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完成從工程師到管理者的華麗轉身

圖片發自簡書App


這段時間準備給我的一些同事講點關于如何實現從工程師到管理者角色轉變的問題,以幫助他們更好更快的實現角色轉變,從而能少走彎路盡快成功。

首先對于這些剛從工程師崗位提升上來不久的一線管理者,最重要的是幫助他們認識工程師和管理者這兩個角色之間的差異。這些能被提上來做管理的必定都是原來在工程師崗位做的不錯的員工,他們在工程師的崗位上多半都已經做了幾年有了一定的積累知道如何實現一個工程師的價值,形成了一些自己的套路。在這樣的崗位自我感覺良好的狀態時間越長越容易進入一個個人的舒適區,那么這對于他們進入現在管理崗位的轉變反而不是那么容易。

通常提升為管理者之后你不再負責一個具體的事情而是負責一塊事務,你面對的不再是單一的任務而是一個團隊和一個復雜的綜合管理任務。作為工程師你按照指定的目標完成指定的事情就可以了,你是通過自我實現價值,作為管理者你要通過團隊實現價值而不是靠自己在具體事情上的價值貢獻而獲得成功。在這一點上我會勸告我的剛提升上來的一線管理者,像張三豐學太極一樣你們要盡快的忘掉你們原來的功夫你才能學的更多更快。


因為你原來的崗位熟悉的領域,現在已經有其他的同事在擔當,你只可以給他分配任務而永遠不能在取代他去做他本該去做的事情。這看上去顯而易見,可實際上很多人都在犯這樣的錯誤,因為你對那個領域很熟悉,總覺得自己做的很好別人做的不好,實際可能原來卻是做的很好,這也是被提拔的原因。當你看到別人做的不順他的意的時候他就會將手伸過來,通過各種方式以體現你有多牛,完事后還順便把別人教育一通。而你不清楚對于這樣的事你應該站在邊上看,適當的允許他們犯錯,必要的時候有針對的進行專門的培訓,切記不到萬不得已別擼起袖子自己上。


在這樣的過程中人們進入了一個人性的圈套——總喜歡呆在自己的舒適區。這是人類從動物時代進化過來所形的本性,對于未知的天然的恐懼,通過呆在自己的舒適區來保護自己。當然人類作為搞定智慧生物我們當然要通過客觀理想的分析來判斷什么是正確的對自己長遠發展有利的,離開自己的舒適區是所有自我管理類理念倡導的。

在我做一線管理者的時候經常聽到有人說你還是工程師式思維,可從來沒有人告訴我管理者思維應該是什么樣子,我該怎么像管理者一樣思考?后來在一次余世維的配培訓里面看到,你提升到管理崗位上以后會有人叫你一聲領導,可什么才是領導呢?他們這兩個字拆成領秀和導師,這樣的解釋讓我恍然大悟,作為領袖你是要能帶領團隊找到方向的人,作為導師你是要能夠指導你的團隊怎么才能獲成功的。領袖的職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你要清楚的定義團隊的Vision,Mission,Strategy,團隊的大小,負責的領域不同可能側重點會不同,但是基本的方向還是要清楚的。簡單來說怎么帶領大家取得革命勝利是得按照你的路線和思想前進的,這個過程中的大部分工作必須你自己完成,你要清楚團隊是不決策的。分解到實際的工作中,你要給團隊設定清晰的長、中、短期目標,對于中短期目標我們通過什么樣的KPI來衡量。當然作為中基層管理者還有一條要非常注意的就是你的老板的方向和他對你和你的團隊的期望,這必須得和你定義的一切目標方向吻合,不然你永遠不可能革命勝利,除非改朝換代。

其次,你要學會如何帶團隊,怎么把你的團隊打造成有戰斗力的嗷嗷叫的隊伍,另外還讓這些人哪天離開你的團隊的時候都覺著跟著你沒白混。針對每個崗位是否有合適的人具備合適的能力,國學大師翟鴻燊說:“一個企業最大的成本就是沒有訓練好的員工”。打造團隊戰斗力第一部就是每個崗位人的單兵戰斗力要足夠,還有這些人之間的協作關系有沒有清楚的職責邊界約定,和相應工作事務的管理流程,類似部隊一樣的把標準化武裝到牙齒會大大提高你團隊的戰斗力。給你的團隊足夠的授權讓他們有發揮的空間可以更好的實現自我價值,這比其他的物質激勵更有效。

最后,你要做的事就是提供你要的資源,然后在你隊伍前進過程中的一些無法逾越和攻克障礙你的想辦法及時把他挪走。

做到這些你就離一個合格的管理者不遠了。但是這里談的大多是道,關于術的本分還要每個人結合自己的請多讀書、多找老司機請教、多在自己的日常工作中不斷的總結積累。這樣才能在管理的崗位上實現自身價值,更快的建立起另外一個舒適區,當然作為一個優秀的管理者我們應該更清楚每一個舒適區都是用來被跨越的!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