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朱元璋:時勢造英雄。

他,朱元璋,一個生活在元末貧困人家的孩子,到底是怎么走上造反的道路的?

在那么多的造反者之中,為什么他能夠從中脫穎而出,建造了大明王朝?

他身上到底有著何種魅力,在當時的那個亂世,身邊匯聚了如同徐達、常遇春這等頂尖的軍事人才?

1

閆崇年先生曾經在百家講壇講過:一個人想要造反成功,需要四和。這四和分別是天和、地和、人和、己和,只有擁有了這四和,造反才有可能會成功...

但是,在我看來,與其說是四和,不如說是“四迫”,分別是:天迫、地迫、人迫、己迫。

這里的迫,是逼迫,強迫的意思。

從某種角度來看,我們在人生中走的每一步,看似每一步都是自己的選擇,但是冥冥之中好像有一股神秘而又強大的力量,不斷地驅使著我們、逼迫著我們做出種種選擇...

我們常說人定勝天,殊不知,你的這種人定勝天的思想,也是老天爺為你設計的人生之路...

朱元璋,本名朱重八,他生活在一個貧窮的家庭里,從來也沒有想過造反之類的事情。

他最大的夢想,就是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家,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女人,然后再生幾個自己的孩子,一輩子安安穩穩、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過去。

剛開始的他,并沒有什么創立天下的大志,他的志向只是老婆孩子熱炕頭。

但是,老天爺怎么會讓他如愿,一切都在這個看不見的神一般的存在的掌控之中,區區一個朱元璋,怎么可能改變它的意志。

元至正四年,也就是公元1344年,在這一年,老天爺第一次逼迫了朱重八,它降臨了一場災難,一場旱災。

在這場旱災中,他的父親、母親、大哥,還有他的小侄子,都相繼餓死。

朱重八此時只是一個十七歲的少年,卻是嘗到了親人生離死別的痛苦,他那個溫暖而又和睦的家庭,可以說,就此破滅了,與之破滅的,還有他對于未來的期待...

不過,雖然經歷了如此巨大的創傷,但是,朱重八并沒有立刻起來造反,希望雖然破滅了,但還是存在著一絲絲的幻想。

由于這一絲絲的幻想,他當了和尚。

他不為大富大貴,他不為大魚大肉,他不為錦衣玉食,他只為一口飽飯,他只為睡得安穩,他只為平平安安。

但是,老天爺哪里肯放過這個小小的朱重八。

當他進入皇覺寺僅五十余天,由于寺廟內缺少糧食,所以他就被告知,必須出去討飯,以此來喂飽自己。

并且,朱重八被安排的地方,正是當時最為貧窮的淮西和河南地區,當地的人自顧不暇,怎么可能會分他一杯羹。

朱元璋就這么一家家的敲門,遭受的白眼和嘲諷不計其數,受到的屈辱難以啟齒,但是他都扛下來了。

有的時候,在夜晚,他仰頭望著天空上那輪皎潔的明月,眼中不自覺的盈滿了淚水,他想念自己的父母,他對自己現在的生活感到悲觀,對他未來的生活感到希望渺茫...

可以說,他是一個被整個世界遺棄的孩子,他每天所需要考慮的,就只是如何吃飽飯而已...

2

但是,僅僅是這么可以稱得上是低賤的愿望,也不被老天爺允許,而且它可能覺得朱重八的生活可能太好了,所以就專門再次“照顧”了一下他。

隨著時間的流逝,起義的風潮愈演愈烈,公元1351年,韓山童、劉福通第一個舉起了起義的大旗,從那以后,起義軍如同雨后春筍般刷刷刷的從地里面冒出來了。

可以說,在當時,起義成為了時尚。

但是,朱重八不是一個追求時尚的人,因為他知道,追求這種時尚,是有很大的可能會掉腦袋的...

但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就在這時,他兒時的同伴——湯和,給他送了一封信。

這封信的意圖很明顯,是來勸說朱重八參加起義軍的,但是,朱重八雖然與眾不同,但是在這種足可以改變人生的選擇題上,他還是猶豫了,他也是一個普通人,他不得不考慮做出這個選擇之后有可能會付出的代價...

但是,老天爺好像對他的磨磨唧唧十分地不滿,所以就在身后又推了他一把。

就在朱重八猶豫的時候,寺廟里面的師兄告訴他,有人已經知道了朱重八看了起義軍的信函,準備去告發他。

朱重八終于被逼上了絕路。

但是,就在這種絕境之下,他依舊下不定決心,他依舊難以做出造反的決定。

隨后,他遇見了一個人,這個人是大名鼎鼎的周德興,讓周德興給他算了一卦。

其實,如果朱重八知道這一切都是老天爺的安排之后,可能就免了算卦這一情節,直接就去造反了。

但是,他并不清楚老天爺的意圖,想要老天爺來幫他選擇一條路。

這可是順了老天爺的心,他之所以會下這一盤棋,就是為了逼迫朱重八走上造反的路,現在的朱重八將這一切的決定權交給了它,它自然是十分高興的...

但是,即便如此,它也不能直截了當的告訴朱重八,讓他去造反,畢竟變幻莫測是它的特長,于是,它給了朱重八這一卦:卜逃卜守則不吉,將就兇而不防。

這卦象的意思就是:逃跑和守在這里都不吉利,如果去造訪的話,還可能沒事兒...

于是,朱重八走上了造反之路,他開始走向了自己人生的巔峰。

從此,他給自己取了一個名字:朱元璋,意思是“誅元璋”,璋是一種鋒利的玉器,他將自己比成誅滅元朝的一柄鋒利的玉器...

3

從以上朱元璋的人生經歷可以清晰的看出來,他完成了天迫、地迫、人迫和己迫四個階段...

這四個階段,缺一不可。

如果沒有天降旱災,也就是天迫和地迫,他可能會和自己的家人安安穩穩的度過這一生,可能歷史上就沒有了朱元璋這個人物,這一切的一切就會煙消云散...

但是,歷史是不可逆轉的,它有它自己的運行規律,它有意將這個重大而又艱巨的任務授予朱重八。

之后如果沒有他父母大哥的餓死,或者是沒有湯和的那封信,又或是沒有想要告發他的人和周德興,可能他也不會走上造反這條路。

所以,這些人的所作所為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逼迫了朱重八,逼他走上了造反之路。

最后,就要完成己迫的過程,有了天迫、地迫和人迫,最后一步則是最重要的。

如果朱重八從頭到尾都是一個慫貨,他膽小如鼠,目光短淺,沒有造反的魄力和能耐,這一切的一切自然不可能完成。

他逼迫自己,他做出了選擇,雖然這個選擇讓他感到恐懼,讓他常常夜不能寐,但他還是踏出了這一步,完成了最終的這一個環節...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人生都會走上這四步。其實“逼迫”只是我給的臆想 ,你可以將其想象成任何東西,其實他們本質上都是一樣的。

我們都是生活在歷史的大潮流之中,歷史有屬于它自己的運行軌跡,無論你如何的強大,只能按照它的意愿來生活。

如果你想要打破這種軌跡,走出屬于自己的軌跡,或許在一時看來,你成功了,但是從歷史的大潮流看,你只不過是翻起了一朵浪花而已,一朵微不足道的浪花...

與其說人定勝天,我更喜歡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我只要盡力做好我自己,按照自己的意愿來生活,我想,我應該能夠順應天意,順應那個最純真的“道”,走出屬于我自己的“道”...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