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馬德里之前,我其實是沒有做任何準備的。留的時間也不算很多,只是想休整一下,隨便逛逛就可以了。那么,看斗牛就更沒有提上日程。其實也不是沒有查,但似乎看到說現在西班牙大部分都禁止斗牛了,并且馬德里這種崇尚斗牛的地方也只有周末才有,我就懶得再仔細看下去了,覺得沒有必要為了看斗牛湊個周末過去。
最初小時候看到斗牛無非是電視上轉播,我始終覺得斗牛這項運動好殘忍。并沒有特別想買票觀看去支持他的想法。但玩到巴塞羅那時,剛好碰上國內的朋友說最近是馬德里斗牛節,不禁心動了一下下。
到了馬德里的下午,天氣炎熱加上早上起的太早有些累,就在租的房子里休息。上網查了下五月六月剛好是San Isidro fiesta,每天晚上7點,在馬德里的Las Ventas斗牛場都有斗牛。西班牙的Catalan地區已經禁止了斗牛,馬德里的斗牛季是3月到10月,在這期間的San Isidro fiesta以外的時候是每周日有一場。所以我們剛好趕上San Isidro fiesta,能買到票也真的是巧合。就這樣臨時買了兩張第二天晚上的票。斗牛的票分陰面陽面,陽面便宜,陰面能貴一倍,我買了兩張中間的(陰陽面??)也不算貴,倆人才30多鎊。陰面最前排的票賣到了快200歐。
于是第二天下午早早吃了個晚飯,就到斗牛場了。馬德里最大的斗牛場Las Ventas就在市區,地鐵十幾分鐘就到了。其實當晚是斗小牛(novilladas),斗牛士也是沒有"升級"的,比較年輕些。但場外仍是沸沸揚揚,外面有個小廣場,一圈都是小商販賣水賣飲料零食,最神奇的是,竟然賣瓜子!斗牛結束后那一地的瓜子皮表明:他們真的會嗑啊……!???這景象就好像我們呆會兒是要進去看場球,只需要備好零食就OK了。
本來我對斗牛是不怎么贊成的,不理解現在怎么當代社會還會有這么殘忍的運動,這次去看也純粹是因為剛好趕上了為了滿足下好奇心。斗牛場一圈都是入場口,跟進音樂廳有些像,根據你的座位區進去,進去再根據排數上樓下樓。里面都是石頭座位(其實所謂的座位就是一個石頭楞上刻了個數字),不太好找,所以有專門的人員領到座上。沒想到我臨時買的那么便宜的票竟然還是一樓直接進場。我原來還擔心沒買到前排的看不清是不是需要望遠鏡,進去坐下了才發現我們第十排其實很靠前,斗牛士的表情都可以看清,被刺過后的牛背上每奔跑時噴出的鮮血也看的真真切切。整個場地進去就如同置身于跟古羅馬斗獸場,從倆身著古裝騎馬出來清場的開始,就仿佛穿越回了古代。唯一提醒自己在二十一世紀的,只有側面墻上的電子表盤,和空中專業攝像的架子。整場除了陽面幾乎坐滿了,不過其實當晚沒啥太陽,出來那一會兒我們也沒曬到,所以買中間挺劃算。
以前在電視上總是看的斷斷續續,這次才算把整個過程看明白。一場完整的斗牛(corrida)大概在倆小時左右,分別有三個matadores出場(主斗牛士)以及6頭牛,每個matadore斗兩頭。但實際時間會隨著當晚的情況發生變化,也有可能由于下雨或其他意外(比如前一段發生的斗牛士受傷或被刺死事件……)而提前終止。全場一直有現場樂隊,入場真的是伴著斗牛士進行曲,每換一個環節或者喝彩時也有號角聲。每一場斗牛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suerte de capote ,是斗牛士和幾個助理一起,揮舞著斗牛布,讓牛全場奔跑,這時斗牛士可以初步對牛做出判斷——他的力量速度等等(其實觀眾也在牛剛出場那幾下可以大概猜到接下來會不會斗的很精彩),?