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純的設計產品已經很難在這個產品經理越來越多的年代好好過活了!Pmcaff早期的統計說有國內大約有30-40萬的產品經理。當然,我相信這個市場還是有的,或許還遠沒有到頭。每年畢業,又有無數的小鮮肉加入,行業內經常也能看到什么研發轉產品,設計轉產品(很少聽到說產品轉xx的,只聽說了產品經理轉賣燒餅,產品經理轉殺豬..)。
產品人的壓力越來越大,市場對這個人人可“干”職業也提出了新要求。想當頭牌可不容易。
產品經理這個職位的價值到底在哪?我曾經見過一個團隊7個產品,3個開發的。也見過一個團隊1個產品,7個開發的。差點我都以為產品經理是個人多力量大的崗位,但其實不是,哈。創業公司的經驗給了我一些不一樣的思考。
在大公司的時候,每個人做這相對細小的事情,從打雜寫文檔,寫用例、做客服、處理用戶反饋等開始,差不多的時候可以立個項,然后花半年到大半年的時間做一個小小的產品的改進(大產品、要改個地方談何容易,以前朋友聊天,說等開發資源就等了半個月,也有這樣的)。最后拿到改進結果數據,寫寫總結,差不多今年可以交差了。
另外談起創業公司做產品,很多人說的要么關于加班,要么關于資源。本文想說說成長和夢想。
創業從零到一很難,但真的走過來了之后,才發現,確實TMD難。我給的視角是,觀察你的用戶,開發你的產品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想真的跑通一條業務線,讓你的產品圍繞團隊和用戶產生價值是極其苛刻的(此處想說的是做一款商業產品)。
當[銷售家]面世后(去年大概10月11月,我們團隊的產品),內心還美美的想著,這么NB的產品,臥槽,用戶看到了這不得爭先恐后的跑來用一用。結果證明我們想多了,雖然我也沒有想這么多... 那是一段非常黑暗的時候,只要TA是人類,我們都去試試,看看這廝是不是我們的用戶,從校園到門店到大街上到出租車里,我們假象各類群體為我們的目標用戶,然后嘗試發展發展。其中碰壁多少可想而知。
在摸索了將近一年之后,業務線開始浮出水面,中間省略一萬字...
回到主題我自己也開始想,之前做的那些產品能算個鬼..在各種失敗之后獲得的哪怕一點點的成就才是內心最大的滿足。而產品經理是帶領公司產品與業務線配合發展的角色,產品創造用戶價值的同時,能配合公司的業務對公司有增長價值,這樣的產品才算基本成功吧。這樣的產品經理也不至于被稱呼成了功能經理、交互經理...
(附圖是Philipp Weber的寫實油畫作品,據說有引流效果,所以用上了,出于對畫者的尊重,還是要解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