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工具分享
一、PIM分析法
摘要:
P(Plus):指優點,有利的因素——你為什么喜歡它
M(Minus):指缺點,不利的因素——你為什么不喜歡它
I(Interest):指興趣點,你對一個想法感興趣的地方
通過“一老師群內發帶有自己公司名稱的祝福信息”一例,說明運用PMI分析法,可以幫助我們擺脫非黑即白的思維模式,客觀分析利弊,找到其中可以突破的興趣點。
案例:情景再現 :一位老師在群內發祝福消息時,帶上了自己公司的名字,針對此類問題如何應對?
分析:
P:
1、在群內發祝福消息,說明很樂于分享。
2、喜歡群內的開放討論的氛圍。
3、帶上公司名字,說明宣傳意識比較強。
4、對公司忠誠度比較高。
M:
1、不遵守群文化。
2、也許了解,但是明知故犯,故意的。
3、會給其他人一種不好的影響,造成群管理難度。
I:
1、樂于分享,如果他認同我們的群文化,自覺遵守群規的話,還是一名好同志的。
2、個例有可能在群體中都會有,還碰到過有位老師在群內推薦自己的微博。
3、問題是改善的契機,是不是在群規中這方面的規定沒有詳細的說明。
二、SBI反饋模式
摘要:
通過“如何與XX老師違規發大圖溝通”案例,說明反饋是教練技術的4個核心(支持、反饋、聆聽、提問)技巧之一。SBI則是按照情境、行為和影響的順序,進行意見反饋的一種模式。
反饋是教練技術的4個核心(支持、反饋、聆聽、提問)技巧之一。其中,支持相當于我們說的先處理心情,建立尊重和信任,讓對方打開心門。因為教練一般都是一對一進行的,就像群主跟某位管理員私聊一樣,所以,反饋是指跟對方溝通時,作出的回應。
SBI:情境(situation)行為Behavior—影響(influence)是教練技術中,進行意見反饋的模式。
情境包括: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行為包括:對方的語言和行動
影響包括:對他人、業務或造成的印象
其中:
情境就是ORID中的O事實描述,也是我們小學時寫作文中的人、事、時、地、物(5W1H)
行為包括行動和語言兩個方面,一方面,你觀察到了什么?另一方面,讓對方清晰而具體多了解你看到和聽到的。
影響也包括兩個方面:向對方說明其行為對他人或業務的積極或消極影響;其行為對他人或自身造成的后果是什么?
三、盈利矩陣
摘要:
盈利矩陣,是以盈利大小和難易度為維度,形成的四象限矩陣案例,說明其可用于團隊決策,同時對個人決策也有用
盈利矩陣,以盈利大小和難易度為維度,形成了四象限矩陣
我個人覺得盈利矩陣不僅可以用于團隊決策,也可以用于個人。例如:您想去充電,有幾種方式可以選擇:看書、參加培訓、拜師等。
就可以用成本高低和大小盈利來進行評估,幫助自己做出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