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提問》復盤

目標:學會養成批判性思維的方法


第一章


第二章

別人的結論也就是他試圖傳遞給你的信息,目的在于塑造你的信念和行為。

我們把沒有證據支撐的斷言稱為純觀點。

笑來老師說:“無論是演講還是寫作,前提是先把這件事想清楚”思考透徹之后,寫作其實就變成了打字。

第三章

一個人有沒有頭腦,主要標志就是看他能否提供充足的證據來支撐他的看法,尤其是當這些看法存在爭議沒有定論的時候更是這樣。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這是小時候學習象棋爺爺總跟我說的一句話,“提出一個問題簡單,提出一個好問題難”孟老師總是教導我們,在提出問題之前一定先思考,有自己的想法,即使你的解決方案像“屎”一樣,但相比那些等著別人喂食的“巨嬰”已經好很多。

其實我也覺得,如何論證你的問題,如何讓你的聽眾信服?理由很重要,如何讓自己的理由更具針對性,科學性和有效性?


第四章

第五章:

1.什么是價值觀假設?

是指一種想當然的看法,認為某些相互對立的價值觀中一個比另一個更重要。

2.什么是描述性假設?

就是對這個世界過去,現在或未來是什么樣的想法,對比規定性假設是關于這個世界應該是什么樣的那些想法。

3.學會站在對立面,考慮如果站在相反的立場,他們會關心什么?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第九章

個人觀察作為證據可靠嗎?

我們見到和聽到的東西都是我們愿意聽到和見到的東西,我們挑選和記住的那些經歷的側面都是我們此前的經歷和背景最相符最一致的那些側面。

類比論證的定義:

一個論證用兩件事物之間熟知的相似點作為基礎,推導出關于其中一件事物的一個相對未知特征的結論,這樣的論證就叫做類比論證。

如果兩件事在一個或多個方面相似,那么很可能它們在其它方面也會很相似(不是很理解)

注意兩個作比較的事物相同和相異的方式;注意相似點和不同點之間的關聯。

所謂替代原因是指一個言之成理的替代解釋,可以說明為什么特定的結果會發生。

人們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試圖找出一件事的簡單而又唯一的原因,而事實上這個原因是有許多共同起作用的原因聯合起來的結果。

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因為我們“懶”,不愿思考,不愿行動,不愿反思


第十,十一和十二章

接受說服之前,先打個問號

我們看到的信息很可能是這個信息組織者精挑細選才呈現的,目的就是抓住你注意力,并在某種程度上影響到你的思維方式,因此我們的任務就是判斷自己是否想成為這一目的的傀儡;

簡而言之,就是學習知識的時候,不要用全盤接受式的方法,而是一個做一個Thinker,學會與知識互動。

養成批判性思維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這本書給出了一些好的建議和方法,但相對理論化。我最大的收獲就是:現在看一篇文章會去找論題,論據和理由,以及推理的過程是否有謬誤,不再盲信數據,會去想想這樣證明有什么不足的地方,還有其他的方法嗎?

運用到寫作和演講稿的組織中也大有裨益,如何遣詞造句不會出現歧義,如何組織論據可以更好的論證自己的論題?以及學會站在讀者和聽眾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等。

成長,長成自己的樣子!一直在路上!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學會提問(原書第10版) 讀書筆記 前言 很多人不知道怎樣切實有效地提出一些關鍵問題 這本書的目標是傳授批判性的提...
    鳧水閱讀 3,755評論 0 7
  • 《學會提問》讀書筆記 文:Recycler 49/135.11285 歡迎新朋友,給老朋友請安。 舊文加修改,還是...
    Recycler閱讀 1,060評論 0 3
  • 小時候 上學都是跑著去 路旁開滿了牽牛花 孩子們相邀去跳皮筋 你有一塊糖 會分給我一半 假期很歡樂 沒有各種培訓 ...
    李修名閱讀 574評論 6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