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天回家的時候和大師一輛車,聊著聊著就提到了敏感。大師是一位花友,因為她精通占星,用她強力的占星心理療愈術降服了我們一眾妖魔,而被我們戲稱為大師。
我說:“我真的很羨慕身邊那些不那么敏感的人,可以把注意力放在事業(yè)、成長上全力拼搏。而一個敏感的人,有大量的精力在不斷內耗、浪費在不必要的細節(jié)中。”
比如說,打照面的一個人,我會感覺到他的能量條滿不滿,情緒燈什么顏色。如果身邊的人有情緒了不開心了,我就會不停地處在煎熬中,不知道是不是我哪句話說錯了,或者犯了什么錯,有什么誤會。一個敏感的人,很容易感知到頹喪和惡意,并沉浸在這樣的情緒里無法自拔。
所以,在大多數(shù)人的印象中,敏感大多帶著負面色彩,敏感的人,玻璃心,有些小心翼翼,容易帶出情緒,關注點模糊,可能帶著一點偏激,容易抑郁,甚至難以相處或者溝通,和這樣的人相處是有些累的。
敏感的人什么樣子?
碰巧,這幾天在得到上聽到了一則關于敏感型人格的新知。其中提到一系列研究發(fā)現(xiàn),生活中有15%-20%的人都是非常敏感的人。著名心理治療師艾米莫林在《今日心理學》上發(fā)表了一篇論文,闡述了高度敏感的人,會表現(xiàn)出一些特定的行為特點:
1、當有許多事情要做的時候,高度敏感的人會不知所措。他們會變得過度緊張、焦慮,并會感到壓力越來越大。因此,在事情又多又復雜的情況下,高度敏感的人很難繼續(xù)一步一步地完成任務。
2、感到嘈雜的環(huán)境很亂。高度敏感的人在開放式的人很多的辦公室里工作效果非常不好,他們很容易被周圍的目光、聲音、氣味等各種所動干擾,進而影響自己的工作效率和質量。他們對噪音、喧鬧的場合容忍度比較低。
3、在饑餓或者身體疲累的時候,很容易會生氣。經(jīng)過漫長的一天或者繁忙的一周后,敏感的人就會尤其需要美美地吃一頓,然后在昏暗的臥室里面飽飽地睡一覺,一覺醒來又會變得非常陽光快樂、任勞任怨了。
4、高度敏感的人喜歡獨處,一個人的時候會表現(xiàn)得更好。如果一直有一個人在觀看著他們的工作,他們會過度考慮對方對自己工作表現(xiàn)的看法,因而會感覺壓力很大而緊張。因為高度敏感的人不需要通過溝通就能覺察到對方的臉上的表情和消極情緒。換個角度看,如果高度敏感的人樂于助人,就可以很容易抓住對方的需求而恰到好處地幫助到對方。
5、對藝術有很強的感知能力。無論是參加音樂會,還是欣賞畫展,他們的情緒會很容易被深深感染。
艾米莫林寫的是一個高度敏感的人所具備的行為特征,也許每個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敏感特征,只是這些敏感未曾到了一個讓人困擾的地步。
究竟敏感帶來了什么困擾?
為敏感所困一般有幾個情況:
1、玻璃心。很容易因為別人的一句話,一個眼神、各種細枝末節(jié)而不開心。
2、想太多。他為什么看起來怪怪的,是不是我做錯了什么。
3、很容易感知到各種情緒,沉溺其中。
歸根結底,困擾我們的,都是因過分敏感而帶來的情緒。這些情緒帶來的并發(fā)癥,是我們因為思緒和情緒太多,內耗過度,很經(jīng)常犯迷糊丟三落四,不知道該做什么,逃避重要的事情,沒有精神力。
怎么解決敏感帶來的情緒問題?
曾經(jīng)和康教練有過一次交流,我問他:“康哥是一個很敏感的人,這種敏感會不會變成負擔?可以感受到別人的感受,那需不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去消耗掉這些?就像一個頻譜特別寬的收訊機,什么樣的聲音都會收到,會不會很吵?”
