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不是與生俱來的,是從小養成的,心理學認為一個人的性格培養必須要從六歲之前開始培養,這個時間段是一個人性格發育的重要時期。如果不注重培養的話,一個人的性格就會長歪,特別是這段時間一個人他們學會偷東西,學會撒謊,如果不改過來的話,以后基本上就很難改過來。
六歲以前的人還都是小孩子,很多這樣的小孩子通常需要什么東西的時候,他們都是以哭鬧的形式來向父母要東西,很多父母因為疼惜孩子,孩子要什么東西就給。但從心理上來說,如果他們以相同的相似的方法來要東西,他們如果要成功的話,他們就會把這個性格一直保持下去,時間長了,這樣的性格就慢慢的在小孩子身上形成了。
如果小孩子一味的索取,沒有辦法的話,作為父母的可以延遲滿足孩子的要求,要讓孩子付出一定的代價才可以獲得他喜歡的東西,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孩子的耐性,還可以培養孩子正確得到東西的思路,以后他就會認為要有付出才會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而不是隨便就可以得到的。
很多年齡小的孩子可能是經不起誘惑的,他們完全不懂誘惑的心理,從父母的角度出發,可延遲滿足孩子的欲望,給他們一個更大的陷阱,如果延遲時間他們能得到更多的東西,這樣做可以培養孩子接受誘惑力的性格,增加他們的毅力,使他們在面對困難的時候,不會輕易放棄。
這樣做,以后孩子長大,他們不管面對什么誘惑他們都能更有效的控制他們的行為。如果沒有控制的隨意讓他們獲得,他們沒有克制,也不會有耐性,更無法權衡利弊,這樣的情況怎么可能不犯錯了。
這樣的培養方式有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其實,不管是任何時候都應該讓自己的孩子感受到他們真實的自己。弗洛伊德曾經提出,人是分為本我、自我和超我,每個人都極力壓制最原始的本我,而盡力表現被社會認可的超我,其實,這樣做是非常辛苦的。當一個人的壓制超出一定的限度的時候,一個人就會崩潰,因此,可以適當的讓本我表現一下,宣泄一下,這并不是什么壞事。
除此之外,給予孩子最無私的感情,任何東西都是建立在感情之上的,如果一個人的內心沒有感情的話,那么他就會活在名利之下,遲早有一天他們被壓垮。最后變成另一個人。
從心理學角度講,一個人必須要學會感恩,不管是對待任何人,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不會去亂做傷害他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