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真的有命運嗎?如何改變命運?(3)

三、開始踏上尋找命運真相和改變命運方法的旅途

當我想到命運必有其化解之道之后,開始在網上大幅搜索改變命運的方法。換成這個角度查找后,我遇到了《廖凡四訓》這本書,它是明代的袁廖凡先生寫給自己孩子的家訓。

為了驗證廖凡先生是真實存在的人物,我還特地查找了他的史料。

廖凡先生在家訓中詳細記載了自己的生平,他是如何在青年時代遇到算定自己一生的道長,之后在哪一年以什么名次考中科舉,什么時候領取多少俸祿,都被道長算的一清二楚,并且之后一一應驗。

他從此心如止水,認為自己的人生是注定的。道長說他命中無子,說他科弟不及,說他53歲壽終。他都認命了。(我想說,如果是我,絕對想暴打劇透的道長,多么絕望的人生啊。)

直到隆慶三年(1569年),袁了凡離開京城南歸家鄉,數次科舉考試落榜,往南京棲霞山中拜訪云谷禪師。袁了凡與云谷禪師對坐一室,心中一念不生,三晝夜未曾瞑目。(云谷禪師懷疑他已經了悟佛法,于是有了以下對話):

云谷禪師問:袁施主,凡人所以不能成為圣人,只是因為被妄念相纏,你我靜坐三天三夜,不見你起一個妄念,這是什么緣故啊?

袁了凡:我平生命運早已被人算定,榮辱生死,皆有定數,即使要妄想,亦無可妄想。(袁了凡曾遇到一個算命先生孔先生,算定他此生不會中科舉,也不會有子嗣。所以他深信宿命論,認為一個人命運已定,胡思亂想、用心渴求均毫無用處,所以干脆不在用心作為、聽天由命了)

云谷禪師:呵呵,我以為你了悟自性而入了禪境,原來還只是個凡夫啊。

袁了凡:禪師此話怎講?

云谷禪師:凡人未能達到無心,無心就是外不執著于一切事物的相狀,內不因此而動心念。若外面不會被物欲六塵即聲、香、色、味、觸、法六塵所誘惑,內心不起貪、嗔、癡的三毒妄念,即可了悟本性,不入輪回了。若達不到這個境界,終為陰陽所束縛,不能超越陰陽五行和數理的范圍,在六道輪回之中,安得算不定你。 但是,惟有平凡的人有定數,那極善之人,數就拘他不定。而極惡之人,數也拘束他不定。你二十年來被他算定,不曾轉動一絲一毫,這不是凡夫,又是什么呢?

袁了凡:難道,這命中定數是可以逃得過的嗎?

云谷禪師:當然,命由我作,福自己求。我們佛教經典當中說,求富貴的富貴,求男女的男女,求長壽的長壽,這些都是事實。妄語是佛家的大戒,諸佛菩薩,怎么會說假話去欺騙人呢。

袁了凡:可是,孟子說,求則得之,這是說追求應在自己內心。道德仁義是心中本有,可以力求,功名富貴乃身外之物,如何求得到呢?

云谷禪師:孟子之言沒有錯,是你錯解了。 你有沒有看見六祖慧能在《壇經》中所說,“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只要能回頭,自己內心里面去求,內心有感,外面自然有應,感應道交,沒有不通的。

那就不是只得道德仁義,也可以得到外面的功名富貴,內外雙得。這樣如理如法的去求,才真正有利益,真正能夠得到。若不能反過來向內心去反省,而只有向外面去攀援追求,這樣求之固然有很多方法門道, 而能夠得到的,還是你原來命中有的,并不是求來的,命中沒有的,還是求不到。內外雙失,內心失去道德仁義,外面失去功名富貴,不從內心去求,所以沒有利益。

袁了凡后來說,因云谷禪師問我:孔先生算你命里如何?我就把孔先生為我推算的命數,向云谷禪師如實稟報,禪師便問我,你覺得自己應該的功名,應該有子嗣嗎?

袁了凡:不應該。

云谷禪師:為什么不應該呢?

一切福田科第中人,都是有福相的,而我福薄,又不能積功德、積善行,培養厚福的根基。而且不耐煩劇,不能容人。時或自尊自大,以才智蓋人。輕言妄談,直心直行,凡此種種,皆是無福之相,又怎么能有科第功名呢!

云谷禪師:那怎么不因該有兒子呢?