康教練給我的回答是:辨別情緒,劃清界限。之后的很久,我都在思考這八個字。
如果意識到自己是一個敏感的人,那么就應該知道自己很容易覺察到別人的情緒和自己的情緒,所有你感受的的情緒并不都是合理的。
幫助自己擺脫敏感帶來的的負面影響第一步,辨別這一刻的情緒,為什么會有這個情緒,情緒的來源是你自己的、對方的還是第三方的。
就像做科學實驗一樣,帶著一種抽離感,以第三視角去觀察自己此刻的情緒。
有一件小事我印象深刻。剛結婚那會兒,我們租在很小的房子里,夏天來了要清洗空調。在淘寶上找了一家評價很好的公司,下了訂單師傅如期而至,卻來了一個隨便沖一下過濾網(wǎng)要好幾百的人,婆婆和他吵起來,結果對方在加氟的時候偷偷把空調的某個閥門弄壞了。老公回來的時候,婆婆一直在大聲控訴。這讓我非常惱怒,委屈到我無法抑制地哭出來,這個清楚是對婆婆的。
連我自己對這個情緒都有些莫名其妙。于是我開始觀察我的情緒,這個惱怒就像所有的錯都在我身上,然后被揭發(fā)出來一樣。就好像婆婆對那位訛錢師傅的控訴是在控訴我挑人不慎,控訴我傻花幾百塊錢洗一個過濾網(wǎng),是對我的攻擊。仔細想想,這是我的模式,我非常恐懼自己犯錯誤被責怪,再后來的幾年深入研究才知道,這只是童年養(yǎng)成的一個模式。發(fā)現(xiàn)了自己情緒的來源以后就會知道,這與婆婆、與那位師傅并沒有關系,豁然開朗,我可以平心靜氣地承認自己在不太可靠的途徑找了一個騙錢師傅,并安慰婆婆,打去投訴電話處理后面的事情。
很多時候我們因為別人的一句話或者一些小動作,就開始生氣、惱怒、傷心,只是自己過往經(jīng)驗里帶來的模式。就像我們曾經(jīng)被蛇咬過,那么當遇到繩子的時候,第一反應會自然地害怕會逃開甚至攻擊繩子,如果鎮(zhèn)靜下來去觀察一下自己的情緒和眼前的事實,就會知道那只是一條繩子。這樣的情緒與繩子并沒有關系,是我們自己需要成長的地方。
觀察和辨別情緒也是需要長時間的練習,在每一次情緒來的時候,都是一次練習和成長的機會。長此以往,就可以提高自己的“鈍感力”,斷掉我們腦子里“繩子”與“蛇”的反射。
“天下無心外之事”,很多讓你敏感,引起你情緒的事情,只是你內心過往經(jīng)驗的一個映射,和別人沒有太大的關系。
反之也是一樣的道理,別人不應該對你的情緒負責,你也不需要為別人的情緒負責。
從小我就很敏感,媽媽下班回家心情不太好,我就會感覺到焦慮,開始自己瞎猜,我是不是忘記做什么事了?我是不是犯錯了?有的時候會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試探:“媽媽,你好像不太高興,怎么了嗎?”媽媽也總會說,“沒事兒。”然后我就會繼續(xù)恐懼地想象,把自己做過的所有事回想一遍,也不停地一遍一遍試探媽媽。
那個時候還小,并不懂大人也會從別的地方帶來情緒,那也許是媽媽工作上的或者和朋友間、甚至是與爸爸之間有什么事情讓她不開心了,與我并沒有關系。
但是我把媽媽、爸爸的情緒全都背負到自己的身上,都是我的錯,都是我不好,我不是一個好孩子。這個模式一直到最近才逐漸被放下。
所以,有些今天你的朋友與你說話好像吃了火藥,多觀察一下,他可能對所有人都沒有好臉色。可以遞上一杯咖啡,“你好像心情不好,我做什么可以幫到你嗎?
渡邊淳一有一本書叫《鈍感力》:
“鈍感力”可直譯為“遲鈍的力量”,即從容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和傷痛,堅定地朝著自己的方向前進,它是“贏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鈍感系數(shù)越高則對外部反應越遲鈍,同時其敏感度也會越低,人的思維只有鈍感系數(shù)與敏感系數(shù)相平衡才更容易保持較為理性的思維,否則反之。
這大概是很多為敏感所困的人們所向往的力量。通過訓練,我們一樣可以提升鈍感力。
敏感也是一種天賦異稟
敏感,并不總是一件負面的事兒。不只是對負面情緒敏感,也可能對美好的事物敏感,也可能是你對這個世界的認識更深刻。就算是對負面情緒的敏感,也可以用來感知身邊人的情緒需求,真誠地幫助他們,讓能力流動起來。
那天在車上的時候,大師回答我說:“沒辦法,人和人都不一樣。有的人天生遲鈍,他沒有很多情緒打擾,專注度高。而有的人天生或者家庭影響高度敏感,同一件事能品味到非常多的細節(jié),他們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樣的,他們對痛苦對幸福對各種情緒的體會是千百萬種的。這就是為什么,大多數(shù)的藝術家,都是非常敏感的,甚至到有些性格缺陷的程度。他們能捕捉到痛苦的細節(jié),把它們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出來,會那么有感染力。”
我很高興我是一個敏感的人,因為我能聽到花兒間的細語,能看到樹枝間的的韻律,能關注到身別人的情緒給予我的幫助,也能把想法畫出來引起共鳴,這份敏感讓我可以與他人親近,避開危險,也讓我的世界多很多顏色。
老天不會直接送給你一柄闖蕩天下的寶劍,但他會送給你可以鍛煉成寶劍的鐵石,煉成什么樣,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