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先生一直擅長制定各種旅行功略,十幾年旅行中,我們走的路線經常被朋友們復制。2014年,我們的行程是甘南川北,往返自駕6000公里。今天講的故事就發生在這段旅行的回程。
我們其中一天安排是這樣的,從九寨溝當天結束游玩,直接開車到廣元。這一段路,在出發前,杜先生就比較擔心。但如果繞行高速,就要多出400公里。于是,我們決定,走山路上到高速入口。
我們從九寨溝出來,已經下午5點,山路需要2-3小時才能完成,我們就匆匆出發。真正開到山路上,發現情況比我們預想的要復雜。一邊是山體落石和滑坡,一邊是懸崖,懸崖邊路基隨時有塌陷。對面會車都是當地開得飛快的大貨,有時需要在拐彎處才能互相讓車。
這時,天色漸暗,又下起了小雨,使路況更加復雜。當我們正在山路上勻速行駛時,遠遠看到兩輛車停在路邊,一群人在山崖邊拍照看風景,就在我們開到他們所站路邊時,一個孩子忽然從路邊跑向路中央,剎車已經來不及了!當我們車穿過逗留人群的時候,從后視鏡看到孩子媽媽拉著孩子向后坐在了地上,萬幸,所有人都是安全的……
但這個意外事件,讓車里的氣氛頓時緊張起來。天越來越黑,山路很滑,只聽到懸崖一側白龍江嘩啦啦水聲,車里非常非常安靜。
過了一會兒,杜先生安慰我們說:“沒事沒事,很快就到了,我狀態很好啊……”
不知道過了多久,直到看到高速入口的燈光,我們都歡呼起來,才松了一口氣。這時,杜先生才說:“我想是前一天在藏民那里淘到的天珠,給我們的幸運。”然后,他摸 一下戴在胸前的串著紅繩的天珠。女兒說,她也一直用手緊緊攥著一個小轉經筒。
由以上故事,我們看一下對大腦內存管理有什么啟示。
大腦內存,專業稱呼為“工作記憶區”。也就是人的大腦工作記憶區同時可以關注到的事情,通常為4~7件。
如果有突發事件出現,大腦全部注意力就會集中到處理突發這1件意外事件。比如,演講時上臺,腦子一片空白;考試時緊張,什么題目都不會做;有人批評你,你奮起還擊不顧環境和其他人等等。
人們在這樣的狀態中,是無法有創造,有放松,有智慧的,首先,我們永遠不要讓內存全部占滿,要留一個覺察位置,隨時覺察自己處于什么狀態位。
第二,一旦發現自己偏離了正常狀態,要及時調整。方法可以是設定“心錨”。例如上文的“天珠”,就是心錨,迅速將驚險時發生的緊張、后怕、焦慮等心理狀態回歸到正常狀態。
第三,當發生意外情況時,團隊成員要互相支持、給信心,不抱怨不指責,不加劇沖突。如果我們當時抱怨“不該走這條路,前面那么不好走怎么辦呢?會不會有其它危險……”那團隊成員處境都會更加危險。
第四,可以把此畫面和故事,做成管理你大腦內存的工具。也就是說,一旦婚姻家庭有沖突和矛盾,我的大腦就調出這個畫面。想到杜先生艱難緊急關頭不僅自己調整,并安慰家人的擔當和冷靜,還有他有開車幾千公里的辛苦和無怨無悔,還有一家人在黑暗山路上奔向光明的陪伴,我就會迅速將情緒調整到感恩和感謝。
因此,當你大腦內存死機時,要覺察并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越快恢復大腦正常狀態,你所做事情的效果和效率才能得到保證。
百天寫作第96天。在田俊國老師課程上,當講到講師狀態位管理時,各位同學積極分享關于大腦內存管理的案例時, 我想到了這個故事。
能將日常生活提煉成故事,并能用于自己的幸福建設,就是學習的最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