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文章是純干貨,把我之前發布在知乎上面的答案整理下來,以饗讀者,不喜勿噴。
答:作為一名應屆生,斗膽來回答這個問題。
簡單講一下2016年秋季招聘的一些見聞吧。
答主華師大中文系研究生,很慶幸自己當年拼了一把去考研,不然哪有機會在上海當老師。
首先是學歷:
本碩雙985的同級同學,黨員,班長,優干,沖擊上海市市重點高中都不一定穩過,因為還有一大群海歸、博士、上海土著在前面突圍。上海市的重點高中,不管是市重點還是區重點,門檻都是碩士,這已經是最低標準了。我個人的本科是重點非211,可能篩簡歷環節就已經被扔到垃圾桶里。
其次是戶口:
招聘會上如果是上海土著,那么基本上招聘老師都會笑臉相迎,然后收下你的簡歷。不管男生還是女生。哪怕你家在很偏遠的上海郊區。但是外地生源,老師們口中的高頻詞排名第一的就是,你打分夠嗎?華師大和上師大一前一后舉辦秋季招聘會,華師大那場已經算比較客氣了,到了上師大,就算是碩士也不一定打分夠,所以招聘老師就會多多少少有點打醬油,畢竟人家已經在長三角師資招聘,華師大校園專場收過一大堆簡歷,到了上師大那場,因為戶口打分不夠,所以除非很優秀,否則公辦學校是不用想了,沒戲 。
然后是性別:
我和同學見過的比較夸張的性別歧視,在招聘會收簡歷時已經深深滴被虐了一回。某市重點的招聘老師,在烏央烏央的女生堆里看到一個男生,熱情地說,哎呀同學你怎么不早來,你是上海戶口呀,家是哪里的呀,高中哪個學校的呀……然后,我只能默默地把簡歷放進兜里,轉身就逃。
關于教師資格證:
公辦學校通常會看,有的話就直接寫在簡歷上,沒有的話也今早去考,不要等到找工作的時候還要急急忙忙去考證。實在沒有,工作一年以內也要考出來??冀處熧Y格證的好處也有很多。因為你不管進哪個學校,說課試講基本上都要的,教師資格證的面試就當是一次鍛煉,考過了資格證后面說課試講的時候也大致有個譜,不止于無從準備無從下手。公辦學校還要考編,基本上也就是教師資格證要考的那些個教育學、心理學和基本知識。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該經歷的都要經歷。
關于高中學校:
上海公辦高中還會看你高中是哪個學校畢業的,是不是市重點、省重點之類的,如果是的話,簡歷上最好就寫上。找工作就會發現,有的學校變態到還要看你小學是哪里畢業的……小地方出來的孩子受到了一萬點傷害,誰叫我們鎮上就那一個學校呢……呵呵噠。
關于專業對口:
大部分學校還是會看你本碩專業是否一致,比如都是中文系,對外漢語的可能就會吃點虧,都是中文系研究生,學語言的和學文學的又不一樣。每個學校招人的標準也很不一樣,會有偏好。如果你不幸地不符合他們所有的要求,就算再優秀也還是被淘汰。
關于加分項:
黨員、優干、獎學金、大型活動經驗、志愿者經驗之類的,如果能在學校里爭取一下就去爭取,否則簡歷上空空的拿出來也不好看。
有些比較有分量的獎項也能證明你的能力,說不定人家剛好了解那個比賽、那個活動,然后你就有了優先權。至少簡歷能過。
如果有特長,鋼琴、古箏、小提琴之類的樂器,書法、繪畫之類的特長,或者有獨特的東西,都能夠增加你的印象分。有些學校就想要一個會組織活動的老師 ,有些學校想讓老師開設選修課,能者多勞,學校會很歡迎有一技之長的老師。這樣的老師也會很有趣,如果讓我們自己選老師,恐怕也會選那些有趣的老師吧。舉個例子,我實習的單位有個老師專門組織學生會活動,每周五的例會都是她帶的那幫學生會的娃上臺表演,每周都不帶重復的。她說這就是她開設的選修課。
關于實習經歷:
如果想進公辦學校,那么最好找到一所比較好的公辦學校去實習。哪怕要倒貼錢去實習,也要去。時間可以是一個月兩個月,也可以更長,取決于你自己。因為好的公辦高中會比較看重正規的學校里的實習經歷。你在機構兼職,自己帶學生那些都不算。
關于公辦學校、民辦學校、私立學校:
我個人錯過了長三角師資招聘會,也錯過了大批公辦學校投簡歷的機會,這一批確實有很多同學收到面試通知。至于我為什么錯過了,略過不講。而且后來又投公辦學校的時候受到了不止一萬點傷害,比如人家有的學校當面把簡歷扔回給我,或者勉強地說好的你的簡歷我們收下,然后就沒有然后了……所以,我果斷放棄了所有的公辦學校,最后選擇了一所辦事風格簡單粗暴待遇也還不差的雙語學校。
嗯,我認為這是一個價值多元的時代,公辦學校也不是原來的鐵飯碗啦,何況教師資格證也要五年一審核。而且上海的學校真的很多,門類很齊全,就算進不去公辦學校,還有民辦、私立、雙語、培訓機構、國際學校等等一大批學校等你。如果你真的要當老師,總有一個學校會歡迎你的。不要灰心。
待遇上,公辦學校的工資差很多,不同區域、不同級別、不同學校能差好幾千……聽說有三千多、六七千、八九千、還有一萬多的……這是一個當老師也會有很多套路的時代。弱水三千,請自取一瓢飲。
祝各位有志于在上海做高中老師的筒子們,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