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在外地出差,打車的時候遇上了一個非常健談的司機,因為車程有兩個多小時,這倒是讓我覺得漫長的路途輕松了很多。老司機從城市的發展聊到人生歷程,再從國家政治聊到人民發展,又從互聯網聊到了經濟體制……都說出租車司機是口才了得,這一次讓我推翻了自己一直以來對此說法的偏見,是真的服了。好在我也算得上一個說話收放自如的人,他談到的內容我都有所關注,這一來一去也剛好能對答如流。
聊天的過程中,他問我相不相信命運,對“算命”這一民間把戲怎么看?我向來不太相信這些,但看他有些推崇,便回了模棱兩可云霧難辨的話,“俗話說,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到了五十歲還沒活明白我有可能去算一算。在此之前我只相信人生是用腳走出來的,并且五年后的命與運就是你現在走的路決定的。其實,我覺得中國人感興趣的“算命”跟外國人研究的“星座”如出一轍,只是表現的形式有細微的不同罷了。”
在這樣一個陌生的城市,我竟然跟一個素未謀面的人聊了那么多略顯深度的話題。這件事在我腦海里一直回蕩了好幾天,不禁開始思考了一些問題。
人在年青的時候,沒有什么事情能比用知識去武裝大腦更實際,也沒什么事情能比通過開拓眼界去架構人生的格局更重要。它會讓你生命的上半程走得異常緩慢,異常艱難,還有可能飽受爭議。但卻能讓生命的下半程有章可尋,順水推舟,把上半程搭建的框架填滿,有機會在生命終止的時候完成一個波峰和波谷都非常明顯的人生折線圖。這個波瀾壯闊的生命折線至少是由三段普通人平淡無奇的人生組成的,與他們相比,同樣的生命周期里你活了至少三種以上的人生。每個理智的人都值得去這么冒險的活一回。這不是讓人熱血沸騰的雞湯更不是使人心灰意冷的砒霜,而是前因后果與恰逢其時的完美整合,更是哲學范疇里的規律。
成年人的世界里從來沒有“容易”二字。你需要放棄的東西遠遠比你想要得到東西難得多,這種艱難不是單純的取舍之難,而是如同一個人抵擋千軍萬馬般的艱難。是那種孤家寡人誠心赴宴卻擠入結對成群時的尷尬,是萬家燈火盡收眼底但與你無關時的孤寂,是鶴立雞群后只能笑納離經叛道標簽時的無奈,是翻江倒海吞下誤解卻回饋微笑時篤定。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你比誰都清楚曲高和寡的意義。這是一種經歷了內心的煎熬后,波瀾不驚的淡定與從容。
當忙碌成為一種常態而不是炫耀的時候,你已經走在路上;當大刀闊斧斬斷過往不再害怕失去的時候,你已經懂得了取舍的意義。當櫛風沐雨,砥礪前行,只聞馬蹄聲聲時,你還會對遙遠而未知的未來恐懼嗎?我覺得: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