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趁著中秋假期回了一趟家,觸景生情,就想寫點東西。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是東北地區經濟發展的黃金時期,那時候的東北老工業基地還并未衰老,正值壯年,而『下崗下海』浪潮也還沒有到來。也因為此,那些年東北地區的城市化進程很快。同一時期,其他省份很多城市的樓房建筑還停留在平房或者小樓的時期,東北就已經開始有成片成規模的樓房和小區的概念。
作為新中國汽車的搖籃,暫且不論長春一汽現在如何如何,至少在二三十年前,它還是十分強盛的。這里,就是我出生的地方,也是我長大成人的地方。如今,這里不僅成為國家級文物,也入選了『中國歷史文化街區』,別說『拆遷』,就算是破壞或者損毀,可能都要承擔法律風險。
想要了解一起老街區的同學,推薦這兩篇文章給你:『一汽歷史文化街區:老房子里的舊時光』『單車城游記:60余年的變遷,長春一汽歷史文化街區』。這兩篇文章描述的街區,就是我出生和長大的地方。
之前寫過一篇文章『記憶中的一汽老廠區今何在』,和老廠區對應的則是生活區。如今的一汽生活區,雖然規劃得還不錯,看起來整齊整潔,但幾乎已經沒有多少人還在這里居住。隨著東北城市人口外流,再加上年輕人更喜歡熱鬧,如今還住在這里的大部分都是和我父母一樣的『留守老人』。
白天,我在小區里閑逛,真的很難看到年輕人。幾乎都是老年人,他們不是在遛狗,就是在幫子女照看小孩,也或者就是單純的遛彎。晚上,其他城市或者小區萬家燈火的時候,這里每一幢樓亮起的燈,幾乎都不超過10盞。
我在深圳居住的小區,每晚10點后,有些房間里的燈才逐漸亮起來;而直到凌晨1、2點鐘,依舊很多燈亮著,甚至有些燈亮了一宿,我不知道是住客熬了個通宵加班工作,還是因為白天太過勞累躺在床上不自主睡了過去而忘了關燈。
雖然看起來比較冷清,但我其實還是挺喜歡這種感覺,人少,安靜,車也少,車位還很多。而且在二三十年前,也就是我的童年時期,這里并不是這個樣子。
我大概是1995年左右上的小學。我的小學名字,當時叫『長春一汽子弟二校』。『子弟』這2個字,對于00后來說應該已經很陌生,說白了,就是某個單位內自己辦的一所學校,主要為了方便職工子女接受教育。要知道,一汽最鼎盛的時期,子弟小學和初中加一起有十多所學校。
如今,我的小學已經不復存在,學校不在了,甚至當時的校園也已經拆遷蓋起了高層商品房。我嘗試在百度搜索學校的名字,還真搜到一篇文章,我還特意花費了1塊錢下載了這篇文章。
在文章里,也充滿了回憶。趙紅梅老師,就是我當年的班主任,我也一直很感謝她的栽培。而文章里提到的足球和微機,也是我成長過程中十分重要的兩個名詞。要知道,這是一篇20年前的文章啊!那時候的足球還很純粹,那時候能建設微機房,開設微機課的學校并不多。
那時候,我還很瘦,是真的瘦,是你們想象不到的瘦。所以,我還是可以踢足球,甚至可以帶球奔跑的,盡管我更喜歡踢后衛或者守門員。那時候,學校的操場只有塵土和砂石,沒有草,但它是對外開放的,老師也并不會那么阻攔你去踢足球。那時候,小區里幾乎沒有汽車這種東西,也沒有那么多綠化的概念,有很多地方可以踢足球,唯一要考慮的就是別人家窗戶的玻璃。
家門口,有一個車庫,我們經常在那里踢足球。我們當時叫『踢門』,每個人輪流踢一腳,一定要把球提到車庫的門上,如果踢不到就算輸。你踢的時候也可以故意『使壞』,讓下一個人不好踢。車庫里經常沒有車,但有一個老大爺在車庫里休息,每次我們咣咣往車庫門上踢球的時候,那個老大爺就會經常出來說我們,我至今仍然記得。
