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這是一副讓我深深動容的圖片,掛在家中的墻上,也印在我的心里。兩個背影,一份相伴,人與狗狗的情份躍然眼前。
他叫小黑,一只聰明又笨笨的拉布拉多,前段時間生病動手術,已經出過鏡了。我本來想讓他閃亮登場的,但又覺得自己無法準確表達自己對他的一番心意,耽誤了他出場的時間,直至他動手術,情急之下真情得以流露,才讓他在水逆期出現在了大家的視線中。
小黑和我在一起已經快四年了,四年里我們有著日常瑣碎的相伴,也一起經歷了我的人生的低谷和他的狗生的病痛的磨難,我們在一個屋檐下體會著各自的冷暖情緒,并用各自的方式給予彼此安慰。如今他是我不折不扣的伴侶犬,有時候我甚至會認為,將我與小黑連接在一起的情感勝于我與任何人的,這份愛不能說更偉大,但至少更美好。
他帶給我有別于伴侶甚至高于伴侶情感的諸多感觸,我不敢說自己愛上了一只狗,但至少已經完全離不開他了。
在我與他的相處里,可以毫不避諱地說,他無形中教會我的,或者說讓我領悟到的,徹底改變了我的習性喜好,乃至看世界、看人生的角度。
比如從前我是一個很自我的人,從來只接受自己對世間萬物的看法,但小黑的到來,倒逼我要去接受他人的樣子。
他是一只狗狗,我必須接受他本來的樣子,我無法以自己的愿望來改變他。我養他不是為了改變他,而只是適應他,讓他與我彼此理解,共同生活。(而人類社會里,男人總想改造女人,女人也總想改變男人,做父母的想改變孩子)從這點上來說,作為伴侶,狗狗與人的愛的確更美好。
小黑初到家中時,扮演著“一歲之前是魔鬼”的鬼樣子,到處撒尿便便,咬壞我心愛的家俱,家中的公仔玩偶悉數被他開膛破肚......我在最初的憤怒里發現我再怎樣發怒,他都還是會該干嘛干嘛,他是一條小狗,沒有辦法控制膀胱,不知道廁所是什么,他需要咬東西磨牙,我根本無法改變他是一只狗狗的事實。倘若不想把他扔掉,就得接受他本來的樣子。
一年之后,當有一天發現他忽然不在家中撒尿,連便便也拉在草叢深處,完全不讓我當鏟屎官的時候,我看到他成了“天使”。他會安安靜靜地坐在他認為的,他的沙發上,也會在我傷心難過時乖巧地爬在我的腳下,甚至跳上沙發來,用爪子刨我、舔一舔我的手或臉,我抱住他,看他一臉憨樣,聽他單純的呼吸聲,便也把煩心的事情拋在了腦后。
原來接納他本來的樣子,才會收獲一個“天使”。一只狗狗的行徑就這樣在我的心中激起了一股快樂的溫情,正是因為他的心思單純簡單,他對人類社會的一切規則約束一無所知,也不知什么是厭惡庸俗,所以和小黑在一起的,純粹的、每一個當下,讓我更加會感到輕松、快樂甚至安寧。
因為這份接納的歡喜,我對小黑愛的情感也越來越無私,我對他沒有要求,我會順著他本來的樣子,我沒有因為我養了他愛了他,也要求他同樣來愛我,而不要求回報的愛是最高境界的情感。
我與他的相處中,不會遇到人類之間相處令人頭疼的問題:他愛我嗎?他愛我比我愛他更深嗎?我這么用心地為你付出,為什么就收不到對等的回報?也許這些探測愛情深度的種種猜測問題,反將愛情抑或孩子對父母的情感扼殺了。
換句話說,就是我們人類總希望從別人那兒得到什么(愛或者其它),而不是無條件地接納付出并且只要他這個人的存在。而對小黑我可以做到只要他的存在!
日子久了,慢慢改觀了我對愛的觀點,讓我潛移默化地接受孩子、家人、周遭的人本來的樣子,并不去要求回報,也讓我活在一個更加輕松自在的氛圍里了。
小黑也同樣待我,倘若他不是一條狗而是一個人的話,它肯定早就對我說了:“我不要你上班時被關籠子,我不喜歡你用你的方式對待我,我要吃肉,不要吃天天都一樣的狗糧......”
然而小黑并沒有,他選擇接納我的方式,順從我(并不是因為我可以控制他而順從),在人類的生活環境里過自己的狗生,最終我們不為彼此改變,又都按自己的心意度過我們的每一天。
倘若人與人相處能夠有這樣的觀點,這世界就真是一座大的伊甸園了。怪不得昆德拉說,狗狗從來沒有離開過伊甸園,只有人類被趕了出去。
昆德拉還說:任何一個人都無法將牧歌獻給另一個人,只有動物可以做到。人與狗之間的愛是牧歌一樣的。這是一種沒有沖突,沒有撕心裂肺的場面,也沒有變故的愛。
昆德拉的這番話頗有深意,我沒有讀過新、舊約,對牧歌的意義不大明了,但在小黑圍繞在我身邊陪伴我左右的生活里,他常帶給我生活在伊甸園里的感受,那是一種幸福的感受!
所以我貪戀與小黑在一起的后院時光,那是建立在簡單的重復循環上的幸福。有哲學家說人類的時間不是循環轉動的,而是直線前進,這就是為什么人類不可能幸福的緣故,因為幸福是對重復的渴望,我深以為然。
養一條狗狗能夠最終上升到這個哲學高度,并且加以思考,是我收獲的一份意外驚喜。因而決定用文字記錄下我與他的故事,讓這生命的牧歌回響在這個世界。
無戒21天寫作訓練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