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當家里的長子或長女,都會聽到長輩說:你是姐姐,你要讓著點弟弟。他小的時候總會在你去出去玩時,屁顛屁顛的跟著。你會很煩!“喂,不要跟著我,拖油瓶。”
? ? 姐姐,這個詞,我會厭惡,我不喜歡。我希望我也有個待我如親妹的姐姐(現實中有的。她是我表姐,我想要的她也會不顧自己經濟是否允許的給予我。我感謝她,她讓我體會到當小輩的幸福)。但是,除了她,我是家里的老大,我要學會忍讓,有好吃的,會說謊說自己不喜歡吃而讓給他們;放假回家,都要帶著好吃的好玩的給弟弟妹妹們帶著。就這樣,我成了人人都叫聲的好“姐姐”。姐姐兩個詞背后的故事有多少人能看見,在以前的社會年代,家里有三四個孩子的感受應該會比我還熱烈。我也想當小輩,有個哥哥的話,在學校里,總覺得有人“罩”著自己,不怕被人欺負。有個姐姐的話,跟著姐姐學著變漂亮,每天和她說著八卦,買東西直接給她發個鏈接,東西又成了自己的了。
? ? ? 現在的自己想想有個兄弟也挺好的。當媽媽帶他去別人家喝喜酒時,會想著“媽,這留著,回去和姐姐一起吃。”這幾年在外面讀書,到過年回家,每年年夜飯上,他總會把雞腿讓給我吃,說,姐你吃吧,我不想吃了。想想,好像長大了,不想以前那么讓我“討厭”了。現在的他會不顧一切說著自己的要求,我只能笑笑不說話。告誡著:等姐賺錢了吧~
? ? ?雖然不能獨享父母給予的愛,但他們給我得是我這一生相伴的兄弟姐妹,在成長中,學會了分享,學會了擔當。更快的適應了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