除了足球,我還喜歡的就是昆蟲。喜歡在草地里去捉螞蚱,也喜歡去捉蜻蜓,別的孩子大部分都有很長很厲害的蜻蜓網,可以去兜天上飛的蜻蜓;而我大部分時候都是靠徒手去捉那些飛累了而落在樹枝上的蜻蜓。
那時候,城市的生態環境還是很好的。除了螞蚱和蜻蜓,還有很多蟋蟀,但蟋蟀很難捉,他們喜歡躲在墻縫或石頭下面,只能聽著叫聲去尋找。后來,我們想了一個很絕妙的辦法,就是往墻縫里面灌水,淹了蟋蟀們的家,他們就被迫全部跑了出來。
再大一些的時候,蟋蟀、螞蚱、蜻蜓都已經滿足不了我。我開始喜歡捉螳螂,螳螂本身有保護色,很難看到,捉起來也更有難度。看過『黑貓警長』的小孩應該都知道母螳螂在生產前會吃掉公螳螂,而年幼的我特意捉了一些螳螂來觀察這個奇特現象。
家附近有一個公園,小學時,會經常來這個公園捉蜻蜓;初中時,每天上下學也會經常路過這個公園。盡管經過這20年來的多次修葺,它已經跟小時候的樣子大不一樣,但公園中間的水池,和那個哪吒雕塑依舊還在。當年修葺這個『哪吒打龍王』雕塑的時候,一定想象不到幾十年后,哪吒這個CP還會以另外的形象再火一次。
伴隨我童年的,除了這些『玩樂』,當然也有一些正經事。比如,我學了整整六年的工筆國畫,一直伴隨著我整個小學時期。那時候母親的工資一個月好像也就五六百塊,就要拿出100塊來給我交錢學國畫。盡管每個周日其實一節課只有2個小時,但我幾乎都會畫上一整天。
多年以后,當我再次拿起畫筆的時候,沒想到居然還能畫得出來,估計也要感謝當年基本功搭的比較扎實。而且心智成熟的我,比兒時畫得更有味道和感覺,關于學習國畫,我也寫過一篇文章『我與工筆國畫』。有時候就在想,等我35歲或者40歲以后,干不動或者不想再上班的時候,就去畫畫賣畫。如果賣不出去,那我就開一個國畫班,教孩子們工筆國畫,我覺得我還是可以的。
除了國畫外,我的另一個興趣愛好,就是電腦了。這也要感謝小學五六年級開始開設的微機課,20年前應該還沒有python這種東西,帶我入門的是一個叫LOGO的編程語言,它可以通過代碼去繪制一些圖形,這大概就是我的電腦啟蒙。再往后,我學得最好的一個軟件就是Windows自帶的畫圖工具,當時玩得也非常溜。
大概是2000年前后,父親拿出了一萬元巨資,給我買了一臺聯想未來先鋒臺式電腦,讓我可以那么早接觸到電腦并且愛上他,直到今天依舊在從事相關行業工作。那臺電腦應該是奔騰處理器,內存128MB,硬盤好像是30GB左右,跑著剛興起的Windows 98操作系統。
拿到電腦后,差不多也開始上初中,學校依舊有微機課會講Office,我也很喜歡Office,喜歡去用PowerPoint去做一些很炫酷的動畫,那時候也經常跑老師辦公室幫老師修電腦、裝軟件、改課件。結識了電腦以后,我就開始遠離了足球,體重也逐漸開始增加,直至今天。
那時候,家附近有一個商場,里面有2個攤位是賣盜版電腦碟的,我經常去買各種盜版碟,還有00后可能已經不認識的軟盤。后來,還和買碟片的阿姨達成了協議,只要我把碟片保存好,可以免費去換碟。但其實認識我的人都了解我,我很少玩游戲,單機游戲處理實況足球/FIFA外,只玩RPG。金庸群俠傳、劍俠情緣、仙劍、幻想三國志……都是我兒時的回憶。
再往后,就是偷偷拔電話線,用 56K Modem 撥號上網的經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