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化書之106:雕籠
原文
雕籠
懸雕籠、事玉粒養黃雀,黃雀終不樂。垂禮樂、設賞罰教生民,生民終不泰。夫心不可安而自安之,道不可守而自守之,民不可化而自化之。所以儉于臺榭則民力有馀,儉于寶貨則民財有馀,儉于戰伐則民時有馀。不與之由與之也,不取之由取之也。海伯亡魚,不出于海;國君亡馬,不出于國。
白話
懸掛精雕細琢的籠子,用珠玉一樣的谷粒喂養黃雀,黃雀終日無歡。懸掛禮樂之教的籠子,設置賞罰刑律來管理百姓,百姓終日心里不安泰。心不可以用外力安撫,而只可以靠自己安撫;道不可以用人來守護,而只可以靠自身來守護;百姓不可以用外力強行改變,而只可以靠自己改變。所以在建筑樓臺亭榭上節儉,則百姓的物力就會有富余;在珠寶上節儉,則百姓的財力就會有富余;在征戰上節儉,則百姓的時間就會有富余。不給就像給了一樣,不拿就像拿了一樣。海神丟失了魚,丟失的魚不會出了大海的范圍;國君丟失了馬,丟失的馬不會出了國家的范圍。
白話化書之107:禮要
原文
禮要
夫禮者,道出于君而君由不知,事出于職而職由不明。儒者棲山林,敬師友,窮理樂,講本末。暨乎見羽葆車輅之狀,鐘鼓簫韶之作,則矍然若鹿,怡然若豕;若醉于酒,若溺于水,莫知道之本,莫窮禮旨。謂弓為弧,則民不知矣;謂馬為駟,則民莫信矣。所以數亂于多,不亂于少;禮惑于大,不惑于小。能師于儉者,可以得其要。
白話
禮儀,是由君王頒布的,但是君王并不清楚禮儀的原由;禮儀是由專門掌管禮儀的人負責的,但是這些人并不知道掌管的這些禮儀是什么。學問高深的大儒,居住在山林之中,尊敬老師和朋友,研究數理和音樂,探討宇宙萬物的過去和未來。一見到帝王的車馬旌旗儀仗,就驚厥而起,像受到驚嚇的鹿一樣;一聽見鐘鼓琴簫的音樂聲音,就怡然自得,像飽食終日無所事事的山豬一樣。就像飲酒大醉,就像入水被溺,也不清楚道的根本在哪里,也不去探求禮儀的要旨在哪里。把弓命名為弧,則眾人都不知道弧是什么東西;把馬命名為駟,則百姓都不知曉駟為何物。所以,數字多了就會亂,數字少了就不會亂;禮儀規模大了就會令人迷惑,小了就不會令人迷惑。能夠以節儉為老師,就可以掌握禮儀的要旨。
注:
羽葆(yǔ bǎo):帝王儀仗中以鳥羽聯綴為飾的華蓋。
矍然(jué rán):驚懼
信:知曉。
白話化書之108:清凈
原文
清靜
奢者好動,儉者好靜;奢者好難,儉者好易;奢者好繁,儉者好簡;奢者好逸樂,儉者好恬淡。有保一器畢生無璺者,有掛一裘十年不斃者。斯人也可以親百姓,可以司粟帛,可以掌符璽,可以即清靜之道。
白話
奢侈的人喜歡交際,節儉的人喜歡清靜;奢侈的人喜歡難得的東西,節儉的人喜歡容易得到的東西;奢侈的人喜歡繁復,節儉的人喜歡簡單;奢侈的人喜歡逸樂,節儉的人喜歡恬淡。有的人能夠讓陶瓷器物使用一輩子而沒有一點裂紋,有的人能夠讓裘皮衣物掛上十年也毫不損壞。這樣的人可以與百姓溝通,可以掌管米糧布匹,可以掌握國家大權,可以躋身于大道。
注:
璺(wèn):微小的裂紋。
白話化書之109:損益
原文
損益
夫仁不儉,有不仁;義不儉,有不義;禮不儉,有非禮;智不儉,有無智;信不儉,有不信。所以知儉為五常之本,五常為儉之末。夫禮者,益之道也;儉者,損之道也。益者損之旨,損者益之理。禮過則淫,儉過則樸。自古及今,未有亡于儉者也。
