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的原因,我被調到傳媒行業,從零開始覆蓋客戶。期間,我聯系過很多傳媒客戶,也當面交流過幾次。當然,作為傳媒行業小白的我,只是在一旁聽師傅與傳媒單位的專家交流。于是,內容、渠道、技術、網紅、新媒體、自媒體、變現,這幾個關鍵詞不停地在我耳邊出現。我知道,這里邊除了銷售技巧,一定還有對傳媒行業的認知和領悟。
相較于之前的醫療行業,我覺得自己可能更適合傳媒行業,也許是更愿意接納,愿意去鉆研吧。早在打算讀研的時候,我就看了幾本傳播學,傳媒新聞的書,當時是打算報考華科的傳播學。后來讀了英語專業,也還在看廣告學的書。本科的論文研究的是英語廣告,碩士研究的是英語新聞。提起陳年往事并不是說自己一直在關注傳媒行業,只是想表明的是我與傳媒,也許真的還有那么點緣分。現在的我,正在朝自媒體方向努力。
和傳媒單位接觸后,才發現這么一批人生活的很不是滋味。傳媒人作為被社會認為的正義之士,他們覺得賺錢會很不好意思,持有這樣的想法的人,不在少數。目前,傳統媒體正處于轉型階段,尤其是紙媒,利潤早已經下滑。出版業依靠科技技術,保持著小幅的盈利的狀態。那么,那些生活在紙媒單位里的傳媒人,出路在哪呢?尤其是地市的紙媒,還在心心念地如何拉項目,挽救紙媒。
上午和曾經就職于某報社的主任電話聊天,他說傳媒行業面臨兩大轉型趨勢:采編向經營方向轉,傳統媒體向新媒體轉型。由于自己年紀大的原因,選擇了壓力稍小的經營方向。在運營微信公眾號,10幾萬的粉絲,可是閱讀量只有平均兩三千。降調的語氣,我讀出了他話里的無奈和不滿意。不由地想起了剽悍一只貓,彭小六,楊小米,Spenser,Frank,這一類自媒體,將自己打造成了一個個IP,就不愁沒有粉絲量和閱讀量。現在像這樣的人越來越多了,我甚至都覺得是笑來老師催生了一批作家,鼓動了留言者認真去寫作,結果現在的自媒體越來越多。主任還告訴我一個數據,如今的自媒體約為2200萬人,一個上海城市的人數那么多。而真正能夠達到影響級別的自媒體人還在不斷增加。
為什么這么肯定?我立志要做一個自媒體。伊蘭也決定了,并且她正在做的越來越好。小范圍的人就有2個人,那么007里的三十幾個班兩千多人中的80%也許都會開通自己的公眾號,最終只有20%的人能堅持到最后,一個班上也許只有十幾個人能堅持到七年。但是,等過了七年,這十幾個人一定會成長為非常牛逼的自媒體人。
傳媒行業,無論怎么變,它都逃不過這個時代的主題:內容。借用前央視主持人張泉靈的一句話來說:內容不一定有好的商業模式,但是內容一定是這個時代獲得用戶效率最高的方式。如果想成為好的自媒體,有內容是基礎,成為真的影響力,IP,才能收獲到時代的紅利。
感謝互聯網時代,讓我看到了那么多的希望,盡管在別人看來我太理想主義了。感謝這個時代,讓我能夠鏈接到那么多佩服的人。但請一定要記得,只有自己成為了內容生產者,才能夠真正鏈接到想要鏈接的人。#day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