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伶霏
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參加馬拉松比賽,雖然是個半馬,對我來說也是不曾想也不敢想的事情。事情就是這么奇妙,無法言說,有時自己腦袋里的一些突發的想法,也不知道是從哪里來的,看到北京國際長跑節的報名通知,突然間就很想參加。
報名前肯定是不自信的,連5公里都沒有跑過的人,如何拿下21公里的比賽,而距離正式比賽也只有1個半月的時間。帶著忐忑的心,咨詢了跑過馬拉松比賽的人,他說平時跑過10公里的人就沒問題,鼓勵我報名,可我連10公里都沒有跑過,真是越問越沒底。到處問別人是想給自己打氣,為自己報名積蓄力量,還好沒有人反對,我也發揮了白羊和射手的二貨精神,就這樣連自己會不會去參賽都不確定的情況下,我報名了半馬。
這條路會怎么走完,結局會如何我不知道。內心里總是有這樣一個聲音在激勵自己,既然報名了努力跑下來;其實后面還有一個聲音,實在跑不下來就下來吧,不用勉強自己,然而第一個聲音很不服氣。
從3月初報名到4月17比賽日,只有1個半月的時間。這1個半月的訓練要如何安排?在網上搜索了相關資料,基本都說至少要有3到4個月的準備時間,才能報名半馬的比賽。我的時間明顯不夠用,那么第一個10公里的目標先要完成,才能有點底氣去跑比賽。于是訂下了跑下10公里的目標。然后分析了跑步速度的分配,如果按照最晚關門時間來計算,跑完5公里不能超過40分鐘,跑完10公里不能超過1個小時20分鐘(時隔太久有點記不清楚了,好像是這個時間)。
第一周從3公里開始熱身,之前的跑步都是在周末進行,跑步記錄基本都是3公里左右,用時大概在40分鐘以上。現在至少要保證每周3次訓練,平時的時間也要用上,計劃是按照3,5,8的距離來訓練第一周。等到真的跑起來了,發現計劃對大射手真的是沒啥作用。隨心情,隨體力,想怎么跑就怎么跑,第一周完成了2個5公里,時間快接近50分鐘。
第二周,很不巧,來了例假,剛剛開始的訓練就這樣暫停了一周。
到了第三周,時間越來越緊迫了,怎么辦?拼一把,跑個10公里吧,要不然怎么參加比賽!那天的風很大,到現在還記得很清楚。頂著大風,穿戴好裝備,開始為了10公里努力。開始的3公里很輕松,過了5公里之后速度開始降了下來,到了8公里的時候感覺自己不能跑了,但還要咬牙堅持一下,腳步越來越沉,速度越來越慢,看到手機記錄到10公里的距離時,心里的石頭落了地,對于比賽也有了底氣,用時1個小時20分鐘,剛好在關門時間點跑完。
接下來的訓練,本想著該有個15公里的成績,然而我的跑步距離再也沒有超過10公里,維持在5公里的熱身距離上,直到比賽日那天。嚴格的說,我只訓練了1個月的時間。
那天的天氣有多么晴朗,太陽有那么大個。早晨早早起床,簡單喝了點水,吃了點東西(不敢多吃),要在5點30分趕到天安門廣場的出發點集合,一路上都看到穿著相同比賽服裝的朋友,這種感覺很奇怪。到了天安門西站距離比賽時間也只有10分鐘左右,一路小跑,看到守衛的民警,協調的志愿者,滿廣場密密麻麻的黃衣服小人,內心的小激動也開始泛濫起來,肚子的腸道也開始松懈起來,一點點的小激動,小緊張,雙腿都開始要進入戰斗狀態了。
跑過安檢,跑入比賽的人群中,周圍的歡呼聲,尖叫聲開始不絕于耳的沸騰,氣氛一下子高漲起來。我在隊尾隨著人群慢慢的向前移動著,四周有一起來的人在交談,有和我一樣一個人來的在默默準備,隨著遠處的一聲槍響,移動的速度開始加快,終于超過那個起跑線跑入廣場中時,內心的激動一下子釋放出來,像蓄久了的洪水噴泄而出,開始向前奔跑。
1個,2個,3個……不斷的有人從你身邊擦肩而過超過你,但我知道自己的節奏不能亂,維持平時跑步的平穩速度,保持體力,10公里之后的路程才有可能跑下來。第一次在寬闊的長安街上跑步,想怎么跑怎么跑,周圍時而有歡呼加油的群眾,有負責采集錄像拍照的人員,還有跑了幾步就下來的參賽者。我專心看著腳下的路,聽者耳機里的跑步距離提示,“恭喜您已經跑步1公里”“恭喜您已經跑步2公里”……就這樣很輕松跑過建國門,跑過朝陽門,完成了規定時間內的5公里距離。
一路上跑著看著,周圍的參賽者越來越多姿多彩,有領跑者帶著的盲人參賽者,有黑人朋友,有上了年紀的中老年人,還有很小的小朋友。不乏奇裝異服者,不乏個性時尚者,也不乏專業跑者。參賽者中有加油吶喊互相鼓勵的,整個氣氛只有參與其中才能夠體會,那么的激動人心,那么的積極向上,這樣的比賽真的是太有趣了。
第一個5公里我在平復激動的心情,專注的進入跑步狀態;到了5到10公里這個距離,我開始觀察周圍的人,注意他們的跑步節奏。過了10公里之后,我知道我的挑戰才剛剛開始,因為這是平時沒有跑過的距離,不知道身體的狀態會怎樣。
比賽氛圍的好處是讓你興奮,似乎沒有疲倦感一樣,體力要比平時好很多。一路上一直在跑,路過水站也只是喝一口水漱漱口就吐出來,沒有停歇的一直在跑。過了10公里身體感覺還不錯,出現了越跑越興奮的狀態,中間還有了幾次加速跑。這個距離開始,逐步的開始有人走上了收容車,放棄了比賽。
大概在17到18公里的樣子,雖然身體開始疲憊,精神卻非常快樂,我竟然開始張著嘴笑出了聲音,這就是常說的“跑步分泌的多巴胺快樂”吧,這樣子傻樂開心和放松的狀態持續了幾分鐘,到穿過了鳥巢體育場到達了體驗的高峰之后,身體進入了要突破極限的狀態,四肢開始麻木,膝蓋有點疼痛,雙腿尤其的沉重,最后的3公里在走走跑跑的狀態中,一點一點的奔向終點。
這最后的3公里,我似乎感覺到了四肢的血液都聚集到心臟部位,來供應血流量的迅速提升。在鳥巢周圍環繞著跑,在攝像機面前留下了自己的身影。轉過了一個彎,又一個彎,馬路終于變直了,終點線就在眼前200米的地方,我露出了一個大大的微笑,發自內心的愛上了這個敢挑戰的女孩,還好我沒有放棄。
用時2小時40分鐘,在穿過終點的同時,收到了組委會的成績短信。手里的獎牌,發著明亮的光,而這也會照亮我以后的跑步之路。
跑完半馬有1年了,這1年里,半馬帶給我的收獲,一個是平時跑步的基礎距離從3公里提升到了5公里,不再只是周末跑步,平時我也愛上了跑步,5公里起跑。第二點,是對自己的身體素質更有自信了。第三點,我想你堅信的事情,如果不放棄,也一定會看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