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不是節,冬至大如年。要說冬至不是節,因為雖說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但在我的記憶中老家是沒有特別的活動來紀念這個一年中白天最短的日子。只有一個風俗讓我有點印象,那就是每到這一天,家里的長輩就會讓我們晚上早點睡,第二天早點起。而又說冬至大如年,因為上了大學后,每到這一天,一幫來自五湖四海的好兄弟們就會聚在一起喝酒吃餃子。漸漸地發現冬至反倒成了我們大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節日。
畢業后,朋友們各奔東西,聚在一起的機會少之又少。每逢佳節倍思親 ,時至今日,冬至日成了我懷念大學朋友和那四年時光的特殊節日。后來我才發現,其實什么節不重要,重要的是和誰一起過節。網上也流行著這么一句話:找對了人,天天過情人節。
中國人最講究“吃”,所以每個節日都會有對應的時令性的美食,耳熟能詳的湯圓、餃子、粽子、茶葉蛋......還有很多叫不出名兒的地方性美食小吃。春節更是一家人團圓圍在一起吃一桌大餐。也正是因為這些美食,才讓我們對這些節日賦予更多的一層意義。隨著社會進步,物資越來越豐富,科技越來越發達,以前在特定時節才能吃到的東西,現在大街上隨處可見。也許正是因為更加容易得到了,節日的概念其實是越來越淡了。再加上大城市里的生活節奏快,而且絕大部分是年輕人,對傳統節日的傳承就沒有老一代人那么在意。
與此同時,西方的一些節日被年輕人逐漸重視:感恩節、圣誕節、情人節......每個節不一樣,但似乎又一樣,因為好像在我們年輕人的眼里每個節都通變成了“情人節”。尤其在圣誕節期間,大小商場都會裝扮一番來營造節日氣氛,再用幾部溫情圣誕電影增添一點浪漫情調,如果再積一層厚厚的白雪,完全就是情侶們的天堂。好像壓抑了一年的情話和浪漫,都會在這個時候迸發出來。最后的結果呢?要不是提前預定好酒店,很多情侶那天晚上也就只能睡馬路了。
所幸的是國家層面對傳統節日越發的重視,很多節日都被定為國家法定節假日,通過休假的方式讓我們來紀念傳統節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傳統華夏文明從古至今一直接連不斷地接受來自外族文化的挑戰,但即使經歷過“五胡亂中”“草原鐵騎”“滿清入關”這樣對中國傳統文化帶來沉重打擊的歷史,時間證明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強大和包容。歷史四大文明中只有中國沒有“古中國文明”之說,正是因為華夏文明一直在不斷地被傳承,不斷地在包容外來文化。反而是那些外來文化被我們傳統文化同化與融合。
今天是冬至,我想起了幾年前我們一群朋友喝酒吹牛吃餃子的景象。工作之后,大家都忙于奔波了,也都相隔千里,難免有心無力。最后也就只能找個親愛的她,下幾兩餃子,小酌一杯,傳承一下傳統文化。只不過,這節好像又演變成了“情人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