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部門組織爬山,消息剛發出的時候,大家參與熱情很高,結果,應到140人,實到80人,60人選擇了退出,這是個不小的數字,能按時參加的這多數人,就成為了少數人,慶幸的是,我是少數人之一,其實很多次想放棄,但還好沒有。
生活就是這樣,一念之間,就會不同。
還有不到兩個月,2016年就要結束,這是一年里最后的時段,不少人又如夢初醒般意識到,時間過得真快,轉眼一年又過去,年初的愿望實現了嗎?
在起點時覺得終點很遠,快到終點時又覺得過得太快,這是我們熟悉的節奏和狀態,一年太長,我們每天都是如此。
“早上八點起床,洗漱完畢,八點半出門等車,九點左右到公司,打開電腦做做準備工作,隨手看幾條新聞動態、公司郵件,開工干活,時不時被打斷一下,偶爾開個會,剛進入狀態想做點事情,同事就喊吃午飯了,飯后午休,下午幾乎是上午的重復,不知不覺又到了晚飯的點?!?/p>
這就是我每天的生活,上下班的無限循環,憧憬和惆悵的無限循環。你應該也一樣,不管是忙或閑,我們都在進行這樣的輪轉。每天走著同一條路,習慣到仿佛閉著眼都能走回家;每天吃著類似的飯菜,以至于吃飯等同于機械的咀嚼。我們不會永遠都在一個節奏里,但總歸有一段時間在這樣重復。
每過一段時間,我們都會對自己的生活進行總結和展望,過往哪些不足,未來哪些可期,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各種變化,一切歸于平靜,單調如前,煩惱依舊,從前沒有的,很多現在還是沒有,跟預想相去甚遠,于是常感慨生活的無力和無趣。
沒人能幫我們打開另一扇門
我有個男性朋友,很瘦,不善交際,是那種可以一個人去爬山,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逛公園,就算跟女孩子一起走路,都會隔開兩米遠的人,閑暇無事就悶在屋里睡覺,玩手機。我們常勸他,太悶是不行的,要多出去走走,多認識點朋友,換來的都是白眼和不屑。前陣子突然說要去聽音樂會,熟悉的朋友都很驚訝,這反差也太大了,一個對什么都不感冒的人,突然高雅起來,然后他說,反正也沒事干,是免費的,不去白不去,好吧,依然屌絲氣十足。我問他,怎么想起來參加這種活動,他說,不能老悶著了,很沒意思,參加活動總比沒事干強,也能交到一些朋友。我開玩笑說,你是想交到女朋友吧?他笑了。
他能有這樣的改變,我真心替他感到高興,我們常說,不會聊天的人,能把天聊死,同樣,不會過日子的人,也能把日子過死。心態和行動,決定生活的質量,我們愿意去海邊,去草原,去森林,不是因為它們能給我們帶來多少看得見的好處,而是我們想去發現和欣賞它的美,可以遠離塵囂,享受它們帶給我們的自然、放松、清新。
生活中像他這樣的人有不少,工作幾年了,每天都在重復,壓力又大,很累很枯燥,一點都不精彩,這不是自己想要的,怎么辦?
網上有個流行的段子:如果你每天就是上網、睡覺、聊天、刷微博,做著80歲都能做的事,那么要年輕有何用?
同樣,如果你每天起早貪黑,擠著公交上班,忙活一天,又擠著公交下班,然后窩在家里,對著電腦噼里啪啦一通,直到半夜洗洗上床睡,好不容易熬到周末,仍然是窩在家里,補美容覺,追劇。那么你待在一線城市和待在老家小縣城的區別又在哪里?