白話
行仁愛之舉的如果不節儉,就會產生不仁的事情;行義之舉的如果不節儉,就會產生不義的事情;行禮儀之舉的如果不節儉,就會產生違背禮儀的事情;行智謀之舉的如果不節儉,就會出現愚蠢的事情;行誠信之舉的如果不節儉,就會產生欺騙。所以,節儉為仁義禮智信這五常的根本所在,而五常則是節儉的末梢。禮儀,就是不斷的增加,節儉,就是不停的減少。禮儀要增加的東西就是節儉要減少的東西,節儉要減少的東西,就是禮儀要增加的東西。禮儀過度則出現不合乎禮儀的事情,節儉過度則回歸樸素。自古及今,還從來沒有國家是由于節儉而亡國的。
白話話書之110:解惑
原文
解惑
謙者人所尊,儉者人所寶。使之謙必不謙,使之儉必不儉。我謙則民自謙,我儉則民自儉。機在此不在彼,柄在君不在人。惡行之者惑,是故為之文。
白話
謙虛的人被人尊重,節儉的人被人珍惜。強迫這個人去謙虛的,這個人肯定是不謙虛的;強迫這個人去節儉的,這個人肯定是不節儉的。自己謙虛了則百姓必然就謙虛,自己節儉了,百姓就必然會節儉。關鍵在于自己而不在于別人,根本在于君王而不在于百姓。由于對世人各種各樣惑亂的行為感到不齒,所以就寫了這篇文章。
尾聲
萬見歸一:
《化書》共計108篇,9月起迄今全部白話完了。盡管對每一篇的內容經過再三理解后才白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未必能夠滿足每個人。
通過白話,我有兩個收獲:
一是白話的過程就是與作者交流的過程。108篇的白話就是從頭至尾的交流,對心性的改善作用很明顯。這其中的妙處遠非斷章所能得到的。
二是白話的過程中對自己毅力的鍛煉。我的白話回帖很少,常有零回帖,幸而版主川洛子等慧眼識珠給予鼓勵。與那些熱門話題數十數百回帖相比,近乎沒有鼓勵與支持。這種情形類似修行的過程。排除外界影響,做事情有始有終才能有結果。
以上就是拋磚引玉了。
川洛子:
一百零八張,一百單八將。
自始至終圓滿結束。
圓滿,自有張力在,就像渾圓功,是力的整體,整體的力。
感謝歸一先生,將整個譚峭系統的介紹給我們,是一次極難得的學習機會。
很多名人推薦譚峭。本會長胡孚琛就極力贊賞譚峭。
今天終于可以明白其中的原委。
譚峭,又一次給我們展示了道學思想之深厚的寶藏。讓我們盡情采摘。
此貼當加精高亮。謝樓主。
致敬譚峭先人。
道者若愚:
從頭讀到第108篇,受教有益,把其中的重要篇段已節選到我的"論道物辨證辨病法"的書稿中,對當前社會上非常必要,已經印出了樣書,在進一步的精改過程中,承蒙歸一先生的用心勞苦功高了.其前沒有發表見解,為的是讓一心一意地完成樓主的佳譯成功.在此以示祝賀.
滄海笑:
萬見歸一先生真是有心人啊,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無為,無為則無不為。
學日益即道日損,損益相生,損益轉換,益中見損,損即道現。
萬見歸一:
能入各位法眼,甚幸。另有需要全文者請留言,無條件。身體最終也是要彌散于天地間,更何況區區幾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