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課程以”叢林“活動開始。這個活動在家長系統課上,我哭得一塌糊涂,心里內疚、后悔,痛苦……許久不能平復 ,在這次課堂上我坐在下面當觀察者,內心的感觸一波一波襲來,淚水仍然無法抑制。Lori在帶導中制止了旁邊的人遞紙巾給活動中哭泣的媽媽,她說因為情緒是需要宣泄地,情緒越多鏈接越多。
?????? Lori說孩子不會表達“我是個孩子,我需要歸屬感”,但孩子的不當行為都是在尋求歸屬感的過程中犯的一些小錯誤。孩子就是孩子,他們來到這個世界,不停地觀察,不停地探索,他們的內心是恐懼地,不安全地。當他們還是嬰兒的時候,父母愿意很好地保護他們,滿足他們,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自我意識的形成,他們開始出現一些不符合父母要求的行為,于是生活中充滿著指責、抱怨、吼叫、懲罰,期望孩子照著父母的要求行動,且通常還打著“愛”的名義。這是“愛”,那這是表達“愛”的方式嗎?”叢林“活動中,Lori詢問扮演孩子的家長有什么感受,她說”這是我媽媽嗎?她這樣說,我很傷心,很痛苦……”
? ? ? 這次課Lori給我很大的感受是,正面管教不是教怎么樣去管教孩子,而是在改變家長的意識和行為模式。就像第一堂課上,Lori用兩種方式讓我們站上椅子,第一次跟系統課一樣,但Lori微笑著沒讓我們往后跳,第二次,當Lori讓分解了步驟,讓我們先用一只手扶著椅背,再用另一只手扶著,確定安全以后,再慢慢地站上椅子,大家都完成了這個動作。Lori詢問了我們的感受,我最大的感受是,原來孩子有時候不去做某件事情,是因為他覺得他無法完成,但如果我們能將具體的事情分解后一步一步告訴他們,給他們時間,他們肯定也可以做得很好。Lori說孩子是需要練習的,給他們時間和機會,一次一次,這是對孩子最大的鼓勵。Lori說“鼓勵”這個英文單詞來著拉丁語“心”,我理解鼓勵其實是一種心與心的鏈接。
? ? ? ?? 這次課后,我有一種體驗,孩子們被稱作的不當行為,真的是他們不當嗎?難道作為父母的我們就完全正確嗎?不是說“一個巴掌拍不響”嗎?那又是什么導致了孩子的不當行為?孩子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呢?難道我們不應該認真地去思考嗎?一味地要求孩子做出正當的行為,難道不是無形的壓力嗎?不是說“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嗎,更何況是無邪的孩子?
? ? ? 我一直覺得孩子在做出不當行為的時候,其實他們知道自己做的是不對的,但他們仍然會去做,如果只是一味的責罵、懲罰,在活動中我們都有體會,除了留下眼淚和傷痕,其他什么都沒有,但如果是包容和鼓勵,孩子感受到了愛和包容,我相信他們是會走向兩列表的后一列。
? ? ?? 在Lori講完大腦結構以后,她說有時候某一句話或某一行為,對一些人來說稀疏平常,而一些人就會有很大的情緒波動,為什么?因為我們大腦的記憶是在腦干部分,當我們生氣發怒大腦蓋子打開時,記憶是仍然存在的,所以這個情緒也會存在記憶里,當類似的事件再次發生時,記憶中的情緒也一并被帶出,而且這些人有可能都不知道自己為什么會有如此大的反應,這些事件情緒已經變成了潛意識,一輩子都在哪里,不知道什么時候會爆發。聽到Lori的講解,一想到我對好好的一系列不當行為,心里很怵,我不知道哪一件已經變成了她的潛意識,再一次體會到一個平和的媽媽,對孩子來說多重要。
? ? ? Lori身體力行和傳播正面管教25年,她的專業和敬業深深地震撼了我,而且仍在前進的路上快樂地走著,她對人的愛和尊重,心態的平和舉手投足之間都有體會,跟她在一起,人都會變得很平和,在跟Lori擁抱說再見的時候,她在我耳邊輕聲說了句“take care”。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