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何會高估自己?

男人看鏡子里的自己總是越看越滿意

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社會心理學家大衛·鄧寧博士通過研究發現,實力越弱的人越容易夸大自己的能力。同時,無論是妄自尊大還是妄自菲薄,其根源都在于不準確的自我信念。

鄧寧博士表示,人們對自己的評價往往帶有自我服務傾向。以智力為例:如果一個學生在數學方面天賦異稟,她在定義“智力”時就會賦予數學能力和分析技巧很大的權重,而在其他方面有所特長的學生則可能強調語言能力或創造力。然而,我們很難得到準確的反饋。鄧寧認為,人們不愿意對他人作出消極的評價,逆耳忠言猶如鳳毛麟角。

另外,人們還可能因為眼界狹窄而自視過高,如有些人自以為是駕車熟手,其實卻是馬路殺手,還有的人讀了本股市方面的書就自認為可以和專業股票經紀人匹敵。

從鄧寧博士的研究中我們可以清晰的看道,現實中有大量的高估自己的人存在,就在你的身邊,在你的周圍,在你的出現的每一個地方,當然你自己可能也是其中之一。

對于絕大部分的人來說,都可以判定是弱者,因為沒有一個共識的標準來定義實力的強弱,實力是一個非常主觀的判斷,所以在一個相對的環境中,我們都會高估自己,因為我們都不愿意真正承認自己的弱小。

由于都可以判定為弱者,當然反過來也都可以判定為強者,而我們又傾向于認定自己是強者,所以,我們高估自己一點也不為奇。

不過話說到底,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我想首先還是要從“利”開始分析,利既是內因也是外因。

1、高估自己是為了強化自我意識,提高自信。

高估自己的首要原因或者說首要利益就是對自信的增強作用。

那我們為什么要自信呢?

因為人類是一個依靠故事來維系發展的物種。整個人類社會的文化、文明基本上就是建立在一條人類共同意識和價值追求的邏輯軌道上的。也就是說,我們之所以能夠建立協作、往前發展,最主要的就是我們在不斷地描述未來,不斷地尋求意識形態的統一,然后在不斷的吶喊、解釋以及闡述中,我們又都能夠達成一致,共同相信我們說描述的那個還不存在的“未來”。

正因為這種不斷解釋和描述的需求的存在,所以我們得優先相信自己所說的,確信自己所期待的那個未知世界確實存在并能夠到達,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勢必會有意識地高估自己,從而為“說服”帶來一種積極的能量。同時這種正能量的不斷積累也勢必會帶來力量的傾斜,從而帶來積極的反饋作用。

這正是自信的來源,而自信的人最可靠。

2、高估自己能夠給自己帶來樂趣。

高估自己的另外一個好處就是能夠讓自己快樂。這里可以通過一個常見的現象來表述這個觀點,即愛吹牛的人往往比較樂觀。吹牛是高估自己的一個典型表現,我們可以觀察一下,而愛吹牛的人,也是笑聲最多的一群人,他們往往性格比較外向,生活樂趣也比較多,他們并不會考慮很多理性的東西,他們需要的是不停的展現自己并樂在其中。他們是一群愛炫耀的人,他們需要吸引別人的目光,因此他們更需要高估自己。

拋開道德的束縛和偏見,我倒覺得無惡意的吹牛也并非是一件壞事,說者痛快,聽者饒有興趣。只不過對于聽者來說,一定要明確知道我正在吹牛,否則吹牛就需要被審判了。

3、高估自己能夠給自己帶來收益。

這兩年我也陸陸續續地面試過很多人,通常在最后選擇的過程中,被我留下來的大都是一些較“自信”的人,或者說是一些有點高估自己的人。因為我在判斷中除了依據一些文字上的東西外,主要就是依靠面對面的溝通,而在溝通中我會對對方的能力進行評估,如果對方告訴我他的優勢和能力值得我信賴的話,我必然會傾向于選擇他。

另外從我自身的實際體會來看,高估自己確實能夠給自己帶來利益。比如在一次的業務談判中,對于是否能夠出色的完成對方的要求,其實初期我的內心也是打鼓的,但過去的各種成功的經歷又告訴我這個案例也不會有問題,肯定能夠搞定,最后也是毫無問題的解決了。

除了業務,平時工作和生活中經常會出現高估自己的時候,而其中大部分都會帶來積極的效應的。包括在寫這篇文字的時候,我也是在不斷地高估自己,否則我就不會拋開心理學家的科學方法論不談而要自己去“追尋內心的感受”了。

4、高估自己是經驗主義的積極反饋。

鄧寧博士說的很對,通常有一技之長的人更容易高估自己,其原因就是經驗主義的積極反饋。如果我們在某一方面出色就會傾向于不斷地強化自己這方面的能力,有意識地抬高自己在這方面的作用而忽略自己其他方面的不足。經驗主義也是我們自以為傲的安身立命的利器。比如找工作經常會遇到這種提示:有經驗的優先。這種“優先”明明在告訴你:嘿,我們需要你,你有經驗。而對于我們自己來說也應為這種需要而更加自信,在自信中自己的形象又高大了一些。

我們知道,謙虛是一種美德。但如果是能力不足或者氣量不夠的謙虛,我覺得就是一種虛偽,于其如此,還不如高調一點,高估自己一些。當然,高估自己也會帶來一系列的判斷和認知偏差,但積極的作用還是要大于消極作用的。只要不過分高估自己,對于當今社會來說,人們還是可以接受的,況且高估自己本身就是一種本能反應!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高標準,嚴要求”一直都是我的治班準則。 說的有文化一點,就是孔子云: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
    牛奶牛奶Milk閱讀 998評論 2 7
  • 亞當·斯密在《國富論》第一篇第七章《論商品的自然價格與市場價格》中,這樣講到: “如果市場上這種商品的供售量超過了...
    冬天喝紅茶閱讀 1,052評論 0 4
  • 2017年8月26日 D16/阿爾法號/阿基米德艙/陳琳119 一、今日任務 1.晨間早讀:壓力與焦慮 2.心理學...
    Elena1988閱讀 236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