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答案是不能。我從 5 月 20 開始做每日一云,做到 7 月 8 日,一共做了 52 天。相當于有兩個 21 天,還是放棄了。
我一般在晚上睡之前作圖,有一段時間加班比較嚴重,回到家已經半夜 1 點多,而且精疲力盡,往床上一趟就想睡覺。在意識迷糊間,忽地想起明天的云圖還沒做,吭哧吭哧打開筆記本開始找圖,排版,配文。
事后想起來,我都不知道哪里來的驅動力。至于不做下去的原因,也很簡單,就是懶。再深入一點分析,就是得不到足夠的正反饋。再推而廣之,做任何一件事情但是得不到足夠的正向反饋,都是很難堅持下去的,除非你可以忍受堅持帶來的痛苦。
不過回頭打開云圖文件夾,那真是賞心悅目啊,我覺得這是我 16 年做的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說不定哪天我也開始做了。在后臺回復 云圖,會有百度云的連接。
2 好久沒寫東西,工作上的事情非常多。除了產品之外,發布會有 11 個項目,都需要我直接或者間接的去串聯。這對自身的項目管理能力是個極大的挑戰。原來的工作習慣是項目來了之后,很快就沉浸到細節里面去,追求各個環節的完美。
項目復雜后才發現,如果仍舊用原來的方式,非得把自己累死(啊,這不是孔明嗎)。最近在反復研讀資治通鑒上的一段文字,思考管理的意義,:
文侯與田子方飲,文侯曰:“鐘聲不比乎?左高。”田子方笑。文侯曰:“何笑?”子方曰:“臣聞之,君明樂官,不明樂音。今君審于音,臣恐其聾于官也。”文侯曰:“善。”
好的項目管理者,一定是善于發現人的價值并且足夠賦權,而不是要求自己擅長每一項業務。當你找到并且把所有的事都交出去給靠譜的人做了,那才是好的管理。
細節是魔鬼。很多時候成也細節,敗也細節。如何在細節上權衡,也是管理的藝術之一。等發布會開完之后,我想有更多有趣的心得。
3 最近也在思考「產品經理」和做產品這兩件事的意義。到目前為止,一提到做產品在很多人意識里出現的一定是做功能,做需求,甚至是畫原型圖。移動互聯網行業發展到至今,原型、需求、交互都已經不是什么難事兒,因為有太多優秀的 App 可以借鑒了。也正是如此,市面上開始唱衰產品經理這個角色,比如運營終將替代產品。
站的位置越高,就越會發現產品的不可替代性。產品遠不止上文提到的工作內容,那只能說是基礎。產品是戰術層面的產品結構、設計與研發,結合品牌定義給用戶帶來的良好體驗與價值傳遞。也如百度俞軍老師說的那樣
所有影響用戶體驗的顯性和隱性的因素都是產品的范疇,包括但不限于審美、交互、業務邏輯、內容和服務。
這是所有 PM 該去值得思考的東西。
4 最近兩個月的工作經歷太神奇了,我想將來一定能寫個回憶錄什么的。當一家公司的外部優質資源持續涌現,甚至不斷地有優秀的人才加盟或,這一定是公司最好的時候,而我也是這么認為。
5 守望先鋒還挺好玩的。
(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