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可以亂吃,話也可以亂說

李小萌是個沒有主見的人。這個評價來自她的老師、同學、面試官、甚至是同事和領導。人云亦云、誰波逐流,說的就是她這種人。別人說什么就是什么,只要沒有碰到自己的底線,她從來不會反駁。當然,她的底線也是非常低的,不到不得已的時候,她絕不亮出,寧愿屈服于那些看似更有道理的人,躲在他們正義的庇護下,過著象牙塔般的生活。

從不想說話,到不想思考,淪為機械式的學習者。李小萌僅僅花了三年時間。

某天,閨蜜們紛紛對陜西孕婦墜樓事件進行搜索和評論,爭相轉發諸如“不到生子,都不知道自己嫁的是人還是狗”“七大邏輯推理,孕婦跳樓事件是醫院說謊”之類的文章,還要附上觀點犀利的一句話評論;鄰居胡阿姨都開始和不遠處的劉嬸討論薩德對于中韓貿易的影響以及兩國外交未來的走向了,李小萌仍然無動于衷。對于未知的,尚在爭議中的事,從來不去探究,更別說與別人討論,這就是李小萌。

上高中起,李小萌便不敢表達自己的觀點。來自農村的她,和城市里的孩子們在一起學習,本來就有自卑感,再加上李小萌天生的敏感神經,她便隨時注意著,防止自己說出什么土里土氣的話。大多數時候,她都是在聽別人說。作為一個文科生,她的觀點都是來自書本和參考書上的內容,每次考試前突擊看幾篇有思想見地的評論文章,囫圇吞棗,不求甚解,也總是能夠蒙混過關,取得不錯的成績。然而,到了畢業之后參加工作,李小萌可是費了好大的勁兒,去彌補那些年因為思想上的懶惰而落下的課程。

大學畢業的李小萌找工作處處碰壁。名校畢業,雖然可以順利通過簡歷篩選那一關。但總是止步于面試,特別是群面。要在一堆陌生人中搶到話語權,還要當即表達觀點,說服面試官,想想都覺得不可能。李小萌覺得,那些奇怪的問題,開放程度太高,根本無從回答,也不想回答。

“一群人被困在荒島上,誰最有可能逃生?”這種問題哪有統一答案?!即使是最弱小的人,由于當時環境條件的影響,也有可能生還。李小萌覺得無趣,要不是因為在面試,他甚至根本都不會浪費時間時間思考這樣無聊的問題。

就算是為了應付面試,胡亂組織語言回答出來,也不是李小萌心里真正所想的。那些神采奕奕、盡情表達的人,可以用富有邏輯性的語言說服面試官相信:其中一個科學家可以憑借自己的博學,找到逃生的辦法,并且救出所有人。在李小萌眼里,這一番精彩的陳詞,對于實際工作生活并沒指導意義,所說的也只是一種假設。與其給大家這樣的時間,不如直接考驗大家的專業知識。

害怕思考浪費時間,所說的話也一直奉行拿來主義。這反而讓李小萌付出了更多的時間。

她花了好幾月才找到工作。本以為苦難可以結束。入職之后,沒有思想的李小萌花費了比其他新人更長的時間去成長。

李小萌的領導本來是十分看好她的,名校畢業,學習能力強,在面試中也表現得不錯。沒想到,入職兩個月之后,他漸漸發現了這個女孩的缺點。每周一次例會,其他新人都積極發言,說自己在這一周的工作,談談對于項目的看法。而李小萌,總是最后一個發言,基本是簡單總結工作,順便把其他人的觀點總結一下,幾乎沒有自己的新東西。對于一個領導來說,這樣的員工,聽話,有責任心,可以完成基本的工作。可是不能挑戰更加有挑戰的工作,為企業帶來更大的價值。

李小萌是比較幸運的。她的領導愿意啟發她。首先是找到她促膝長談,指出她思想和語言上的倦怠,推薦她多多鍛煉表達能力。

“剛剛畢業大家都一樣,但是時間一長,有想法和沒想法的人,差別立顯!”

領導這句話醍醐灌頂。李小萌想到。高中之前,青春年少的時候,李小萌也是一個滿心充滿理想和抱負的熱血女子。那時候,為了一句話的對錯,她也有過和同學們爭德面紅耳赤的經歷。怎么現在,害怕沖突、拒絕矛盾,不敢表達,更不更堅持自己的想法,這樣的自己變得都認不出了。

李小萌意識到,這些年自己是多么的愚蠢。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