內容。

但這些還不是互聯網的真正意義,實際上,從實用學的角度來解釋就是:有目的的通過互聯網這個載體,更多、快、好、省的滿足客戶的需求。

其實就是通過一個載體:“讓我們如何比競爭對手更有效率(多、快、好、省)的滿足客戶的需求?”

那么到這里,企業為什么要轉型互聯網的答案,就出來了......

如何通過互聯網,在原來的基礎上,更有效(多、快、好、?。┑臐M足客戶的需求?”

當大家明白這一點后,自然就知道“咱們一直渴望的互聯網轉型到底轉的是什么?”---在原來的基礎上,通過互聯網在營銷應用上,打通更多互聯網渠道或網絡渠道以達到銷售的目的;通過互聯網在管理應用上,為企業更好的提供數據信息的綜合管理辦法。

背后的意義就是提高雙向的效率:

1、通過互聯網在管理應用上完成企業對內部的多、快、好、省的效率提升需求;

2、通過互聯網在營銷應用上完成企業對顧客的多、快、好、省的效率提升需求;

所以說,知道了這個本質后,就明白,互聯網只是提高企業效率的一個組成部分,就如同:品牌形象、企業管理、產品研發、節日促銷、渠道通路、營銷策略一樣是企業經營的各種必須得經營活動,都是企業運營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并不是互聯網神話論,擁抱互聯網就站在了風口,是豬都能吹上天,你不去看看到目前被吹上天的那些品牌,有哪些僅僅是像我們一樣,做個百度推廣、做個公眾號、做個自媒體、做個直播、做個微商城、做個社群營銷、做個微信營銷、做個視頻營銷、做個京東商城、做個天貓商城這些事情就被吹上天的?

就拿大家斷章取義雷軍,的企業小米來說,它不僅僅做了百度推廣、做個公眾號、做個自媒體、做個直播、做個微商城、做個社群營銷、做個微信營銷、做個視頻營銷、做個京東商城、做個天貓商城這些事情,更主要的是他的戰略設計、產品戰略、人才戰略、競爭戰略、商業模式、贏利模式、績效機制、品牌形象、企業管理、節日促銷、渠道通路、營銷策略等等......一樣也是一流的。

3

再次回到我們的主題:“咱們一直渴望的互聯網轉型到底轉的是什么?”---在原來的基礎上,通過互聯網在營銷應用上,打通更多互聯網渠道或網絡渠道以達到銷售的目的;通過互聯網在管理應用上,為企業更好的提供數據信息的綜合管理辦法。

這里所說的:原來的基礎上,說的就是---戰略設計、產品戰略、人才戰略、競爭戰略、商業模式、贏利模式、績效機制、品牌形象、企業管理、節日促銷、渠道通路、營銷策略等等......

如果沒有這些基礎,企業轉型互聯網就只有兩個結果:

結果一:好不容易引進一個互聯網人才,寄希望于這個人才能夠讓企業發家致富,結果虧一大堆的工資,企業的銷售依然沒有本質的變化,還牽扯企業老板的經歷,唯一的結果就是老板可以在外面炫耀一下談資,我們企業也擁抱互聯網了,后面的話就不敢說了,因為是虧錢的;

結果二:花大筆大筆的錢,找來一個班人馬,開發互聯網系統,結果花了1年的時間,開發的系統還沒有上線,因為企業到底要做什么?1年還沒有搞清楚,所以產品經理在這1年的時間,一直都和企業老板在談企業的戰略設計、產品設計、競爭戰略、商業模式等等本應該有的基礎。(最后老板還記恨這個開發團隊,都是吃干飯的,什么事都干不了......)

試問企業的老板:戰略設計、產品戰略、人才戰略、競爭戰略、商業模式、贏利模式、績效機制、品牌形象、企業管理、節日促銷、渠道通路、營銷策略......這些到底是一個企業老板該干的事情?還是一個我們花5000元/月請來的一個拿工資互聯網人員該干的事情?

如果他能夠干得了戰略設計、產品戰略、人才戰略、競爭戰略、商業模式、贏利模式、績效機制、品牌形象、企業管理、節日促銷、渠道通路、營銷策略......憑什么只要你5000元/月的工資?

4

那么為什么企業老板,會不自覺的持續犯這樣低級的錯誤呢?

因為大部分的公司說是轉型互聯網,實際上并沒有真正的做到整體的轉型,只是從面子上轉了,實質上,卻是依然做自己原來的:生產、“產品”、或是“銷售”。

實際上,按照不同公司的導向,公司一般分為4個階段:

第一階段:生產型公司;

第二階段:產品型公司;

第三階段:銷售型公司;

第四階段:市場營銷型公司;

這個階段的公司,轉型互聯網的思維通常是,擴大產能、招工人開工廠等,他們認為有了足夠的生產,企業就會通過互聯網完成更多的銷售。殊不知,這種企業在互聯網的應用上,更多的應該是管理,而不是營銷。

典型的例子就是十幾年前國內很多玩具、電子、服裝廠商,為了擴大產能,不斷造貨,從不管產品是否優質,更別說戰略設計、產品戰略、人才戰略、競爭戰略、商業模式、贏利模式、績效機制、品牌形象、企業管理、節日促銷、渠道通路、營銷策略......了。從而導致很多互聯網僵尸企業,看起來有個網站、公眾號,其實根本不起什么作用,老板自己都不愿意看自己的網站,公眾號,卻寄希望于自己的客戶愿意去看。