這個階段所有人用的都是粉布而不是紅色的。斗牛場地是一圈,但四周平均有八個被擋板遮住的出入口,擋板只比后面的主圍欄突出一個人的厚度,涂的漆色也一模一樣,所以對于牛的眼睛大概是不知道那后面可以藏人,他也無法從側面頂進來,而對于斗牛士,那就是他們的藏身處。當吸引了牛的注意力狂奔過來后,他們就巧妙的收齊布躲在后面,牛便只好急剎車,無所適從。擋板后面差不多能同時容納兩個人,也是一場開始后,斗牛士唯一的出入口。有時牛憤怒了,也會開始頂這個木板,滿地的木屑清晰可見,真的讓人擔心這木板能不能頂住。不過大部分時候,牛似乎也不是很想動用他的犄角。
第二階段,tercio de varas和tercio de banderillas,分別用兩種方式將牛刺傷。首先是picadores騎在馬背上扛著一個類似長槍的東西出來,在助理將牛引出斗牛場地白圈后,尋找適當的時機用長槍的矛頭刺傷牛背。這時馬也是夠倒霉的,馬不夠強壯高大的話,經常被牛頂的都挨不著地了。馬也是可憐,每次都被頂的滿身傷痕,披的軟甲上流滿血跡,他們怕馬受驚嚇所有出場的馬眼睛都被蒙起來了。這個階段也可以看出這頭牛的勇氣與力量,看他是否愿意來接近騎馬的人。
接下來,他們會將牛引回主圈內(白圈)。這時有三個banderilleros拿著banderillas(彩色的帶刺軟標槍)向牛背刺去,有時主斗牛士本人也會去完成這一步。其實感覺這一步是最危險的,因為軟標槍很短,必須要離牛非常近才能刺準,而且斗牛士的兩個胳膊都被占用,有一點失誤都容易絆倒。
在這樣幾輪過后,幾位助手會逐步退到擋板后面,而主斗牛士自己上場將牛引導進場地的白圈內。
在最后的階段,tercio de muerte,也是整場最精彩的部分。斗牛士(matador)獨自帶著紅布(muleta)與長劍入場開始他的演出,而這場演出的謝幕曲是在主圈內將劍刺入牛體內,結束牛的生命(estocada)。最好的結束是是全部刺入體內,刺入心臟,牛自己倒地,所謂的clean and quick death。也是因為當晚都比較年輕吧,(我們看介紹單上寫的都是93年的“孩子”)所以當晚我們只看到了一頭牛被刺的這么準。很多情況是劍無法第一次就刺入,或者刺入后又被牛自己頂出(它是多大勁兒……),或者刺入后牛依然能奔跑造成威脅,其實這時牛估計很痛苦,觀眾會開始起哄叫喊(抱怨對牛太殘忍)這時需要用一把帶刺的劍再刺一次,和一把小短刀,刺入腦袋,直接結束牛的生命。從第一次刺劍開始,其實他們必須在15分鐘內結束牛的生命,當超過10分鐘時樂隊會吹奏示意,12分鐘時再次warning。如果最后依然不成功,主席可以命令將牛帶走,也算是matador的恥辱。
剛開始覺得場面真的好血腥……到后面才慢慢開始注意斗牛士的動作。或許他們真的把斗牛視為一種藝術?斗牛的cape不是簡單揮兩下讓牛沖過去而已。而是有各種不同的玩耍花樣,其實每一種動作都有個名字,就像舞劍或丟手絹的人一樣,有各種花式,但所有動作最后都有個巧妙的收式,讓這頭牛剛好擦身而過,似乎人與牛真的化為一個優美的畫面,象征一場力量與勇氣的較量。
