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去年一整年,我都在奔波忙碌中度過,每天都感覺很累,很忙,心力交瘁的感覺。
很多次有想放棄的沖動,覺得自己都不像自己了。而且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忙什么,就是很忙很忙上課備課,忙公司的事情,家里大小事情。
而且一直不在狀態,沒辦法投入,像個機器人在一直做重復功。
就算偶爾去畫畫,也沒辦法緩解這樣的精神緊繃。
這樣的狀態一直持續到春節前。就在春節前,我都還跟愛人說,如果還是這樣的狀態,年后就要另作打算了。
他跟我說,先別想,過完年再說。而正是這樣的一個休養生息的機會,成為了我狀態改變的契機,感覺今年的自己的狀態完全不一樣了。
二
其實我們身邊,真是每每不乏這樣的例子。
一直忙著工作,一分鐘都不敢浪費,連喘息的時間都沒有,家人的陪伴也很少,也沒有運動過,吃的都是快餐,每天加班。
仿佛現在的社會,這樣的人才是成功的模范,社會的標榜。但是其實只有自己知道,一旦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下去,人的精力就會完全被消耗殆盡,就算每天都在工作,也很努力,也加班工作,卻不見得有太大的起色。
反而會身材走形,家人遠離,身體每況愈下,朋友漸漸疏遠,脾氣暴躁,創意卡帶。
因為我們都忽略了一點,就是并不是不浪費一分鐘沒日沒夜地工作,你就會成長,你的業績就會上漲,你的工作就會有起色。無論是身體,還是心靈,都是需要休息,放空,不斷地恢復和補充能量的。
能量不是一直有,需要不斷地往里面填充才能源源不斷。
很多人不明白,你所爭取的所謂的這一分鐘,也許會破壞了你接下來一個小時甚至一天的工作。
三
所謂的生活,是不只有工作。而為了更好地工作,我們也需要從生活中獲取能量。體能的能量和情感的能量,都是缺一不可的。
一周堅持3-5天的運動,每次20-30分鐘,可以大大地改善你的狀態。特別是安排在早上開始一天工作之前。
即便沒辦法做到,也要有意識地給自己設定一些時間,專門在工作間進行放空。
比如說,中午的時候,放開手頭的工作,出去和朋友約著吃個飯,聽聽音樂,聊聊天。
或者帶便當到公司,吃飯的時候,離開辦公桌,來到一個安靜的地方,沐浴下陽光,聽聽音樂,邊看著窗外的風景邊吃飯。
或者工作中間,休息一下,走樓梯下樓再上來也好。
一定要留出一些時間給家人,因為情感上的交流和親密,也是補充精力的很好的一個方法。
而且當你真的抽出時間陪伴孩子或家人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可以獲得更多,更有滿足感,更能開心地在第二天開啟自己的工作。
工作期間,也盡量按照90分鐘-120分鐘的工作周期來進行,到了時間就要休息一下,在此時間內就全情投入地工作。
就算是只是做幾個深呼吸,都可以帶來很好的狀態。
每天的能量早餐也是可以為一天補充能量,能量不足到了上午十點多估計就撐不住了。
多吃低糖的水果,比如說蘋果和梨子,也可以補充能量還可以不容易發胖。
每天保證7-8小時的睡眠,也是保證狀態的最好睡眠時間。
很多朋友晚上總是很晚睡覺,有些說在加班,有些其實只是在晃悠。
但是無論是哪種原因,晚上做事情的效率是很低的,與其這樣熬著耗著,還不如早點睡覺早點起來再做事情,效率和狀態要來得好。
很多人分不清比較急的瑣事和不太急但是重要的事情兩者孰重孰輕。
工作之前就要給工作安排好輕重緩急,這樣工作的時候才能更高效更投入。
如果期間確實有臨時出現的想法或事情,就迅速用便簽先記錄下來,結束一個工作時間的時候再去做
還有就是要給自己留出探索自我和思考的時間。
我們很多時候覺得忙,又沒有狀態,其實很多時候是因為我們都忘記了自己的存在。
自己為了什么在工作,你生活的意義,你工作的意義,你希望實現的夢想,你希望死后自己的墓志銘上寫的是什么樣的文字,這些都是我們自己需要花時間去思考和探尋的內容。
有人說,我都忙的喘不過氣了,你還要我花時間想這些不三不四不慍不火的東西?
但是,其實,就是因為你沒有花時間做這樣的事情,才會讓你出現忙的喘不過氣的狀態。
就拿我自己來說,今年做的事情并不比去年少,反而還要多很多,運動,工作,創意開發,平臺分享,跟朋友、同頻小伙伴、和同事的聯系,讀書學習,陪伴家人,做元氣早餐,畫畫,有些在以前都是沒有的,而今年都專門地提上了議程。
但是這些卻沒有讓我忙地得團團轉,反而更加游刃有余,每天的狀態也很好,這都是因為我給自我留了空間,去思考,去運動,去做情感上的交流
只要用對了,這些時間就是投資而不是損耗。
而投資的回報也往往比你想象的大,也比你一直不肯放過一分鐘的回報要大得多。
所以,是時候該跟忙得昏天黑地的自己說再見,然后補足精力, 重新出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