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記》: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一本由清朝乾隆年間的文人沈復寫的記錄與妻子陳蕓生活點滴的小書,今日卻再次成為暢銷書,這多少讓人有些感慨:此去經年彼岸花開,站在現世再看幾百年前的沈復,他的生活、愛情和生命,如黃粱一夢,如白駒過隙,蒼茫中有些傷感,傷感里帶了點倔強。

整個作品像是一個西洋鏡,從中印象出的是沈復夫妻的日常。每個人都在談論,每個人都在爭辯,在各自為政的理由中抗爭,只想求得一個看似合情合理的答案,但實際卻只能求得個各自認定的心安理得。

當人們在謳歌這樣一段愛情,著迷于陳蕓這樣可愛的妻子,沉醉在字里行間的時候,心底泛起了困惑,這人世間人們為之生為之死的情愛,究竟是什么?頂多只是人生旅程中的一段伴侶。

寫感情難,難在情愫自定,無人能理解;寫生活難,難在生活自定,旁人無法插手。但是這本小書卻頗有趣味地記錄著,描繪著......


1.

一個男人對妻子的絮絮叨叨,叫做念舊情;一個男人不忘舊情隨即又開始新生活,叫做坦然面對;一個男人對看似慘淡的生活趣味盎然,叫做有情趣生分;一個男人對共度日月的珍惜那就是稀世少有的珍品——一個略顯消瘦的高個子男子,長袍著身,面向東而立,眼前一片迷霧,這是作者給我的最初的白描像。

此生遇見一個生命中彼此情投意合的人兒,是多么幸福的事情。讀前半段的時候,對沈復夫妻間的舉案齊眉怦然心動,你想喝酒,有人給你暖壺;你想作詩,有人會添畫;夫復何求?讀到后半段的時候,則只看一家人支離破碎,一雙兒女命如浮萍,四處散落,凄涼無比。

愛應該是圓滿的,這頭低落了,必然有那一頭成為了高潮。曾天真地以為,一個沒有血緣的人全憑著一股叫做愛情的東西,對一輩子進行維系,這樣的合同太過于簡單,但是交織在一起了后,卻發現這是維系著各自生命體的一條臍帶,通過這個通向各自人生。夫妻間由兩個半圓拼成一個圓的時候,已經不是簡單的拼湊,而是和血肉、情感、人生的交融,所以,婚姻才會有這樣的隆重的儀式,才會讓人心生敬畏,才會讓人想要轉身時候會進退維谷。


2.

看完了沈復和陳蕓的一輩子。

最為動容的一段是是沈復刻了兩枚“愿生生世世為夫婦”的印章,自己拿了陽文印,陳蕓拿了陰文印,作為往來書信蓋章之用,在文藝范十足的作法中卻幾近看到了他們當時篤厚的情深;最為淚濕的一段是沈復夫婦悄然離家,他背著陳蕓一路走,驚醒了熟睡中的兒子,含淚告別,一別即是永別......

陳蕓在她有限的認知里把能夠做的做到了極限,甚至暗中為沈復挑選妾室,最后因為失歡于公婆,受逐于家庭,病逝于他鄉。

陳蕓這么一個可愛的人兒,愛情成全了她,生活卻沒有帶給她圓滿。沈復對于她的感情,來自志趣相投,來自體諒關照,全然憑借“布衣飯菜可樂終身”情懷,哪怕他對生活充滿了無力感,卻在人世間沉淪,仍可以得意地享受美好的感情和沒有負擔的生活。而生活給予了她貧困,疾病,不周全......

可是,她多么想要生活給予人生圓滿,心疼這個女子。


3.

閱讀最大的好處,就是借著主角的經歷一遍遍地看著活著的生命的輪轉,在他們的經歷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不想要的、抵抗的、接受的、遺憾的.....陳蕓是幸福的,在曠世持久的年月里有人惦念著她的好。她也是無辜的,命運的手隨意一揮,她的人生就大逆轉,世間的各色侵雜,生命漸失血色。 但喜歡這類女子,在處理感情上不拖泥帶水,不嬌柔做作,大氣而無畏。

這本書不是雞湯,而是寄托思想的引子,更是治愈人間情欲愛恨的一帖方子。如茶,淡如水,如水,卻有茶的清香。

生是死之前的一種短暫彌留,死是生之后的長久安定。若時間可以停駐,定要剪輯最美一段;若空間可以常駐,定要徜徉在文字間賺取活著的意義。世間應該還有這么些可愛的人們,對生活充滿著愛,對事充滿著善,對你充滿著眷顧,愿意一日日地重復而簡單地過活,愿意在雞飛狗跳的時候陪你劍拔弩張,愿意在日常瑣事中心平氣和地應對......

做夢如何?多夢幾次如何?夢醒之前,用余生賺取人生的豐盛,無憾!


;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