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次和朋友坐地鐵,朋友先進入車廂去占座,進去時,我和她之間隔了一個人,她找到一個座位后,就用背包幫我占了個座,因為這是這節車廂最后一個座位,這時我和她之間那個人有點不高興的說:“地鐵什么時候是用背包占座的?”,朋友覺好像覺得理虧,就把座位讓給了對方。后來,我們討論了一下這個事情,覺得雖然我們理虧,但從我們自己的角度出發,如果當時和對方的溝通恰當,有可能逆轉局勢,讓對方讓出座位嗎?我們做了一些設想,比如她說我身體不舒服(我當時身體確實有點不舒服),或者使用強勢又帶著笑容的語氣,甚至找一個理性上站不住腳理由,來強調自己的要求。
這個討論雖然沒有結論,此事也就此作罷,但是我聯想到另外一個“找理由”的例子
我們打了一個比方,工作中,你拜托同事去做一件ta不太情愿,份外的,或者是一件小事情時。如果你找個理由,比如你說“這是XX領導決定的,我也沒有辦法,只能執行了……”,也許你的同事會更情愿去做,甚至同情你。
2.
曾經在參與的一個項目中,使用了一個我認為是有點小坑友商的文案技巧。
當時一個業務線的產品中,如果用戶進行退款,但ta購買的產品是第三方合作商提供時,是需要打電話到第三方的客服,進行溝通來取消訂單的。整個過程會比自家的產品退款要麻煩很多。那時我給出的文案提示是:“由于第三方合作商(XXX)規定,所以您必需………”而不是產品經理最初給出的文案:“由于本公司系統原因,……”。這句文案中,客觀但又有傾向性的,把服務體驗不好的鍋甩給了友商,從而維護了自己公司和產品的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