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靜的環境最適宜思考,而在這種環境下,邏輯有時格外清晰。人每周都要有一次以上的深度思考。何為深度思考?就是腦海里有兩個“我”在相互進行有質地交流。深度思考是獨立性的一種表現,深度思考能幫助我把一個事物或現象看得更透徹更深遠更赤裸。你只要進行一次這樣的思考,思維就有一個質的提升!如今,你也應該發現了,思維提升和你的認知維度決定了你的未來。簡單來說,只有不斷提升自己的認知,思維,審美,才能進入更高層的階層,也就是所謂的精英階層。只有你的思維更牛逼,審美更高端,才能去跟那些高層次的人進行正常交流!
現在的家長不都想法設法把自己孩子送入重點學校,或送出國讀書嗎!從表面看,是為孩子學習和將來著想,馬太效應會在這些優秀學校中體現得淋漓盡致!但往深處看,實則家長們是為了像精英層次靠攏,為了能有更多機會接觸到上層社會,為了自己的交際圈更有質量,也是為了孩子將來的社會資源做準備。畢竟,上流社會的孩子只會在最優質的環境中。但再往深想,真的只是把孩子送進這個圈子就萬事大吉了嗎?人生起跑線是在孩子這嗎?
絕對不是!
起跑線是在父母身上!父母的認知維度和審美尺度就必然決定了孩子的將來。
如果別人在討論弗洛伊德心理學,你怎么插嘴?
如果別人在欣賞莫奈的《睡蓮》,你怎么插嘴?
如果別人搞了一個讀書會,邀請你去,你會挑選什么書來用吸引人的方式介紹給大家?
你對繪畫只停留在《蒙娜麗莎》?
你對讀書只停留在《故事會》?
你對音樂只停留在“套馬的漢子你威武雄壯”?
坦誠地講,今天在拼命賺錢催促孩子讀書考重點的你,你的起跑線就是孩子的終點線。
話題又要轉到我的老本行上面。
前段時間我把“街舞在中國大眾化”這個概念想了很久很久。因為我看到如今街舞在中國是一片欣欣向榮,因為各種少兒才藝比賽上都有街舞小選手,還有國家體育局在推廣街舞,做考級。還有任何一家以少兒藝術培訓為主的機構無不開設街舞項目的。
這是多么繁榮啊!一夜間,爸爸媽媽們都知道讓孩子學街舞很潮了。
可是,接下來……
“good boy”一出來,全國都跳“good boy”。
“bang bang bang”一出來,全國都跳“bang bang bang”。
韓國1M的“worth it”一出來,全國大部分舞房都教“worth it”。
沒看到孩子的基本功在哪,沒看到孩子跳舞的bounce在哪,沒看到孩子跳舞胸前有律動,沒看到穿hiphop的跳hiphop。
國家在喜滋滋地推廣街舞時,漏掉一件事啦——把大眾審美先拉上去。
不然的話,總有外行在指點你的教學。“唉,老師,孩子學過的成品舞每天上課時多跳一下,不然忘了。”
不然的話,專業街舞比賽看不懂,孩子跳什么也看不懂。相反,搖著各種旗幟的少兒才藝比賽倒是熱火朝天,家長趨之若鶩。那下面坐的是專業評委嗎?參加比賽的目的是什么?
日本的老婆婆都分得清locking 、popping、hip hop。順便問一下,你知道幾個歐美歌手?除了Michael Jackson!
我想,目前街舞還是適合小眾耍,想要大眾起來,先等大眾的認知和審美“富裕”起來!
不然……
別人的“地板”已經是你的“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