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跡塘故事

馬跡塘位于湖南省桃江縣境內,距離縣城約一百多里,與安化縣接界,雖然地處偏僻,但因為“馬跡塘故事”聞名全國,蜚聲海外。

“馬跡塘故事”至今已有150多年了,相傳1853年洪秀全率領太平軍打下南京,號為“天京”,慶祝勝利時,有人別出心裁,扎數十高臺以迎天王,從此,高臺造型藝術成為太平軍軍民同樂的一種傳統藝術形式。

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軍中的馬跡塘將士將"高臺”藝術帶回故里,從此便在馬跡塘生根發芽,并逐漸流傳下來。心靈手巧的馬跡塘民間藝人把它演變成由小演員穿上色彩斑斕的戲服,化著淡裝,扮成劇中人物造型,一高一低地站在一個一平方米的木臺上,由四名男子漢抬著,在鼓樂和鞭炮聲中,夾雜在看熱鬧的人流里,游街過市,緩緩行進。

在每年的元霄節和竹筍節,“馬跡塘”故事,便會在湖南省桃江縣馬跡塘鎮隆重上演,這兩天,小小的馬跡塘鎮人山人海,擠得水泄不通,十來米長的街道平時十分鐘不到就走完了,到了這兩天,兩小時都走不完。

人們從十里八鄉趕來,就是想一睹馬跡塘故事的風采,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扮相俊美,造型栩栩如生的戲劇人物在小演員鎮定自若,傳神的表演中更加生動形象,引人入勝,人們跟著抬高臺的壯漢一步一步地像蝸牛一樣向前移動,人們寸步不移地跟著,目不轉睛地看著,忘記了時間,忘記了人世間的愁苦。

馬跡塘故事的重點,難點在扎制高臺,所以這種故事不是講出來的,而是民間藝人用靈巧的雙手,高超的技藝“扎”出來的。

馬跡塘故事,取材廣泛,內容豐富,一般以戲劇為藍本、造型扎戲,既有古裝戲,又有現代戲,古裝戲如花鼓戲《劉海砍樵》,湘劇《許仙游湖》,現代戲如京劇《沙家浜》,花鼓戲《補鍋》等,小演員們栩栩如生的表演,直看得觀眾如醉如癡,留連忘返。

馬跡塘故事不僅在我們桃江縣遠近聞名,還登上了中央電視臺鄉土,大蓬車,百姓舞臺等大型的綜藝節目,博得臺下觀眾掌聲雷動,連連叫好。節目播出以后,吸引了大批國內外,海內外的游客到馬跡塘鎮觀光旅游,投資創業,當地人民借著這股東風,把路修得四通八達,具有馬跡塘特色的旅店,景點,如雨后春筍般的在馬跡塘鎮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拔地而起,全國各地和世界各地的人們蜂擁而至到馬跡塘來一睹“馬跡塘故事”的風采,勤勞、智慧的馬跡塘人因此就賺得盆滿缽滿。

奇事,巧事,馬跡塘故事!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溪水濺呀濺桃花,姑娘趁早打擂茶,門前挑來山泉水啊,后山摘下嫩芽芽。打擂茶呀打擂茶……尊貴的客人啊,請喝一碗馬跡塘...
    惠娟桃江閱讀 1,820評論 0 1
  • 今天,我的車被別人的車“親吻了”,非常不幸。本來我是直行右拐,可是前面的車追尾前面的車了,于是,我右拐不了了,只能...
    莉絲lxb閱讀 256評論 0 0
  • 中國人過年喜歡紅紅火火,熱熱鬧鬧,煙花炮竹是少不了的。好也罷,歹也罷,口水戰了那么多年,除了一些大城市的中心區域,...
    江南煙雨閱讀 574評論 1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