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與錯覺》讀后感

? ? ? ?藝術是心靈之事,所以任何一項科學性的藝術研究必然屬于心理學范疇。它可能涉及其他領域,但是,屬于心理學范疇則永遠不會更改。

--馬克思·J·弗里德倫德爾《論藝術和鑒賞》

? ? ? ?經老師推薦,拜讀了貢布里希的《藝術與錯覺》。作者貢布里希教授曾獲得功績勛章、高級帝國勛爵士,是他那個時代最偉大、最有影響力的藝術史家之一。他最著名的著作是《藝術的故事》,其他學術著作還包括《秩序感—裝飾藝術的心理學研究》及11部文集。

? ? ? ?《藝術與錯覺》被肯尼迪·克拉克描述為“我所讀過的最才華橫溢的藝術批評著作之一”,它是一部有關制像的經典研究。不同于《藝術的故事》語言通俗易懂,這本書還是有一定的學術性的。這本書雖然出版于50多年前,但至今仍在人文學科中占有很大比重,也對自然學科造成了很大的影響。貢布里希為理解藝術和處理復雜的觀點與理論問題提供了縝密的科學發現。他對人類大腦無窮無盡的能力,對人類看世界與制作和觀看藝術時的微妙關系始終抱有探究之心。當驗證各種假說時,他以他深厚的學識和與生俱來的清晰的表達能力,提出了符合科學精神的論辯。再現是藝術史的最基本的問題,而《藝術與錯覺》這本書就很好的論斷了這一點。

? ? ? ?《藝術與錯覺》的主題旨在回答藝術為什么會有一部歷史。貢布里希教授從一個我們日常慣見熟聞,但不是出于無知便是由于自命不凡而不屑一顧的問題——藝術家們在描繪現實時為什么會用如此眾多的風格——開始,重新檢驗了許多在我們看來已經理所當然的觀念,改變了我們對一些關鍵性問題的理解。作者在論證中廣泛地涉獵了大量的古典文獻和現代科學的許多分支,使其論題不僅具有淵博的知識基礎,而且還獲得了某種科學的精確性。

? ? ? ?按照作者的構思,本書的結構是拱式布局:每一章都有一個中心論題,這些中心論題的大方向具有嚴格的邏輯關系。但是,由于本書不是一個嚴密的演繹體系,每一章都像是圍繞一個專題組織起來的單篇論文(可能與此書保留了講稿的形式有關),加之,具體的論點也不是一章一章循序引人,所以讀者就不易掌握作者的論證脈絡。正是由于作者的廣博、睿智和蘇格拉底式的論辯才能,使我們這些不甚熟悉西方文化傳統的讀者就難免有在看局部時流連忘返,看整體時有霧中觀花之感。

? ? ? ?本書大致課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寫真的界限,說明藝術家模仿自然的意圖受兩方面的限制,手段(或譯媒介)的性質和藝術家的心理狀態,包括第一章從光線轉為顏色和第二章真實與定型;第二部分功能和形式,講述了從藝術發展史方面論證功能是怎樣決定著藝術形式,以及沒有傳統圖式就沒有藝術,包括第三章皮格馬利翁的能力、第四章倫希臘藝術的革新和第五章公式和經驗;第三部分觀看者的本分,則是從觀看者和藝術家的“取”“予”關系,論述藝術作品需要觀看者的合作才能發揮效果,包括第六章云中的圖像、第七章錯覺的條件和第八章第三維的多義性;第四部分發明和發現,分析了視覺中的發明,討論了漫畫創作中對性格的研究,在比較藝術和語言的過程中指出了再現和表現之間沒有判然分明的界限,包括了第九章藝術中的視覺分析、第十章漫畫實驗和第十一章從再現到表現。

? ? ? ?作者開宗明義首先說明本書要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都關系到藝術史,但卻不能單憑歷史學的方法來解決。作者按照論述哲學問題的傳統方法,概括評述了前人對藝術發展過程的本質和動力的種種假說。這些假說主要為:一、藝術變化的知覺理論。這種理論認為,每個畫家都根據自己所見的現實來描繪世界。但是,每個畫家都以自己獨特的方式看世界,所以再現藝術的復雜性和廣泛性可以根據人類知覺的多樣性來解釋。喬托和凡高不同,是因為他們看事物的方法不同。二、藝術變化的技術理論。這種理論認為,藝術的進展取決于再現技巧的發展。藝術上的發明和發現都是由于畫家在技巧方面獲得了超越前人的能力。根據這種觀點,埃及藝術之所以幼稚,是因為埃及藝術家的能力如此。而在后來藝術家的身上,我們看到了再現技巧的長足進展。三、藝術變化的觀看與知道理論。根據這種理論,歷代的藝術家都在持續不斷地拼命擺脫知識的重壓,以求準確地根據他們所見的樣子來描繪世界。知道了事物實際上是什么樣子,例如,知道了人臉以鼻子為中線兩邊對稱,就會阻礙藝術家根據事物出現的樣子來描繪它們,例如,會阻礙他對側面像的描繪。要創造純粹的視覺,藝術就得摒棄先人之見。這種反對知識的腐蝕力,并決心恢復純真之眼的努力,說明了視覺藝術從完全概念性的埃及藝術向完全知覺性的印象主義藝術進化的過程。作者對這些理論—一作了評論。在導論的結尾,作者還特別指出,研究風格問題,單靠心理學不能解決問題,還須探索時尚的壓力和趣味的奧秘。

? ? ? ?總的來說,《藝術與錯覺》這本書是一部不斷令人思索,不斷產生碩果的著作,因為它讓我們重新看待了藝術批評、藝術鑒賞和藝術史所賴以立足的如此眾多的假定,它所涉及的范圍遠遠超越了它所敘述的界限。正如普林尼總結古典文化時期的觀點時所說的:“心靈是視力和觀察的真正工具,而眼睛則充當一種容器,接受和傳遞意識的可見部分。”當人類開始思考知覺問題的時候便已經發現目之所及與理性推斷的區別。讓心靈結合眼睛,去發掘藝術中的“錯覺”吧。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一朵純白的云,無憂無慮地在天宮跳躍,玩耍 不慎掉進了污穢的人間 污穢的人間玷染了它的身子 它便不再清純 也不再輕浮...
    雅禾閱讀 298評論 0 0
  • 一不小心,就站在了八月的尾巴上,在別處已經開始進入了秋高氣爽的時候,青島依然還是那只敏感的小貓,整日的悶熱的讓人跳...
    獨孤幼薇閱讀 406評論 0 0
  • 今天我沒有一點忘了我的事,更不想說我的傷心事,但我必須告訴你們,她是我的老婆,是你們逼我走上死亡的!這一生我不想說...
    603bc6401dfb閱讀 268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