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嫁,你準備好了嗎?

前段時間不小心做了一個媒。女方是我的高中同學,男方是老公大學室友。兩個人在不同的城市,女子在北方讀研,男子在南方工作。起初只是簡單的把兩個人的情況互相介紹了一下,雙方覺得都還可以,就互相給了彼此的微信。

兩三天后我打電話給男方了解一下兩個人進展。讓我出乎意料的是,兩個人已經確立關系并迅速進入熱戀,不久后女子就來到男子工作的地方兩個人同居了。

現在小兩口已經是名副其實的夫妻了。兩個人各回老家見了雙方父母一次就把證領了。當得知他們結婚的時候我又驚又喜,驚得是從聊微信到結婚也就四個多月,喜的是兩個人分別是我跟老公的好友,且都是優秀的大好青年,他們在一起總算是肥水沒流外人田!

圖片來自安卓壁紙


后來的一天傍晚,我接到女子的一通電話,聽她傾訴了很久。終于,我擔心的那個問題還是出現了!

兩人結婚后,男子在城里買了套房子。女子本以為兩個人的生活會像電視劇里演的那樣柴米油鹽伴著甜蜜??墒沁@幸福感在只見過一面的公婆進城后開始一點一點破碎。

首先就是語言障礙。每次一家人坐在一起聊的熱火朝天,她只能在一旁默默地看著,偶爾迎合似的笑一笑,不然還能怎樣,她一句都聽不懂。有時看到婆婆臉色不好嘴里嘮叨著什么,她更是小心翼翼,她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自己哪里沒做好婆婆在數落她。她也跟老公商量過,可老公也只能是多多照顧她的感受,在家里盡量說普通話。至于公婆,他們說了大半輩子方言,一時改口很難。

其次是飲食差異。生在北方,長在北方,讀書在北方的她一直是以饅頭面條為主食??衫瞎患叶际巧L在一日三餐離不開米飯的南方水稻之鄉。更尷尬的是公公是個無辣不歡的人,而她又不能吃辣。每次吃飯一桌子的菜盤盤都辣的她臉通紅。老公因為這事跟婆婆溝通了很多遍,剛開始辣椒是放少了很多,可是慢慢老習慣又回來了。

最后,也是讓她最不能容忍的。公婆重男輕女的思想讓她極度反感。她不止一次聽到公公用非常不標準的普通話表達他的觀點:生女孩有什么用,就像你(我的女同學)嫁的這么遠,親家能享你什么福。生個仔就不一樣,他能上族譜,能傳宗接代。發了財還能帶著爹娘享?!牪幌氯?,如果對面說這話的不是自己老公的爸,她可能早就甩臉子走人了。

…… ?……

我靜靜地聽著她把一肚子委屈倒出來,對她說的每一件事我都不感到意外,因為我和她一樣也是一個遠嫁女子!唯一不同的是,對于遠嫁,我準備好了!

我和老公相識相戀于大學校園,畢業后雖經歷重重考驗,但幸好兩個人都沒放棄。相戀五年后我們結了婚。為了這一天,我們足足準備了一年。去雙方老家見父母。見親戚朋友。安排雙方父母見面。雙方父母互相了解當地的嫁娶習俗禮節?;槎Y時間安排等這些都是一些繁瑣又重要的小細節,但是又不能不考慮,因為婚姻是兩個家庭的事情。特別是兩個地域遙遠,風俗各異的家庭。

圖片來自安卓壁紙


但比起融入家庭,這些都是小菜一碟碟。就像我的女同學說的一樣,語言不通,飲食不同,甚至觀念沖突都讓我們覺得自己像是一個外人。但,人與一個家庭相處,就像人與人相處一樣,是需要不斷磨合,不斷適應的!

自決定這輩子非他莫屬的時候,我就開始慢慢適應吃米飯,喝白粥(老公家習慣早上喝白米粥)。至于吃辣,在辣妹子遍地的南方城市讀了四年大學,我也早已是習慣并喜歡辣了。在方言的問題上,我跟老公從認識就互相教對方說自己的方言,也是一種小娛樂。所以當結婚時,我已能聽懂他們80%的方言交流。對于老公,他現在也已習慣吃饅頭,聽得懂我的方言(好像北方的方言更易聽懂),也會說幾句我教過他的方言。已經結婚兩年的我早已融入到他們的大家庭。經常下廚做飯的公公也早已習慣性每次買菜必買饅頭,他會吃,老公也會吃!吃飯時我偶爾蹦出一句老公教的方言也經常會讓一家人捧腹大笑。

至于重男輕女這件事情上,我很明確地表達過我的觀點。我更喜歡女孩,所以以后重男輕女的話題禁止在我女兒面前提。要不要生二胎的問題,我跟老公會商量再決定,希望你們不要干涉!公婆看到我認真的表情,也漸漸地不再提及那個話題!


最后說說陪伴的問題。如果說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愛是別離,那遠嫁的女兒是比別人更早更多的別離。所以有空就多回家看看,一張高鐵票,七八個小時的距離,一張機票,兩個小時的距離。只要有心,有牽掛,距離不是問題!

其實說了這么多,歸根結底,這一切的準備和努力都是源于愛。遠嫁的你是否準備好愛他一輩子,他又是否準備好寵你一輩子!愛不是嘴上說說,愛是當浪漫湮沒于生活時的堅定信任和支持,愛是當激情褪去繁瑣沉浮時的備至關懷和責任!如果你準備好了,就一起努力吧,再大的坎兒跟此生相伴比起來都是那樣的微不足道,不是嗎?

圖片來自安卓壁紙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