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齊襄公殺了魯桓公之后,多個國主對他開始忌憚,因為齊國一向富裕,這下敢公然挑戰(zhàn)魯國,且連人家的國君都?xì)⒘恕?/p>
這有點太有恃無恐了吧!齊襄公就是這么自信。
在殺掉自己的妹夫魯桓公的幾個月后,齊襄公覺得,自己立威的時機到了,他要讓天下的人知道,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到底意味著什么。
當(dāng)年七月,齊襄公在衛(wèi)國召開諸侯代表大會,號召有頭有臉的國君前來,大家“其樂融融”的歡聚一堂,共同商討天下大事,豈不快哉!
鄭國當(dāng)時也有著強悍的實力,剛繼任國君位置不久的鄭子亹也收到了齊襄公的來信。
他感覺到又興奮又緊張。
興奮的是,自己得來國君位置用的不是光明正大的手段,而齊襄公給他來信,顯然是承認(rèn)了他的寶座。緊張的是,第一次參加這個大型聚會,當(dāng)年自己還和齊襄公有點小摩擦,想想少年時代正處在叛逆期,他還是原諒了自己。
畢竟大家都是國君了,齊襄公不至于因為這點小事記仇吧!鄭子亹說服了自己。
鄭國這時候勢力還行,但和齊國的國力無法比擬。也有一幫忠心耿耿的大臣,其中祭仲就是一位正直敢言的臣子。他建議鄭子亹最好不要前往,宴非好宴!
鄭子亹不聽,還罵祭仲膽小怕事,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臣子怎么能懂得君王的氣魄。
他要做一個“雖萬千人吾往矣”的英雄好漢,頗有《天龍八部》喬峰大戰(zhàn)聚賢莊的氣魄。可以他有氣魄,卻沒有喬峰的武藝,也沒有一個叫蕭遠(yuǎn)山的男子前去搭救于他。
《史記》中記載:“子亹元年七月,齊襄公會諸侯於首止,鄭子亹往會,高渠彌相,從,祭仲稱疾不行。”
鄭子亹見祭仲勸阻,便留他看家,帶著高渠彌一同去參加宴會,不對,是盟會。司馬遷給出的理由是,祭仲深謀遠(yuǎn)慮,勸君王不聽,自己就裝病,拒絕同行,若果真如此,那祭仲真是精明的厲害。
一路上,鄭子亹問高渠彌:“老高,你吃早飯了嗎”?
高渠彌說:“吃了”。
鄭子亹罵道:“笨蛋,老子都沒有吃早飯!當(dāng)年我把齊襄公那小子都揍怕了,他見我就像老鼠見了貓,得喊一聲大哥!我過去給他捧場,他得好吃好喝的招待,否則我還揍他!”
高渠彌伸出大拇指,贊一聲“牛”!
七月初三,地點首止,氣溫正好,惹人困倦。鄭子亹一進門,哈哈大笑,見到齊襄公眼神中有不可描述的鄙視,似乎是在說,這小子當(dāng)年就是我的手下敗將。
他拍著齊襄公的肩膀,笑道:“老弟啊,算你小子有良心,以前我可沒少教導(dǎo)你,現(xiàn)在出息了,居然當(dāng)了國君,你得好好敬我?guī)妆啤薄?/p>
齊襄公本來是立威的,這一見面就被一個不知趣的家伙揭短,他威風(fēng)凜凜,怒道:“豎子,而何敢對本圣君不敬?你靠賣屁股當(dāng)?shù)膰褪且粋€垃圾,居然還和老子稱兄道弟?”
鄭子亹也大怒,斥道:“小子,老子來這里是給你面子,當(dāng)年的手下敗將,何堪言勇?別給臉不要臉”。
高渠彌見國君發(fā)怒,亦大罵齊襄公無恥之徒。
齊襄公眼神冰冷,令帶甲武士上前,立即殺掉鄭子亹。高渠彌,對他來說,本來就是一個亂臣賊子,這次國君對罵,一個垃圾也敢和他叫板!這是他不能忍受的,于是他下令將高渠彌五馬分尸。這個說法不同史料記載不太一樣,《史記》中說,高渠彌逃亡回了鄭國,和祭仲一同迎子嬰繼位。
現(xiàn)在想想,當(dāng)時的場景,齊襄公殺氣騰騰,當(dāng)著高渠彌的面殺了其國君,留著這個禍害不殺,是要等他報仇嗎?
所以其歷史真相或許是,祭仲作為高級管理人員,去陳國迎接鄭子亹弟弟鄭子嬰回國繼位。
但也不排除另一種可能,順著《史記》中的邏輯所說。齊襄公或許只是記仇于鄭子亹,旁人不問,放高渠彌回去,也就是他根本沒把鄭國放在眼里,不懼他們來報復(fù)。
這也應(yīng)了那句老話:莫欺少年窮,十年河?xùn)|十年河西!
歡迎朋友們關(guān)注@新語說古今
看更多精彩歷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