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后實踐】
這是2018年4月14日崔律“碎片化時間”系列第6講的課后實踐。
<實踐日志(記錄)>
1、本周課程中我學到的內容:
(1)碎片化的概念:碎片化是一個動詞,顛覆了從前“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的說法。
②早晨的時間更適合去做一些需要付諸精力的“大骨頭”或者有助于自我成長的事情,比如看書,聽課,學習等~謹記,一日之計在于晨。
(2)減碎片化時間
①如何預防被他人,被信息切碎時間
②多任務是否可以并行取決于各個任務的重要程度,分清重點,切記不能串行,一次只做一件事!
(3)增加碎片化時間:
增加日間修復時間,過渡時間和每周思考時間
2、本周我的實踐:
①經過一周學習和實踐,重新調整了日清單和工作計劃表,由原來的和孩子一起起床變成6:50起床洗漱,7:00哄孩子睡著后聽課,將原來孩子睡覺收拾家的習慣改掉,開啟放松且充滿正能量的一天。雖然孩子睡覺時間不固定,但陪孩子睡覺時肯定可以完成晨間的學習聽課的,之前孩子睡覺收拾家時候往往家務做到一半,孩子醒了,一半的家務很讓人心塞,現在完全沒有這種感覺,這就是做精時力管理的幸福感吧 。
②利用孩子睡午覺的大段時間備課,構思詳案。將手機調到免擾模式,專注的寫1小時。效率奇高!感覺寫完后存儲腦直接發揮作用,記憶力也變好了,孕傻好像被治好了 寫完后抻抻筋骨出屋溜達一圈,泡一杯甜品喝。還能回屋再自己畫一下課程的思維導圖,加深印象,環環相扣。
③孩子睡醒后和孩子邊玩邊練習話術,即使有被孩子打斷的情況,也能回憶起下面該是什么環節,話術是怎樣的。不會不停的“重頭再來”了。
④查看手機信息,回復開客戶咨詢,協調教室,教具及通知第二天上課會員,批量處理任務,回復速度up,聊天時候邏輯思維up,更是收獲了客戶的認可。
⑤晚上吃完飯沒什么事,收拾一下家,邊聽磨耳朵音樂邊拖地,還能跟著節奏感來拖地,竟然變得很愉悅,孩子也一起聽了。
⑥周六晚上和愛人一起溝通了一下周末的安排,以及五一的安排,自己思考如何改善上課質量,和愛人是不是好好說話了,下周要看什么書,追什么課等。
3、本周我的收獲&成長 :見本周實踐
4、調整周一所列的碎片化時間利用計劃(如有需要):
?
[情形1] (例)陪孩子睡覺20mins
?
[原用法] 刷手機,做家務
?
[新用法(初步)] 聽課,寫實踐日志
[第1周后調整]聽課,將復盤和實踐日志時間放在晚上孩子睡覺后。
5、對本周內容的疑問:關于過渡時間,我很喜歡,但卻不知道對我來說什么時候用過渡時間更好。或許,現在的情況,不需要過渡時間?
6、其他想說的話:
踐行了一周,難的不是聽課,不是計劃,而是長久的堅持下去。希望自己課程雖停,打卡不停【像熊媽侯蕾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