袁了凡:所謂地之穢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無魚。我有潔癖,這是我沒有子嗣的第一個原因。和氣能育萬物,而我善怒,這是原因之二。仁愛乃生生之本,一味忍心,是不育之根,我常常吝惜自己的名節,常不能舍己救人,這是原因之三。多言耗氣是其四。我又好飲酒,以至于消散精氣,是我無子的原因之五。又好徹夜長坐,不懂得保護元氣元神,這是原因之六。其余的過錯尚多,不能悉數。

云谷禪師:生兒子,有修百世之福德的人,一定有百世的孝子賢孫。有修十世之福德的人,一定有十世的孝子賢孫,保住他的家道。有修三世二世之福德的人,一定有三世二世的子孫,來保持他的家道。那個沒有后代的,或者出了不孝的子孫的,那是沒有修福,福德很薄的緣故。不中科第這樁事情,世間能享受千金之才的人,一定是千金的人物。能夠享受百金之財產的人,一定是百金的人物。應該是餓死的,一定是餓死的人物。天道只不過是因其材而順應自然,從未額外加纖毫的意思在上面。

你如今既然知道自己福薄與沒有兒子的原因。從今以后,盡情把它改過洗刷,把一向不登科第、沒兒子的原因,作一個大的改變。務必要積功累德,務必要包容別人的過失。務必要愛惜自己的精神。從前種種過失,譬如昨日死,從今以后,改過自新,譬如今日之再生。這就是義理再生之身。 血肉之身尚然有個數理在。義理之身,亦能以感而格新天然之道。

【太甲】曰 天作孽,尤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詩經】上說 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孔先生算你不能登科第,不能生子女,這是天作之孽,尤可得而違之。你如今擴充德性,努力行善事,多積累陰德,這是自己所造之福。哪里會有不享福報的道理啊。

這是功過格,你可以帶回去看看,依此修行。

每日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善則記數,過則退除。比如:你一天中,做了十件善事,也做了九件惡事,十扣掉九,就剩下一善,這樣記錄,累積你的善行。

袁了凡:弟子謹受教。(深鞠一躬)

云谷禪師:你還不能做到無心,我教你持【準提咒】,用持咒的方法達到一心不亂,咒語每天都要持誦。行、住、坐、臥都不要忘記,你持到持而不持、不持而持,持到純熟,起心動念自然就是咒語。沒有妄念,念到妄念不動,這個時候就靈驗了。

來我教你念:

【南無(mo)薩多南 三藐(miao) 三菩陀(tuo) 俱至南 但至陀(tuo)

唵(an) 折里主里 準提娑suo婆訶】

【易經】里為君子解說,謀求趨吉避兇之道,能改過遷善,自然能逢兇化吉。若言天命有常,不能改變。吉如何可趨向。兇有何以可避免。開張第一義便說:積善之家,必有余慶。你相信的到嗎?

袁了凡:禪師所言,袁黃深信不疑。

云谷禪師:你若能一心向善,謙虛改過,努力修德,何愁功名不立,不得子嗣呢!

此后,袁了凡萬歷十四年中(1586)進士,十六年授寶坻知縣,頗有政績,被譽為“寶坻自金代建縣800多年來最受人稱道的好縣令”。萬歷二十年(1592),倭寇進犯朝鮮,升任兵部職方司主事,不久調任援朝軍營贊劃,謀劃平壤大捷,一舉扭轉戰局。后歸鄉里,著書立說,擔任《嘉善縣志》主筆,1606年夏去世,享年74歲。天啟元年(1621)追袁了凡東征之功,贈尚寶司少卿。清乾隆二年(1737)入祀魏塘書院“六賢祠”。

讀完《廖凡四訓》,我覺得人生又重新充滿了希望。我遇到的教授只是個半路出家自學的門外漢,她說什么事情都很模糊,還有很多講不明白的,實力顯然跟算定廖凡先生一切的道長相差十萬八千里。

她說的事情首先不一定準,其次,像廖凡先生這樣當初科弟難成,無子,短壽的命運都可以通過修行改為得子、及第、長壽,福祿壽俱全。那我只要效仿他,還有什么做不到的呢?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改變命運的秘訣 《了凡四訓》又名《命自我立》,是中國明朝袁了凡先生,結合了自己親身的經歷和畢生學問與修養,為了教育...
    仁木閱讀 7,957評論 1 35
  • 吃完晚飯一家人去運動公園散步,在回家的路上路邊有人擺地攤售賣手杖。小伙伴一看上就挪不開眼了,然后就說:媽媽,我可以...
    小咕咚和小太陽的麻麻閱讀 286評論 0 0
  • 都說計劃趕不上變化突如其來的消息就這樣趕回老家了。 出門只是換了一身衣服帶上手機錢包背包,可是背包是空的連老家的鑰...
    言陌夏閱讀 200評論 2 0
  • “有些事情二十幾歲不做,三十歲以后就不會去做了!”“如果你不想在三十五歲被淘汰,三十歲之前你該學會人生規劃.....
    白字的路易十六小姐閱讀 376評論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