斗牛士本事的腳步與站姿也有講究,有站有跪,有時正對有時背對,一步步逼近牛,與他直視。但從始至終他無論是什么動作都是昂首挺胸,這個挺胸是真的很挺,仿佛非常傲嬌的告訴對面的牛,他才是真正的力量所在。而斗牛士本人在牛的面前,顯得真的很單薄。如果他精彩的完成一個驚險動作,觀眾會鼓掌喝彩,斗牛士本人也會轉向觀眾做出喝彩的喊聲,不是點頭言謝,而依然是昂頭示意,真的是從頭傲嬌到尾。 所有斗牛士的服裝也都非常講究,西班牙語叫traje de luces,樣式如同古代騎士,從上到下每一處都有精制的刺繡花紋。一場雖然有多個助理,但matador很好認,只有他的服裝是金色花紋。這只是外套,里面還穿著白色襯衣與長襪子,鞋有些像芭蕾舞的舞鞋,看著底子很軟。我甚至懷疑穿這么多怎么跑的開?!在Matador開始最后斗牛階段前,剛入場時還要將帽子摘掉,向當晚的主席和觀眾示意,然后將帽子扔到場地的土上,就像一種ritual吧,相當于獲取主席的許可,結束面前這頭牛的生命。而一切都如同一場優雅的演出,怎么會讓人想今晚會有牛死,會有人受傷,這個場地會沾滿鮮血。
現場的西班牙人或許看的出到底誰斗的好誰失敗,反正在我們眼里每個人都很厲害了(我都快嚇死了??),有時歡呼有時鼓掌,還有激動的不知道在對場地里喊些什么。每一場結束都有人起立,按理說如果覺得斗的好可以揮白手絹示意,斗牛士就會有獎賞。
我們那一晚竟然真的有個斗牛士在最后階段時被牛帶倒頂到腿了,一切都發生的巨快無比,當時真的是嚇死了。但他竟然堅持起來繼續完成他這一場。腿上的褲子完全被牛角撤開,傷口是工作人員臨時跑上去用布包扎了兩下,衣服上沾滿了血(也不知道是他的還是牛的)。并且,他是當晚唯一一個刺劍時一次刺準,牛走了幾步就自己倒地了。這位matador那場結束時幾乎全場都起立,懂行的人也揮著白手絹。看著他纏著白布染滿鮮血的衣服再次感覺這項運動太殘暴了,無論對人還是動物。據說大部分斗牛士都被頂傷過,西班牙甚至有專門針對牛角頂傷的手術技術……每一個斗牛場也都有專門的禱告室和牧師,以供斗牛士入場前禱告和特別需要時進行安撫工作。
但對于斗牛士本人,或許觀眾對他的歡乎對他勇氣的贊許足以讓他覺得受傷,甚至失去生命,也值吧。或許每一位斗牛士都覺得自己有足夠的力量與智慧去面對這樣一頭沒有任何頭腦的魯莽的牛。但,意外總是會發生,不是么?
其實matador在最后刺劍時,動作也是有講究的,比如身體貼著牛的右角劃過,牛在場地內其實如果不挑唆它還是好控制的,但這樣的動作以及快速的運動就變的非常危險。另外據說用紅色的布也并不是因為牛看到紅色會憤怒(牛色盲……)而是看到有移動的物體會沖過去。當晚看到的場景也確實如此,每次挑逗牛的時候,必須要喊出聲音,抖動布,才能給引起牛足夠的注意力,讓他跑過去或者調頭改方向。而斗牛士如果想非常近距離的靠近牛又不引起他狂奔過來,每次采用的腳步都非常小心翼翼,一點一點蹭過去。
一場斗牛結束,觀眾是可以向主席示意是否獎賞斗牛士(或牛)的。如果認為斗牛士都的很精彩,可以獎賞一只牛耳,或者兩只牛耳,或者最高級的是兩只牛耳加一條牛尾。而在僅少數情況下,如果觀眾覺得這頭牛表現特別出色或值得尊敬的話,也可以在斗牛士刺劍前請求寬恕。這時如果主席舉起黃手絹示意,牛可以被放走。一般被帶回他原來的牛場,或者養起來當種牛(不過參加過斗牛的牛永遠不會讓他第二次進入斗牛場)。
看現場真的才算從頭到尾感受到這樣一場血腥與力量的氛圍。很難說我喜歡這項運動,但真的被斗牛士始終不變的昂首所感染。一切都進行的如同一場藝術表演,而非你死我活的戰斗。難怪西班牙人會對這項運動這樣念念不忘戀戀不舍,如此的喜愛與捧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