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拿父母當你逃避的理由

很多人會說“父母年紀大了,我要陪在他們身邊”或者“父母年紀大了,希望我回去陪他們”,再或者“父母年紀大了,我要早點結婚”。

然而說這話的人也才20歲出頭,他們的父母也才四五十歲...

1

七十歲是父母最需要我們的時候


我不是說四五十歲的父母就不需要陪伴,他們也渴望兒女的陪伴。但是這個年紀的他們絕對能夠獨立照顧自己。

大家知道父母什么時候最需要我們嗎?生病的時候,生活不能自理的時候。

科學研究表明,人在70-80歲之間最容易生病,然后沒挺住就過去了。只要能過了這個坎,大部分都能活到80歲以上。

都說人越老越像個孩子,這個時候的他們最脆弱,最需要人陪。同時,身邊的朋友們相繼離世,自己的體力記憶力大不如前,他們會更恐慌,害怕自己什么時候就離開了,所以他們就像小孩子一樣需要陪伴需要關愛。

而四五十歲的父母在干嗎?有的可能熱衷于同學朋友聚會,有的喜歡去跳廣場舞,有的一言不合就買機票旅游了。

這個時候的父母無論身體狀況還是心理狀況都是正常的,可能我們天天相處在一起還會吵架。對,還有力氣有精力吵架。

所以,70歲才是父母最需要我們的時候,是個一家人都要共同挺過去的坎。

2

擁有得越多越廉價


人都是賤的,所有人都是。

當你時間越多的時候,時間就越廉價。

當你錢越少的時候,錢就很值錢。

所以,如果說我現在離開北京回到家鄉,我整天整天地陪在家人身邊,不出兩天,我跟我媽就能吵架。但是因為我現在是很久才回去一次,所以大家都很珍惜彼此陪伴的時間。因為相處的時間少,用在吵架生氣這種事情不劃算。

一旦我要與我媽朝夕相處,我們就不會去珍惜相處的時間了,我們就會吵架。

當你對一件東西觸手可及的時候,你便不會珍惜。當你夠不著的時候,你才會想要。

3

這世上95%的事情是可以用錢解決的


同時,錢多的時候時間就是稀缺資源;時間多的時候錢就是稀缺資源。而這世上有95%的事情是錢可以解決的事。

當下的社會階級固化挺嚴重的,別不承認。未來可能富人不僅越來越有錢,還會越來越長壽。隨著科技的發展,說不定什么時候我們就能換個器官了,而富人可以用錢很輕松地換取健康,但窮人不行。

以前在小城市工資雖然低但是生活支出也低,但是現在呢?現在幾乎我們所有想買的東西都可以通過網絡購買到,價格卻是一樣的。這就意味著在小城市拿著微薄的薪水卻要供養昂貴的欲望。因為護膚品的價格都是一樣的啊,用慣了小棕瓶的難道要去用大寶嗎?

最后可能我們也根本剩不下來什么錢。父母老了怎么辦?生病了怎么辦?

可能我最恐懼的就是家人生病住院的時候我卻掏不出醫藥費。小城市的醫療條件不行吧,要去大城市吧?大城市的醫療水平好伴隨著的就是高昂的醫療費用。沒有醫保不能報銷要不要治?要吃貴得要死的藥片要不要買?

窮就是萬惡的根源。

看《歡樂頌》看到樊勝美父親住院的那段,代入感極強的我能感受到她的那種無助。我唯一希望的就是自己可以多賺些錢多存些錢備著。當然我們都不是她,大多數都比她強,沒有重男輕女的媽媽,也沒有不爭氣的哥哥,也不需要撫養大侄子,壓力要小得多。

所以,想想現實問題,再決定要不要回到家鄉。

4

成年人必須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我知道大城市壓力大,我知道在北京奮斗一輩子可能也買不起房子,我知道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大城市。我不鼓勵大家都去北上廣深,也不鼓勵大家都留在家鄉。因為只有你自己知道什么才是最適合你的。

我只是希望你做的決定是你認真考慮后的結果,不是你媽一撒嬌說想你、你爸說在外面太辛苦了回來老爸養你才做出的決定,也不是因為你想要逃避,而是你發現這可能是最適合你的決定。

千萬別拿要陪父母做借口,我怕你有一天會后悔。

一旦你的決定摻雜了太多別人的意見,最后你都可以埋怨,你都可以把你這操蛋的人生推卸給別人,可是真正生活的人是你。沒人拿著刀逼你做決定,既然你懶得自己做決定,也就要承擔別人幫你做決定的代價。

成年人與未成年人的最大區別就是我們要承擔后果。未成年人殺了人那是心智不成熟,成年人殺了人可能也是心智不成熟但是卻要承擔刑事后果。這就是不同。

別拿父母當做你逃避的借口,別讓別人左右你的人生。如果你這么做了,也請你對你的決定負責,做了就別抱怨。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