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一整年,是我尤為混亂的一年。產后所遇到的各種情況,包括家庭、工作、小孩,讓我對各種事情諸多抱怨。角色的轉變還沒來得及適應,不順心的事就撲面而來,然后我就任由它們把我淹沒,稍有一點不合心意就炸毛,雖然并非盡是我的問題,但是可以說,去年我的抱怨達到了有生以來的高潮。
直至有一天,跟朋友Q聊天,她對我的現狀震驚極了,她說S你知道嗎,我今年的目標,是要考研,然后把我的那部網文寫完,我現在滿腦子都是工作規劃職業轉型,可是你卻在浪費時間對那些雞皮蒜毛的小事斤斤計較。要知道,你對那些人那些事炸毛一次,你的level就降低一次,最終你將跟他們一樣。
瞬間我就清醒了,才意識到原來自己的神經已經處在了高度敏感的狀態,我放縱它的肆虐,以至于我看不清所有的狀況、失去了平常心,這個時候的我,根本就是個智障。
美國知名牧師威爾?鮑溫用一個紫手環掀起了一場不抱怨運動。他鼓勵大家把一個紫手環戴在手上,一旦抱怨,就把紫手環摘下來戴到另一只手,直到手環能在一只手上戴上21天,就算成功。不到一年內,全世界就有80個國家,600萬人參加了這項運動。然而這看起來簡單的任務完成起來相當的難,威爾?鮑溫本人用了三個月時間才做到了21天不抱怨,而參與的人平均要四到八個月才能成功,也有不少人至今沒有成功過。由此可見,大家每天都活在抱怨中,有些人甚至在抱怨中迷失了自己。
在我看來,不抱怨運動的重點在于換手這個過程。會換手,證明自己已經意識到剛剛對某個事情抱怨了,這是第一層認識;接下來思考為什么會抱怨,這是對事情的反思,這是第二層;思考過后要避免以后再出現這樣的事這樣的抱怨,這是第三層。這才是能做到不抱怨的方法。
不抱怨實質上就是一種生活態度。回想自己,其實也不是去年才會抱怨,以前同居的小師妹曾經說過,我每天下班回家的樂趣就是吐槽,天天如此。只是那時候很多都是取樂,吐槽完也就完了,日子還是很歡樂的。而去年的我,精神上十分萎靡,生活也相當糟糕。
我相信大家都有同樣的感受,一件不順心的事開始后,如果不調整自己的
心態,加以抱怨、譴責,那接下去不快樂的事就會接踵而來,一個比一個糟糕,而抱怨本身的強大磁場會把身邊的人也一同吸入到漩渦之中,尤其是當對方也“感同身受”的時候,就特別容易一起“跳坑”了。去年我就是這樣,成功地把先生還有朋友W一起帶入坑內,W是因為感同身受,而先生則是因為被我影響。說多了都是淚啊~~~
也并不是所有的抱怨都是不對的,但是抱怨的時候要學會好好說話,好好思考。把“為什么”“憑什么”轉化為“怎么會”“怎么解決”。我現在跟先生講話,都要好好講,即便是他丟三落四的習慣讓我十分惱火,我都要克制情緒不再抱怨;對于W,也是在她抱怨的時候換個角度跟她聊,再不是“感同身受”。
最關鍵的是,再怎么抱怨,也解決不了問題,改變不了現狀,但是卻會讓人十分消極。講真有多少人是一帆風順的,開掛的人生也有著我們所不了解的困局。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煩惱,你怎么面對困難苦難,就決定著你會過怎樣的生活。看過一個TED《怎么說話人們才會聽》,其中的一項就是消極,演講者曾經跟他媽媽說到“今天是十月一號”,本來是一個不帶色彩的對話,結果他媽媽回答說“我知道,這不是很可怕么?(I know,isn't it dreadful?)”這種思想才是真正的Dreadful啊!
慶幸Q的那一次對話,讓我從抱怨的漩渦中自救出來,要不然我只會在不快樂的地方原地打轉,成為一個真正的智障。Dreadful,isn't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