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學佛[16]學佛要發菩提心:學佛的目的(一)

? ? ? ?對于每個學佛人而言,佛法修學是很重要的環節。修學佛法的目的是就要修、要證。那么在學佛的過程中,行人會涉及到哪些問題呢?這是大家需要知道的。在第三講中,主要講述了世尊的修持、什么是佛法僧、五戒十善。當我們對佛、法、僧、戒的基本概念有了認識后,就要開始探討如何學佛。關于如何學佛,我們分五大部分來講,一、學佛要發菩提心。二、學佛的進程。三、學佛的次第。四、佛法的體與宗派。五、法義的抉擇。下面,我們來逐一的分析。

一、學佛要發菩提心

(一)學佛的目的

? ? ? 如果我們對“四不壞凈”的概念清晰了,法義 ? 也抉擇了,那么就需要開始思考學佛的目的了。
? ? ? 雖然我們的修行重點、核心在解脫,但解脫并不是我們學佛的最終目的。我們學佛的最終目的,就是要發“菩提心”。我們學佛不是為了自己了生死,這一點一定要清楚。
? ? ? ?我們在三世因果、六道輪回里面已經輪回了生生世世了。單從今生今世來講,我們有父母親朋好友、有妻兒子女。不算釋迦佛之前吧,單說從釋迦佛之后,我們也都輪回了二千五百多年了。僅是二千五百多年以來的父母妻兒、兄弟姐妹、四親六眷,這筆帳一算就知道了。我們現在眼前所見的,所碰觸到的,都可能是自己生生世世的親眷、親屬。無論是碰到仇人也好,還是看到恩人也罷,都可能是自己生生世世的親眷、親屬。既然如此,看到恩人也就無需那么沖動,碰到仇人也便不會那么憎恨了。因為他們都在輪回著呢,所以當自己學佛受益以后,我們應該發菩提心,把自己學佛的歷程教給身邊這些人。
? ? ? ?我經常講:我們要熄滅貪嗔癡。我之所以講熄滅貪嗔癡比較多,那是因為我的側重點在解脫。那么,我為什么要重點說明這一點呢?因為若是沒有把解脫作為我們修行的核心、重點、重心,而是一個勁地空發心,空發愿,悲天憫人,這樣的學佛就是浮在那里,飄在那里,懸在那里。法義講的頭頭是道,功夫一點都沒有,談舍身那就很困難了。順心、合意的就去做一做,稍微不順心、不如意就不干了、郁悶了、煩惱了、糾結了。這樣的修行太苦了,走的彎路也就必然多了。
? ? ?從整個人生經歷來講,解脫是很重要的。釋迦佛在兩千五百年前,就已經把佛法的法身慧命留在人間了。但我們卻依然輾轉輪回了兩千五百多年。我們常講,人身是千百次難得的。現在好不容易得了人身,卻一味盲目的空談發大悲心、菩提愿,結果連貪嗔癡都沒有解決,如果而現在舍心所做的僅是人天善法,一但失去人身以后,必定是千百動再難復返了。
? ? ? ?一位真正的解脫者,他可以生死自如,他可以隨心所欲地出入六道中,他想得人身就得人身,他想轉牛身就轉牛身。只有這樣的解脫者,他才能真正地弘法利生。只有這樣的爭脫者,他的眼光才是長遠的,他看到的不是一個眾生的一生一世。也只有這樣的解脫者,他才會隨緣而度,應緣而化,自己想怎么樣就怎么樣,想做條狗就去跟狗溝通,想做頭牛就到牛群里面跟牛溝通,如果該度的眾生因緣到了,已經轉換成人了,他就做人,帶著他們一起修。
? ? ? ?所以,我們看虛云老和尚以及那些高僧大德,臨終以后都是把自己火化的骨灰跟面粉捏成一團,灑在大江當中云跟水族結緣。如果它們有機會得到人身了,這些高僧大德就再來人間,進一步接引它們、引導它們。故而,若要真正的菩薩發心,解脫是相當重要的。若連自己都沒有解脫,這樣的菩提發心僅是一時的,最后都會落在人天善法。
? ? ? ?或許一般人都知道,人成即佛成,即把人做好了就能成佛。然而,這個人成即佛成的出處在哪里呢?這是民國佛教的大德,太虛法師講的。太虛法師講到:

? ? ? ? ? ? ? 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

? ? ? ?由此可知,人成即佛成的前提是什么?仰止唯佛陀。所以,仰止唯佛陀,就是建立在菩提心的基礎上。也就說,人成即佛成是建立在菩提心的基礎上,才能人成即佛成。這里面是有微細的區分點。大家認識到。我們人做好了,要想成佛還要有菩提心。菩提心里面還有出離心、大悲愿、空性慧。對這些概念如果沒有正確的認識,想成佛那是比較困難的。后面,我們學習菩提心的內涵。


【文章來源】:《佛法修學基礎導讀》
【講述】:東方先生
【緣起】:

佛法是很平實的,僅是告訴你人生宇宙、生命的真相。佛陀所說的法,都是針對生命價值的當下,解決當下的生命沖動,令眾生離苦得樂。

我們真的認清楚自己內在的問題嗎?我們所執取的是自己想得到的東西嗎?過的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嗎?追求的是自己內心深處最真實的需求嗎?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誰能雷震諸佛音聲,誰于生死睡眠之中,而獨覺寤唱如是言。諸眾生常為煩惱重病所纏,誰能于中作良醫。”能聞此解脫的法,皆是有大福報之人。

修行,欲待了時無了時,此刻休去便休去。

【公益免費課程】:《佛法修學基礎導讀》、《心住非家》系列、《緣起止息》系列、《古仙人道》系列、《荒漠甘泉》系列、《印度佛教史》......

【咨詢信息】:為方便大家共修佛法,全國各地均有讀書會,供各師兄線上線下相互學習交流,您若有緣,可添加本人微信號:88624948,備注:簡書善知識。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日子,一篇一篇的翻 足跡,一個一個的連 說不定歲月 會是一首美麗詩箋 休憩是監時停泊的點 青春是生命永久的畫卷 仰...
    江城妖怪閱讀 279評論 3 2
  • 金茂君悅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永遠追求卓越,誠信為基、以人為本、創立文化、打造特色,同時團結協作,奮斗進取是...
    奮斗勇士閱讀 534評論 4 5
  • 拍照去
    呂慧云閱讀 159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