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Ruff
首先聲明 我寫點東西只是如實記錄一些片段,不構成投資建議!Ruff本身就是社區的,Roy早先是諾基亞的軟件主管,蘋果和安卓的社區打敗了諾基亞對他觸動很大,所以他做Ruff就是想激發社區的力量。Ruff采用 dpos共識 所有節點選出最優的105個達成共識即可出塊 對于偏公鏈的應用 落地比較快 結合目前Ruff實體公司在光伏 制造等行業已經有的應用,應該可以很快做出小生態的雛形。
從事風險投資的好處就是能夠早期接觸到一些前沿的項目。我們第一次去Ruff是2016年8月下旬,我和管理合伙人一起去了Ruff,當時他們還在張江一個孵化器,Roy和我們在會議室聊了一上午。當時還沒有做區塊鏈,但是這一塊我們是比較看好的。我們簽了投資的意向,但是各種原因并沒有馬上參與,后來Roy拿了山行資本和戈壁的錢。在VC行業這很正常。
Ruff的項目我跟了有1年的時間,在2017年6月份,我讀了韓峰老師寫的"區塊鏈 量子財富觀"一書,里面最認同的就是Token將成為開源社區的一種發展模式。比特幣和以太坊等已經證明了這種模式的先進性。追溯到過去,如果有這種模式,也許Linux能夠發展到比微軟還大的生態。2017年7月,我在微信上和Roy開玩笑,問他什么時候做個中國的IOTA(十大代幣 最大物聯網代幣),Roy和我呵呵笑了笑。沒想到不到半年,發Token了,哈哈。
2017年十一過后,我約了Roy,這次是到他們在納賢路的新辦公室,是在微軟加速器里面。他們是微軟加速器的優勝項目,所以微軟給了辦公場地還有價值幾百萬的云服務。我們聊了2個小時左右,不過也沒有聊區塊鏈,Ruff實體的落地業務是比較難的,物聯網的市場雖然大,但是鏈條很長,每個領域進去都要很大的資源才能擴展。整個的交流有點像我一年多之前和NEO達叔的交流,當時也感覺區塊鏈在供應鏈金融、支付結算方面有很大的空間,但是每一個領域真正的落地都需要很大的資源。回來后一直和Roy保持交流,了解了他參與了幾個Token項目.我覺得比較有意思的一個是一個做共享節點的項目。12月看到Ruff的白皮書,問了幾個問題還沒來得及投進去,私募就結束了,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