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另一面】南京這座城

二零一四年夏,南京火車站,望著夜色中不遠處湖色搖曳的玄武湖,有一種被連根拔起的感覺,這個充滿記憶和生活掠影的城市,曾經誤打誤撞的闖入,而今卻是依依不舍的告別。

這座城(一)

回望這座城,滿眼是十八歲時青春的影子,二十二歲時艱苦的努力。

仍記得父親對南京的印象,十八個小時的硬座火車,出了火車站是一個大湖,坐著班車晃晃悠悠,七拐八拐的過了雄偉的長江大橋,來到這偏遠的學校,像是去了另一個城市的鄉下。最初記憶中的南京城,看上去比老家的城市更大些,更有歷史味道。路過雄偉的南京長江大橋,很有歷史的厚重感和磅礴氣勢,這座城,將會承載未來四年的生活,也許更久。

四年的校園生活,偏處一隅的。對城沒多少感覺,更多的是鄉下周邊小鎮,時常光顧的小鎮小街。進出城區只能走長江大橋,江浦客運站、鹽倉橋、漢中門、薩家灣等,這些熟悉的地名留下了許多年少的步伐。四年后走出校園時,才真正感受這座城的魅力,感受迎面撲來的生活的氣息,伴隨著生活的壓力,職場的殘酷。

在失去校園的庇護之后,真正獨自行走和生活在這座依舊陌生的城市,敬畏這座城繁華的市中心。大廈大樓,節次鱗比,馬路小巷,四通八達,人如潮水車馬如龍,每天都有一番熱鬧和喧囂。租住在快速發展的近郊,也算是安居樂業,出行方便。

這座城的印記,遍布腦海,不說郁積胸腔,說之卻無語凝噎。

這座城(二)

這座城,四載的學習,覺悟自己的未來使命,思考自己的人生,尋找自己今后生活的方向。這四載,結識了幾個可愛可敬的朋友,在自卑與失落時,給予各種幫助和體恤,并在畢業后的人生道路上依舊給予陪伴和鼎力支持。這樣令人動容的友情,在這座城上演。

這座城,三年半的工作,從一個初出茅廬的菜鳥,逐步歷練成長,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有平臺的保障、領導的提拔、良師的指點、同事們的包容,這一切想起時感動萬分,遙表感恩。三年半的酸甜苦辣,融入在這座城,工作之余,浪跡于城的各處,感受這座城的熱鬧和靜謐,活力與深沉。

這座城,留下青春七年多的光陰,留下七年多的思考烙印;這座城,留下那些朦朧的愛情,美好和悲傷,都化作回憶;這座城,留下許多堅毅的友情,融在生活的點滴中,感受到這世間這異鄉的溫暖,這些沉淀下的友情,依舊是生活中和煦的陽光,潤物細無聲;這座城,記錄著曾經的意氣風發和滿腔夢想,拼搏時留下的汗水,滲入這座城的土壤;這座城,記憶著我的成長與奮斗,記住這七年多的喜怒哀樂,憂愁與歡笑,慌張和從容。

這座城,來時一身輕松,滿懷好奇;離時步履沉重,留戀不已。不曾對此有太多的期待,但經歷過后,仍舊留下很多的青春印記。在離開時,告訴自己,離開是為了更美好的生活,為了更寬敞的職業發展,離開后就不會再有太多思念。但這想法錯了,離開后仍會有痕跡,記憶還寄存在那里,怎會沒有思念?

記得那次在莫愁和龜姐的聊天,我說在離開后,應該會每隔一兩年回來看看,看看你和其他朋友,看看這座城,回憶那一段青春的時光。而今,卻是時常回去,源于交通方便,也源于內心深處割舍不斷的懷念。

這座城,人生第二故鄉。一句“啊要辣油啊?”,很悅耳,很心酸。辣出的不僅是眼淚,還有回憶。

--寫于2016年11月17日,修改于2017年7月12日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