這個階段的公司,轉型互聯網的思維通常是認為最重要的是提高產品性能,他們認為只要產品性能足夠好,企業就會通過互聯網完成更多的銷售。

比如十年前國內電視機行業都在忙于擴大產能、制造質量更復雜的電視時,小米、樂視等企業率先用互聯網連接了電視機,將電視機當做了互聯網的入口,和十幾年前的那些企業最大的不同是,之前那些生產電視的企業,買完電視這一單,可能這一輩子都不可能和客戶有交集,而小米、樂視等企業賣完電視才剛剛開始,后面一大堆的收費項目等著去開發。

這個階段的公司,轉型互聯網的思維通常是認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把產品賣出去,只要產品賣得多,企業就會盈利。

比如很多房地產項目、保險公司、理財公司、保健品公司等,通過包裝各種新概念、提出各種新口號、雇傭大量線下銷售員、話銷人員,采取人海戰術,一切以成交量為核心,目的就是把產品賣出去。

銷售型公司普遍的方法就是:“告訴市場營銷部和4A廣告公司,我們產品出來了,趕緊找個概念幫我包裝一下,最好能引爆市場!”(對應的方法論主要是用:品牌包裝為基礎的傳統廣告學)

這類公司往往已經開始建立品牌,也能取得一定銷量,但無法解決持續經營問題,高度依賴大額推廣預算和廣告公司的奇思妙想,產品也往往是火過了一陣子就馬上消失了,然后又繼續搞概念出產品--包裝產品--人海戰術--把產品賣出去。

這個階段的公司,轉型互聯網的思維通常是“有效滿足顧客需求”,認為只要“比競爭對手更有效滿足顧客需求”,企業就能獲得銷售。

這類公司,企業的所有產品都是圍繞顧客需求展開的。

同樣是保健品企業,他們認為自己是在“讓人更健康”,產品銷售和研發可以做到這一點,新聞上發文章也可以幫助這一點,甚至所有的會議銷售、公關等活動都圍繞“我如何滿足用戶需求”來展開。

從這個角度來看,輕視市場營銷的公司,往往是單純的生產或者產品公司,他們關注的是自己而不是顧客;認為市場營銷就是“打廣告賣產品的公司”,往往是銷售型公司——產品部門造出來產品,然后讓其他部門賣出去就完了。

而真正的市場營銷型公司,則會明白上面說的這一切:企業最重要的目標就是“創造并留住顧客”,而最重要的方式就是“更有效率地滿足顧客需求”。

但是市場營銷型公司,通常又不具備生產型公司或者產品公司的資源,所以產品的價格一定需要通過各種營銷手段加高銷售壁壘,因為他們不生產產品。

5

現在你理解了什么是“互聯網的本質”(Marketing),然后再看怎么來轉型互聯網就非常簡單了。

我們知道,一個“市場營銷”型的企業,關鍵是“為顧客提供價值,滿足顧客需求”,而顧客接受的價值,其實分成兩部分:

顧客真正接受到的價值,分為以下4中價值:

1. 多——結果總是多一點

a.同樣的價格得到更多的產品

b.同樣的價格更節省時間

c.同樣的價格質量更好

d.同樣的價格更省錢

2. 快——速度總是快一點

a.同樣的產品我們的生產周期更快

b.同樣的產品我們的物流速度更快

c.同樣的產品我們效率更高

3. 好——質量總是好一點

a.同樣的價格我們的質量更好一些

b.同樣的速度我們的質量更好一些

c.同樣的質量我們的價格更低一些

4. 省——成本總是省一點

a.既節約又有效率;

b.節約成本還有效率;

c.節約速度還有效率;

d.節約效率產品更多;

只要我們做好了上面4個要素其中的一個要素或者更多的要素,那么我們就會贏得市場,再加上我們有戰略設計、產品戰略、人才戰略、競爭戰略、商業模式、贏利模式、績效機制、品牌形象、企業管理、節日促銷、渠道通路、營銷策略......這些運營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一起形成合力,互聯網轉型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總結

沒錯,這是一個瞬息萬變的社會,但是不論商業社會怎么變,不論是互聯網經濟還是馬車經濟,不論是新媒體還是農村刷墻營銷,都需要遵循最基本的商業規則和商業邏輯。

而在這些商業邏輯中,關鍵的一環就是:

企業的核心,就是在原來的基礎上,更有效(多、快、好、?。┑臐M足客戶的需求?”

“互聯網+”企業轉型到底該從哪里入手?

就從:多、快、好、省這四個核心點入手,再完善戰略設計、產品戰略、人才戰略、競爭戰略、商業模式、贏利模式、績效機制、品牌形象、企業管理、節日促銷、渠道通路、營銷策略......這些運營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一起形成合力,互聯網轉型就會像特斯拉一樣,即使產品還沒有生產出來,中國人依舊因為同樣的價格可以賣到更省油錢的車、比同等價位設計感更高科技,智能的車,而形成不銷而銷的自動互聯網效應。

所以說,互聯網歸根結底還是通過互聯網的各種手段提高雙向的效率:

1、通過互聯網在管理應用上完成企業對內部的多、快、好、省的效率提升需求;

2、通過互聯網在營銷應用上完成企業對顧客的多、快、好、省的效率提升需求;

把握住了這個本質,企業的互聯網轉型之路,可以千變萬化,應用自如。

我的微信號:29538322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