我們常常習慣于把改變自己交給環境,交給他人,也會有很多“如果怎樣,我就能怎樣”的假設,最終我們會發現,這個過程就像是在走一個迷宮,選了一條路,錯了,就會認為肯定是哪兒判斷錯了,再選一條,發現還是錯的。擾亂我們判斷的,就是生活中那些看似可以奔逃的出口,工作,戀人,環境,家庭瑣事,追責一圈兒,唯獨看不到自己。
我們只需要問自己一句,“有人欠我的嗎?有人綁住了我的手腳嗎?”如果沒有,那為什么還在等別人來給我們想要的東西?很多人不想承認自己不主動、不變通,索性就等下去。不精彩,不快樂之人,大都是在等等不到的東西。想得到,需要表達,需要爭取,沒人能幫我們打開另一扇門,想改變生活,先改變自己。
怎樣都好,開心就好
十一長假過后,網上有人吐槽:假期只有出去旅行是有逼格的嗎?看書是一件很可恥的事?
每到長假,很多人都提前一兩個月早早的在規劃怎么過,然后就有了朋友圈里的各種美景,國內國外,上山下海,美輪美奐,如果在這個時候曬書,會顯得很不搭,還會被有些人視為“裝”。
我們常常會進行著這樣的對比,別人在K歌、在聚會、在旅游,再看看自己,缺少朋友,缺少愛好,除了工作,就是宅在家里,別人的生活才叫生活,自己的生活就是無聊。
當人們的社交突破了地點的界限,結識的人多了,每天都有各種事發生,那邊有美食,這邊有婚禮,那個人出國了,這個人升職了。
“熱鬧都是他們的,我什么都沒有?!蔽抑滥阋策@么想。
我們總覺得別人過得都很好,就自己不好,其實別人經歷的,很多我們也曾經歷過,只是,那些經歷在別人身上你會覺得美,在自己身上只會覺得累。
生活中,有太多的偶然性,就連成了必然性的假象,太多的高潮,讓我們誤以為那應該是常態。其實每個人都一樣,平靜如水才是常態。
同樣,做什么也是不需要比較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習慣和敏感點,能給自己帶來愉悅和滿足就好。
給自己多一種可能
當足不出戶就可以完成很多事情,人們就都喜歡上了“宅”。
我一直對自己住的地方不滿意,覺得很偏,周圍環境很差,什么都沒有,除了房租便宜其他一無是處。某一天,朋友請我吃飯,發了地址過來,好嘛,又是一個從來沒走過的路線,我用導航查了查,就出門坐車了,在車上沒事做,就四處張望,沒走出多遠,看到一條頗為熱鬧的街,我心想,喲,這里還有這樣一條街呢,離我這么近,卻一直不知道,再繼續往前,看到一個大商場,還有一個規模不小的書店,看到這些,我像發現了新大陸一樣的欣喜,原來也沒那么差嘛,同時不禁感慨于因為自己的無知而被否定的世界。
所以,朋友,覺得生活平淡無奇嗎?不如去試著走一條從未走過的路,總會有著別樣風景。
人常說,一扇門能把屋里屋外隔開,一棟樓里住正對面的人都不知道是誰,其實一堵墻也可以把我們和另一個世界隔開,更何況,我們的世界有太多的墻,不繞過去,就不會知道墻后面是什么,就是這些偶爾打破常規的改變,能讓我們遇到意外之喜。
多一種可能,需要我們主動出擊,在選擇做一件事情之前,我們常會去猜測和評估,難嗎?有趣嗎?貴嗎?就是有一道心理坎沒有跨過去,因為不確定,所以不自信。其實想想,最差的結果不就是失敗?放棄和失敗,結果都是失敗,那么何不嘗試一次?
有事忙也好,嫌太遠也好,嫌太累也好,說自己不擅長也好,我們常常拿諸如此類的理由去拒絕生活的另一種可能,然后又反過來去羨慕那些有勇氣做出行動去嘗試的人。
沒有做出任何行動,卻又在羨慕別人的人,只能自己吞下苦果,不是沒有機會,是我們常常放棄了唾手可得的機會。
別怕生活不精彩,你若盛開風自來。與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